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作物地理

中國糧食作物地理

1990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346.5萬公頃,每公頃平均單產3.93噸,屬世界中等水平。由於窪澇、鹽鹼、風沙、乾旱、水土流失、土壤貧瘠等原因,全國約有1/3的糧食耕地每公頃僅產1.5噸左右,主要分布於黃淮海平原窪澇地區、 黃土高原、 東北地區山林區、半農半牧區、青藏高寒區及西北內陸乾旱區。 中國主要糧食作物 以稻穀、小麥、玉米、高粱、穀子、薯類、大豆等為主,其中又以稻穀、小麥、玉米分布最廣,產量最多,三者合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86%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糧食作物地理
  • 時間:1990年
  • 播種面積:11346.5萬公頃
  • 每公頃單產:3.93噸
基本信息,地區分布,主要糧食作物,

基本信息

中國糧食作物種類多、分布廣、地域差異大。生產水平不平衡而發展潛力大。中國栽培較普遍的糧食作物共有20餘種,其中有些還有春播、夏播、秋種和冬種之分,而每種作物又有不同的品種,世界各種主要糧食作物幾乎都見於中國。中國是世界重要產糧國之一,1990年糧食產量約占世界糧食產量的22.8%,稻穀、甘薯產量均占世界第1位,小麥和玉米、穀子居第2位,大豆高粱居第3位。
中國糧食作物面積占全部耕地的76.5%,產值約占種植業的70%,糧食使用勞力和投資亦均占種植業的70%左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糧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1990年比1949年糧食總產增長了3.9倍,比同期世界糧食年產量遞增為快,但產量不穩定。

地區分布

除少數純牧區縣外,中國各縣均有糧食栽培,但地區分布很不平衡,糧食組合又各具特色。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烏審旗一線以東及長城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總產量分別占全國的95%和96%;西部地區糧食播種面積不足全國的5%,糧食產量僅及全國的4%。不同的糧食作物分布相對集中:
①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以稻穀生產為主,同冬作(小麥、油菜、蠶豆、豌豆)進行複種輪作,實行一年兩熟或三熟制,糧食耕地複種指數約195%。
②秦嶺、淮河以北以小麥生產為主,在其偏南的冬麥區主要和夏作(玉米、穀子、大豆、綠肥)輪作,實行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糧食耕地複種指數約 150%,在其偏北的春麥區主要同糜子、穀子、馬鈴薯、玉米、豌豆等輪作,以一年一熟為主,糧食耕地複種指數約115%。
③東北3省大部分地區以玉米、大豆、高粱、穀子為主和小麥輪作,基本上實行一年一熟,糧食耕地複種指數低於100%。
④西部青藏高寒山區以青稞豌豆、春麥為主,實行輪歇輪作,糧食耕地複種指數約95%。

