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農場

中洲農場

中洲農場1957年底創建於漢川市西北部的中洲湖區,地跨東徑113°26′~113°33′、北緯30°37′~30°41′之間,西與天門市接壤。場區距漢川城關50千米,距省會武漢105千米。農場東西跨度13.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7千米,國土面積5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940畝,總人口2.2萬人。農場下轄6個大隊(分場)33個生產小隊,兩個社區,並設有6個部門單位(中心、公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國營中洲農場
  • 外文名稱:Zhongzhou Farm
  • 別名:漢川市國營中洲農場
  • 行政區類別:鄉鎮級
  • 所屬地區:華中—湖北—漢川
  • 下轄地區:6個大隊(分場)33個生產小隊,兩個社區
  • 政府駐地:農場正街
  • 電話區號:0712
  • 郵政區碼:431626
  • 地理位置:漢川市西北方
  • 面積:55.6平方公里
  • 人口:2.2萬(2012年)
  • 方言:西南官話—漢川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天河機場
  • 火車站:漢川站
  • 車牌代碼:鄂K
區域概況,自然條件,農場管理,管理沿革,管理區職責,組織機構設定,工農發展,農業結構不斷調優,工業經濟集優重組,基礎建設,社會保障,歷屆領導,

區域概況

建於1957年,位於湖北省漢川市境內。農場土地範圍東抵漢川市韓集鄉,南與漢川市田二河鎮里潭鄉接壤,西鄰天門市淨潭鄉,北界至漢川市新堰鎮等。農場總人口21483人,總戶數為8099戶,其中常住人口15933人,農場在冊職工6047人(其中:在崗職工11193人),離退休職工4740人,非職工人員5550人。
國有農場交通便利,場部至漢川市城區40公里,北至應城市35公里,南至仙桃市30公里。對外公路上,新中、田中公路從中洲農場穿過;農場場部距離武京高速公路漢川收費站47公里,至天河機場93公里,農場路面硬化95公里,職工生產生活交通較便捷。
中洲農場具體位置圖

自然條件

(一)地形地勢
農場地處江漢平原低洼湖區。場區輪廓形如船,地勢西北略高於東南,地面海拔(黃海高程,下同),西部平均24米,東部平均22.2米,最高點24.8米,傾斜度約七千分之一。
(二)氣象氣候條件
年平均氣溫16.4℃,年平均降水量1152毫米,最多降水量1991年為1700.5毫米,最少降水量2001年為379.7毫米,雨季最長降水量數達13天,總降水量635.5毫米,最長連旱天數31天,降水量僅3.8毫米。
(三)土壤條件
場區土壤母質河流沖積物和湖廂沉積物,地層2米,左右為緊密黃色土壤,往下為緊密黑色土壤,40米左右為卵石。土壤酸鹼適中,富含有機質、速效鉀、鹼解氮較豐富,略缺磷。
(四)水源條件
南支江(河、湖)從西向東流經場區,場內較大支流有華嚴河,南支河地區水源豐富,河溪常年有流水;地下水位深30米以下。

農場管理

管理沿革

1958年1月,建瑞豐、赤壁兩農場,均屬孝感專員公署農場管理委員會領導。同年10月,兩場合併為中洲農場,隸屬漢川縣農場管理委員會領導。1960年1月12日,該場隨孝感地區併入武漢市而屬市農場管理委員會領導,次年6月復歸地、縣領導。1962年12月18日,本場直屬省農墾廳領導。1969年11月8日,該場下放,由漢川縣代管。1971年8月,本場隸屬武漢軍區湖北生產建設兵團領導。1972年12月,兵團撤消,本場屬省農墾局領導至2001年10月。2001年10月,按照屬地關係,中洲農場由省農墾總公司管理改為孝感市管理;2002年3月,設立“孝感市中洲農場管理區”,管理區與“湖北省國營中洲垸農場”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區內設機構為:黨政辦公室、組織人事局、財政局、經濟發展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事務管理局、國土資源與規劃建設管理局。2004年5月,中洲農場下放漢川市管理,同年9月,設立“漢川市中洲管理區”,與“漢川市國營中洲農場”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內設機構為: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組織人事科、財務科。2005年8月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內設機構統一規範為: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財政所。管理區事業編制35名,另核定工勤人員事業編制3名。農場設有企業服務中心、城建環衛中心、中洲職工醫院、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廣播電視文化體育中心、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畜牧與肉食品管理中心、水利排灌公司。

