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的發展觀

中國:新的發展觀

《中國:新的發展觀》一書,以“以人為本”為引言,以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國內國外五個方面的統籌為基本內容,以"走向和諧社會"為結語。《中國:新的發展觀》分析了過去l0年我國在踐行科學發展觀方面的有益探索、成效和不足,並對未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途徑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貫穿全書的主線是: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的功能;重視市場力量在配置資源過程中的基礎性地位;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搞好“統籌”與“平衡”。當前,全黨開展了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科學發展觀揭示了社會經濟實踐發展的需求,反映了全球化時代的歷史潮流,折射出中國人民振興中華的正確選擇。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新的發展觀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頁數:403頁
  • 開本:16
  • 定價:58.00
  • 作者:李曉西
  •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1788378
  • 品牌:中國經濟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新的發展觀》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
走進中國經濟50人論壇握手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群體經濟學家
傾聽中國經濟發展脈搏,洞察產業發展趨勢,把握持續發展機遇。無論您是官員還是學者,無論您是政治家還是企業家,在中國經濟改革的潮流中,無論您是觀察者.研究者還是實踐者,您都能從這裡獲取:最重要、最前沿、最權威的資訊、啟示和智慧。

作者簡介

李曉西,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為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北京市優秀教師。兼任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及20多個學會的常務理事和理事。
李曉西出生於蘭州,祖籍重慶江津,為蘭州大學經濟系1977級(1981屆)畢業生。1981-1984年攻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現實經濟系碩士學位。1985年-1989年就讀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88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工作一年。1993-2001年在國務院研究室工作,曾任巨觀經濟研究司司長。

圖書目錄

總序
自序
前言:以人為本
第一部分 統籌城鄉發展
一、目標、階段與戰略
二、建設新農村與統籌城鄉發展
三、分配製度與農民增收
四、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部分 統籌區域發展
一、中國區域收入差距分析及對策建議
二、區域互動
三、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
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
五、推進西部大開發

第三部分 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一、健全社會保障的建議
二、教育發展的觀察
三、衛生髮展的見解
四、體育發展的思考
五、文化漫步的思緒

第四部分 統籌人與自然發展
一、資源及其管理
二、資源、生態、環境的經濟學分析
三、可持續發展的成本效益分析
四、論循環經濟
五、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機制研究
六、質量理念的新拓展

第五部分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一、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
二、國際合作與交流
三、對外開放與政府職能轉變
四、中外企業的合作與競爭
五、智慧財產權保護
六、國內外金融的撞擊與協調
展望:走向和諧社會
附錄1 中國經濟50人論壇簡介
附錄2 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名錄
附錄3 中國經濟50人論壇企業家理事名錄
附錄4 作者研究成果簡介

文摘

這表現在,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人民更聰明、更健康,更有素質,這可以說是從文化上看。表現在:一是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二是形成比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三是形成比較完善的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人民生活環境更美好。這表現在: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社會文明,生產發展,生態良好。
2)為什麼要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既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也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這種提法勾勒了千百年來中國人民的美好願望與實現現代化的情結。具體講:
一是可以更有力地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小康社會的提法,給了我們對現實存在問題的一個基本判斷。現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還沒有改變,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貧困人口還為數不少;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鬥。
二是為了抓住時代機遇。2l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黨一百年和新中國成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三是為了給實現現代化建設打下基礎。全面小康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
四是遵從和符合人民的願望。對調動千百萬人民民眾參與改革與建設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有重要作用。

序言

為了向社會各界反映論壇成員的重要成果,中國經濟50人論壇的組織者決定出版一套叢書,為願意出版自己學術研究成果的成員提供服務。大家推薦我為這套叢書寫序,能享有這種殊榮,我感到非常高興。說明每一位論壇成員的學術背景和每一本書的詳細內容,不是我在這裡想做的,坦率地說,我也不具備這種資格和能力。我在這裡想介紹的是,50人論壇是怎么成立的,有什麼特點,這些年主要進行了哪些領域的討論和研究。希望通過這樣的介紹,使讀者對這套叢書的背景有一個總體了解。
記得是在1998年6月,當時的中國經濟正處於通貨緊縮狀態,我感到,需要在經濟學者之間對經濟形勢進行嚴肅討論和深入交流,希望有一個相對固定的討論平台,在相同的研究層面上交流學術思想。我和樊綱在木樨地一家小快餐店討論了這個想法,我們之間有強烈的共鳴,於是決定發起50人論壇的組織工作。論壇的宗旨是,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發展改革的重大問題獻策獻力。論壇的定位是,集中國內重大經濟政策方面的研究,而不是單純學術性的討論,希望邀請國內經濟學界各主要領域有代表性的學者參加,進行不定期的交流。我們的想法得到了吳敬璉老師和易綱老師的認同,大家共同倡議,組織一個非正式論壇。把這個論壇稱為“50人論壇”是樊綱的主意,他認為這個名稱比較符合國際慣例,也可以體現論壇的包容性。當然,實際參加人數並不受50人的限制。不久,論壇就成立了。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50人論壇已經成為中國部分經濟學家們討論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一個重要場合,它不僅在國內引起廣泛關注,而且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政府主要綜合部門在制定經濟政策時,經常傾聽論壇的意見,或者委託論壇展開討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