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亭

中國茶亭

中國茶亭(德語: Chinesisches Haus)是德國波茨坦無憂宮花園裡的一座中國式的圓亭建築。距離無憂宮主體建築的西南方面700米。起初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為了裝飾他的果園和花園所設計的建築。這座茶亭的建築師是由德國著名的建築大師約翰·高特弗里德·布靈(Johann Gottfried Büring)於1775到1764年間設計的,設計完成後引發了當時的具中國風味複雜華麗圖案的藝術風格建築的熱潮,這種風格是一種混搭洛可可式建築和中國式建築的混合型風格。

由於建築時處於七年戰爭中,普魯士王國的經濟和財政情況都不樂觀,這座茶亭耗時九年才得以竣工。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後茶亭僅僅完成了內部會客室的家具安裝。在當時這座茶亭的功能不僅是一座裝飾型建築更是一座用來處理小社交事物的場所,因此腓特烈大帝下令在茶亭東南幾米的地方建一座中國廚房(Chinese Kitchen)。1789年經濟情況好轉後,茶亭頂上完成了六角形東方風格的窗戶的安裝。幾年後,在位於茶亭的北部建造了一座中國寶塔式的建築。這些建築都是腓特烈大帝崇拜中國風的產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茶亭
  • 外文名:Chinesisches Haus
  • 地點:國波茨坦無憂宮花園
  • 類型:圓亭建築
中國風,建築風格,外部設計,內部設計,

中國風

十七世紀時,德國商人們在東方帶回歐洲大量中國的珍珠母、漆器、絲綢、瓷器等中國特產。在當時歐洲上層人士們流行巴洛克風格的年代,具有東方風格的藝術品博得了王室貴族們的喜愛,很快便從他們之中流行起來,擁有了中國風的藝術品就是真正的時尚。這種對於亞洲的奢侈品的熱愛與洛可可的某些形式,遊記和展覽描繪中國的無憂無慮的生活的物品相協調,這樣風格也與歐洲王室對於輕鬆愉快的生活方式相一致。整個房間裝飾有中國瓷器,中國風格的小家具,還有一些描述中國的壁畫。

建築風格

腓特烈大帝以1738年法國呂內維爾宮的杜·泰富勒別墅(Maison du trefle)為藍本設計了這座茶亭。杜·泰富勒別墅這座三葉草外型的建築師法國著名的建築師艾瑪紐埃爾·赫勒·德·柯內為前波蘭國王,呂內維爾公爵斯坦尼斯拉夫·萊什琴斯基所設計的,1753年時柯內設計的這座別墅的設計圖版畫被腓特烈大帝所擁有。

外部設計

茶亭在外部看起來像三葉草型。這座圓形的建築包含三個小房間,有規律地利用建築內的空間。圓形和法式的窗戶可以使陽光充分地照射進房間,軋制銅頂房頂由四根鍍金的砂岩圓柱所支撐,這是由1746年開始為腓特烈效勞的瑞士裝飾雕刻家約翰·梅爾基奧爾·金寶利所設計製作。
鍍金的砂岩塑像佇立在圓柱的下方以及建築牆外。這些塑像是由約翰·戈特利布·黑穆勒和約翰·彼得·本科特所製作。這些塑像或奏樂、或交談、或對飲、或聚首,神態各異,結合中國人物與西方人物的特點,栩栩如生。
茶亭的圓屋頂上有一尊鍍金的右手擎傘、左手持樂器、盤腿而坐的老者塑像。

內部設計

在靠近茶亭內部北邊有一間可相通的臥室,臥室的牆壁由大理石築成粉刷,臥室里的法式窗戶之上有一尊手持樂器的猴子雕像,四處裝飾有支架支撐的中國瓷器,窗戶與窗戶之間的牆壁上的壁突式燭台裝飾有金葉子,在房間的天花板上裝飾有枝形吊燈。
天花板上的油畫是由托馬斯·休伯從1756年開始創作的。休伯也同樣創作了臥室外牆的油畫。所有的畫像設計都是由在柏林藝術學院的講師法國畫家布雷斯·尼古拉·勒·敘厄爾所設計。天花板的裝飾畫的主題是一群東方人在欄桿外,一些人在看向房間內,一些人在互相交談,這些人被鸚鵡,猴子還有立在柱子上的佛像所環繞。
連線位於中央的房間與臥室的牆裝飾有明亮的顏色,光滑的牆面上被花的圖案所覆蓋。從現存的房間可以看出來當年腓特烈大帝對他這座建築內部的喜愛之極,裝飾的所有布料都是由普魯士絲綢生產的高檔面料的綢緞所裝飾的。1990至1993年期間對內部牆體一些脫落的地方進行了修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