中溫峪村

中溫峪村

中溫峪村隸屬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茶業口鎮,位於萊城北45公里、鎮政府駐地8公里處。 西為上溫峪村,東為下溫峪村,正北是劉白楊村。有人口532 人,土地375畝。

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農村歷史,經濟發展,地理位置,

基本介紹

據村志記載,中溫峪村始建於明永樂四年,由王姓自河北棗強縣搬遷至此。因地處山溝,氣候溫和,故名溫峪。此後,其 余各姓也陸續搬來,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了。為了與上、下兩村區 分,所以現村名叫作"中溫峪"。村中有韓、高、王、李、劉五姓。

農村歷史

中溫峪村,1940年3月屬萊蕪七區即雪野區;1942年劃歸淄川縣新六區;1946年回歸萊蕪茶業區;1951年屬萊蕪十一區;1959年 隸屬茶業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為茶業辦事處;1985年撤處劃鄉 屬腰關鄉;2002年隸屬茶業口鎮
村中河西與河東相聯的是一座橋,建於1965年,由高明倫設計, 在黨支部書記高義銀帶領下,全村人集資修建而成。 在村的西邊,建有水壩一一西峪壩。它蓄滿水時,長可達100餘 米,寬40餘米,成為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線。這座水庫對中溫峪村下溫峪村有很大作用。多雨時節,可蓄水、擋泥沙、減少災害;旱 時,可放水澆灌兩岸的莊稼。
中溫峪村不僅有勤勞善良的人民,而且有光 榮的革命傳統。 "九·一八"事件 後,日本人侵占了中溫峪村,燒殺搶掠,房子燒 過三次,糧食洗劫一空。日本鬼子把全村百姓用繩子綁住,押至魔爪石 河灘,讓他們交待黨員的下落,可是村中無一人回答。

經濟發展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大規模進攻山東解放區。中溫峪 人民為保衛勝利成果,主動捐錢捐糧,先後有十幾位青年參軍支前, 形成了"老人送兒,妻送郎,殺敵立功保家鄉"的局面。 解放後,面對留下的爛攤子,中溫峪村人不等不靠,積極投身於 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潮之中。1957年成立合作社,使人民結束了那種 衣不蔽體、食不飽腹的生活。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但生活依然困難。1990年之後,由於全村發展了林果畜牧業,首先把80畝低產田栽上了山植樹,堪邊栽上了花椒樹,現在都已受益。
自 1977年恢復高考至2002年,中溫峪村先後有十幾名高中畢業生被大中專院校錄取。過去,中溫峪村交通閉塞,經濟不發達。如今,中溫峪村人修起了公路,公路四通八達,不僅上連上溫峪村,而且與劉白楊村、船廠村的公路相通。真是"路通百事通,人和百事喜"。中溫峪村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村民正用勤勞與智慧,描繪著村莊的錦繡藍圖。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