管理區職責

1、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省、市有關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決議,制定各項具體管理規定,並組織實施。
2、負責轄區內的黨的組織、思想、作風建設,職權範圍內的幹部和黨員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政治思想工作;負責群團工作。
3、根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和組織實施轄區內經濟社會發展的年度計畫和中長期發展規劃。
4、根據授權,負責轄區內的規劃、建設管理以及土地管理工作。
5、負責轄區內園林綠化、環境保護工作。
6、負責轄區內財政、審計、物價、統計、勞動、人事管理工作。
7、統一規劃和管理轄區內市政公用基礎設施。
8、負責轄區內文化教育、計畫生育、民政優撫、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人民武裝和安全生產工作。
9、負責協調市直有關部門設在轄區內的派出機構。
10、承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

組織機構設定

1、 中洲農場是正科級單位,設立中洲管理區(鄉鎮),現有在編幹部27人,職工547人,農工5809人。
2、六個大隊:赤壁大隊、瑞豐大隊、楊林湖大隊、梅角大隊、中柱大隊、雙福大隊。
兩個社區:稅務口社區、松林社區。
七個場直單位:城企服務中心、排灌公司、社保中心、計生中心、畜牧中心、農技中心、民政辦
3、一家醫院: 中洲衛生院;三家學校:中洲中學、中洲國小、中洲中心幼稚園。
4、其設定管理職能部門:黨政辦、綜治辦、經發辦、社會辦、財務科五個;基層單位:6個大隊、2個社區、7箇中心共15個。

工農發展

中洲農場在上個世紀5、60年代,主要是圍湖建場;70年代實行田、林、路、渠綜合治理,發展農業機械化;80年代大辦工業,農業聯產承包、形成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90年代發展市場經濟,進行結構調整;2000年後,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創下歷史優異成績。

農業結構不斷調優

經過幾年探索,近10年來,中洲農場按照“一穩三擴”的原則著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一穩”,即從1 997年開始,引進、試種、發展湘雜棉,面積逐步穩定在4萬畝左右。“三擴”,即擴大水稻種植,確保面積7千畝;擴大套種面積,減少滿幅黃豆和芝麻,以棉套西瓜、大豆、甜玉米為主,複種指數達175%以上;擴大多種經營面積,實現水產養殖800畝,紅薯,芋頭等蔬菜相對集中,聯片種植,形成板塊。從2001年開始,農場農業連年豐收,甩掉了連續9年虧損的帽子。通過精耕細作、配方施肥、化調化控,棉花平均單產由過去的200 千克提高到250千克。
中洲農場土地豐富,資源調動能力強。2002年9月底實施“三田制”,即責任田、經營田、退養田。2004年元月,取消“退養田”,改“三田制”為“兩田制”。“責任田”根據戶口所在地,按人頭人平1.5畝分給;“經營田”進入市場,拍賣承包,租賃經營,使土地資源逐步向資本大戶、種田能手集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2006年,全場實現農業總產值10516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3824元。

工業經濟集優重組

通過關停並轉,盤活存量,集優重組,對原有14家場辦工業實行承包經營、租賃經營、買斷經營和股份制改造,到2005年止,場辦工業全部民營化。2001年初,成立湖北華光製藥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是由武漢華山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與中洲製藥廠共同組建的股份制現代製藥企業,2003年12月,通討國家GMP認證。該公司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中醫藥管理局、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定點生產龜甲膠、鹿角膠、阿膠的大型專業廠家。龜甲膠、鹿角膠先後榮獲省優、部優和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稱號。該公司擁有固定資產近3000萬元,員工148人,6個生產車間,可生產6個劑型25個品種的中成藥,2001年,隆重推出“老中醫”牌系列中成藥,其中“川貝雪梨膏”、‘‘龜鹿二仙膏”、“胃炎寧沖劑”系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公司年利稅200多萬元。2004年3月,總場棉花公司改制,成立“昌豐棉麻公司”,置換職工身份,化解社會風險與矛盾,擴大就業範圍,市場越做越大,越做越強。2006年,全場實現工業總產值4824萬元。