主要糧食作物

①稻。中國是世界種稻最早、 產稻穀最多的國家。稻穀在各種糧食作物中平均單產最高,占糧食播種總面積的29%、總產量的42.4%。全國90%以上的稻穀集中於淮河、秦嶺以南的南方地區。按自然條件和稻穀栽培制度及品種類型又分為:
a.華南雙季稻秈稻區。主要分布在廣東珠江三角洲、韓江三角洲,福建閩江、晉江和九龍江下遊河谷盆地,廣西潯江、鬱江、賀江、桂江流域和柳江下游及台灣西部平原,稻穀面積占糧食作物總面積的80%以上,多實行雙季稻與冬小麥、冬甘薯或油菜、冬綠肥一年三熟輪作。 在海南島東部萬寧、 陵水、崖縣和北部儋縣是三季連作稻地區。此外,局部地區尚有再生稻、混作稻和旱稻栽培。
b.長江中下游單、雙季稻區。主要分布在南嶺以北,秦嶺、 淮河以南的 12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地區,稻穀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 2/3,是中國最大的稻穀集中產區。20世紀50年代前以單季秈稻為主,50年代發展稻麥兩熟,60年代發展雙季稻,70年代大量發展雙季稻三熟制。1980年以後雙季稻面積縮減,一季中稻面積回升。
c.雲貴高原稻穀區。稻穀分布垂直變化明顯,由海撥1200米的河谷兩季稻到2000多米的一季粳稻均有,為中國重要的糯稻產區。
b.四川盆地丘陵稻穀區。以單季中稻為主,面積和產量均占稻穀的70%;分布上限可達2400~2500米,為全國水稻分布的海拔高度較大地區之一。雙季稻面積不大。稻穀在北方地區種植少,且零星分散,近幾年有所發展,以東北三省稍多,面積約占北方稻區的40%。 中國糧食作物地理
②小麥。小麥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占糧食的26.7%和23%,廣布全國,以黃淮海平原及長江流域最多,可分冬小麥和春小麥,以冬小麥為主,其面積和產量均占小麥80%以上。全國有14省、市、區種植春小麥,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區,占全國春小麥面積的 85%以上。冬小麥可分為北方和南方兩大區:長城以南、六盤山以東,秦嶺、淮河以北為北方冬麥區,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冬小麥的 70%左右,大都和玉米、甘薯、高粱、穀子、大豆等輪作,多實行二年三熟,部分一年一熟或一年二熟。折多山以東、淮河秦嶺以南屬南方冬麥區,大部地區實行麥稻兩熟制或麥稻稻、麥豆稻、稻麥肥等三熟制。但長江以南、湖南以東各省區小麥種植很少,如江西、廣東和廣西。 中國糧食作物地理
③玉米。玉米在糧食作物構成中僅次於稻、麥,而居雜糧之首,1990年玉米播種面積2140.1萬公頃,產量9681.9萬噸,占糧食總產量的21.69%,主要集中栽培區是從黑龍江省大興安嶺,經遼南、冀北、晉東南、陝南、鄂北、豫西、四川盆地四周及黔、桂西部至滇西南,面積占全國玉米面積的80%左右,其中東北多於西南。東北和西北地區以一熟春播玉米為主。黃淮海平原和西南山地為春播、夏播玉米混合區。華北地區二年三熟制多採用春播玉米晚熟種,一年二熟制則用夏播玉米早熟種。雲貴川三省從海拔300~2500米均有分布,在1000米以上多為一熟春播晚熟種。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各省區為春播、夏播、秋播玉米混合區。 中國糧食作物地理
④高粱、穀子、大豆。主要分布於中國北方和東北地區。遼、吉、黑 3省和華北各省區高粱面積和產量約分別占全國的78%和86%,是窪澇鹽鹼地區的主要作物。穀子耐旱性強,全國95%的穀子面積集中分布於黃土高原、黃淮海平原、松遼平原和內蒙古西部和東南部。東北和西北以春谷為主,華北夏谷居多。大豆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北的瀋陽哈爾濱—克山鐵路兩側平原地帶,松花江下游,黃淮海平原的魯西南、豫東、冀東北及晉西北和蘇皖兩省淮北地區,大豆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的76%和80%。
⑤薯類作物。以甘薯為主,約占薯類面積的80%,次為馬鈴薯和少量木薯。1990年全國薯類面積和產量分別占糧食總計的8%和6.1%。甘薯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均有,以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和四川盆地最多。黃淮海平原和長江中下游以夏秋薯為主,華南沿海以秋冬薯為主,內蒙古東部及東北三省以春薯為主。馬鈴薯主要分布在東北、內蒙古和西北各地。木薯集中分布在南嶺以南的兩廣、滇南。
商品糧產區 中國生產水平較高的餘糧區,主要分布在:①中國南方各大江河湖泊沖積平原、三角洲和湖盆平原,如江淮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江蘇蘇北平原等地區。②東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③安徽皖北平原,內蒙古後套,寧夏引黃灌區和河西走廊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