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明的交融之路

中外文明的交融之路

臧嶸的大作《中外文明的交融之路》即將出版,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他要我寫幾句話放在此書的前面,我欣然答應了,這是因為我們之間不僅是大學五年同窗,畢業以後又是聯繫最多的同學之一,他工作單位離我的住處很近,經常能見到面,互相之間比較了解。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外文明的交融之路
  • 作者:藏嶸 周瑞祥
  • 出版社:星球地圖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3年01月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圖書作者,

圖書信息

書 名: 中外文明的交融之路
作 者:藏嶸 周瑞祥著
出版社:星球地圖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3年01月
ISBN:7801041178
開本:32開
定價:21.80元

內容簡介

美洲和澳洲都是新興的大陸,也是茶走向世界的最後途程。茶之路何時走到它最後的驛站呢?是在17世紀至18世紀時期,距今也達三百多年的歷史了。這是隨著美洲和澳洲的大量英國移民遷到新大陸同步的。據美國學者拉巴瑞《波士頓茶黨》記載,北美大陸的第一個出售中國茶葉的市場,出現在1690年的波士頓。很快飲茶習慣遍及北美殖民地社會各個階層。18世紀,有一位到北美旅遊的法國作家記載說:“在北美殖民地,人們飲用茶水,就像法國人喝酒一樣,成為須臾不可離的飲料”。可見茶在美洲受到的普遍歡迎。據不完全統計,18世紀中葉,北美殖民地人民對茶葉消費量為每年120萬磅。這些茶葉,幾乎全部從中國廣州出口。隨著茶葉的遠銷新大陸,中國精美的瓷製茶具和其他瓷器也源源不斷運到美洲。在18世紀的美國《紐約報》和《商神報》中,甚至登載有這樣醒目的廣告:“新從倫敦運到大批中國瓷器,品種齊全,式樣繁多,供您選購。有六件一套的白底蘭花餐具,各式各樣的茶盅、茶杯等,質地精細,形同玻璃”。上述這些原始記錄都證明,在剛剛興起的北美社會,已迅速形成了以中國茶和中國茶具為中心的茶文化。
但是,這種茶習俗和茶文化,卻無端地受到英國殖民者的摧殘和限制。為了加緊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和剝削,英國國會竟然通過了嚴重壓榨北美人民的《茶葉稅法》,規定向從中國運往北美殖民地的武夷茶徵收高額茶稅,每磅課稅3便士。

圖書作者

臧嶸,筆名韋唐,江蘇省揚州人。1935年生,1953年畢業於揚州中學,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歷任河北師範大學、唐山二十一中教師多年,1978年調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現為編審兼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主編和編寫多種中國小歷史教科書。1993年評為國家級社會科學突出貢獻專家,領取政府特殊津貼。兼任中國教育學會歷史教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委,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小教材教法》編委。著有《歷史教材縱橫談》、《編外史談》、《中國歷史趣談》、《隋唐五代史論》、《東漢光武帝劉秀大傳》、《天子腳下無品官》中國官宦史話)《藝人與歌伎》、《中國神話傳說故事》(英法、德、阿拉伯文版)、《誰領風騷》(香港版)、《中國古代驛站與郵傳》(港、台、內地版)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