基礎建設

10年來,國家和農場累計投入3643萬元,用於農場基本建設。道路交通建設:投資2327萬元,用於道路交通建設。新建南支河大橋,溝通漢川西北交通大循環;興修水泥路30千米、柏油路13.27千米、田間碎石路14.4千米;建裝配式T形梁橋2座。市政建設:投資248萬元,用於場直市政建設。利用原第一磚瓦廠地形地貌,建設西峰寺公園;利用原多種公司苗圃基地,建設中洲廣場,集休閒、娛樂、健身、綠化於一體;安裝路燈154盞,使場區亮化起來;建暴汽池一座,改善自來水質量;硬化中洲正街,修建下水道,解決場直居民出行難問題;利用原瑪鋼廠廢舊廠房,興建農資市場,服務廣大農工;增建公廁5座,方便人民民眾。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1068萬元,用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10年來,累計投資763萬元用於清淤和開挖溝渠,土方達156萬立方米;投資196萬元用於修復水毀工程;投資41萬元修建襯砌台渠;投資68萬元,新建角洲泵站,增建50泵房,實施中柱、梅角等泵站節能改造,提高抗排能力。

社會保障

近5年來,辦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7405人,2541人先後進入低保動態管理,15462人參加農場醫保和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爭取上級撥款和農場投放資金248.9萬元,實行社會救助,開展民政優撫工作,5年接濟弱勢群體、慰問烈軍屬達24670人次;建設中心福利院,採取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相結合的辦法,解決70餘人老有所依的問題; 2005年,為工商企業下崗職工1214人分得責任田1800多畝,保持了社會穩定;加大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力度,制定緊急預案,成功阻截非典和禽流感的蔓延,5年累計查螺滅螺5萬畝,查血吸蟲病7500人次,治療血吸蟲病2200人次,預防乙腦、B肝、麻疹、腮腺炎等流行傳染病25000人次;計畫生育由全市後進單位躍入全市先進行列;教育取得豐碩成果,5年累計向重點中學輸送優秀學生53人,高中正取生入學率達45%;堅持主辦“中洲植保”;農業科普日益深入人心;電視、通訊網路事業發展迅速,10年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500多戶,寬頻進入農家;從2002年起,一年一度的“中洲文化體育節”活動如期舉行;信訪工作專人專管,規範運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平安中洲基本形成。

歷屆領導

王建洲 1957年12月—1959年11月,先後任瑞豐、中洲農場黨委副書記兼場長。
雷立天 1958年1月—1959年3月,先後任瑞豐、中洲農場黨委書記。
趙公倫 1958年1月—1958年9月,任赤壁農場黨委書記兼場長;1958年10月—1959年10月,任中洲農場副場長。
廖震榮 1959年10月—1984年4月,歷任副場長,場長,場革命委員會副主任,黨委副書記兼場長。
鄭章啟 1959年11月—1961年,先後任場長,黨委副書記。
羨懷恩 1959年11月—1961年3月,任黨委書記。
夏華英 1961年3月—1981年12月,先後任黨委書記,場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主任。
馬德發 1963年7月—1979年3月,先後任場長,場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周普香 1968年2月—1969年,先後任場革命委員會主任,副主任。
張艮海 1970年2月—1984年11月,先後任場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副場長,黨委副書記,書記,顧問。
樊端陽 1975年8月—1978年9月,任黨委第一書記。
劉堯林 1981年4月—2004年11月,先後任副場長,黨委書記,副書記,黨委書記,黨委書記、場長,正場級調研員。
童恆元 1984年4月—1992年2月,先後任場長,黨委書記兼場長,黨委書記
楊福凱 1991年3月—1993年12月,任黨委副書記、場長。
李生權 1998年12月—2007年6月,先後任黨委副書記、場長,黨委書記、場長、中洲管理區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