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

2012年10月30日,在停靠於上海中國極地考察專用碼頭的“雪龍”船上,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出征動員大會舉行。會上,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正式成立。動員會結束後,“雪龍”船載著中國第29次南極考察隊離開碼頭駛往廣州,並將於11月5日正式從廣州啟程奔赴南極。考察隊將4次穿越西風帶,預計航程27460多海里,於2013年4月上旬返回上海港。國家海洋局和局黨組的決定,任命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曲探宙為考察隊領隊、臨時黨委書記,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院生、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孫波為副領隊,同時還確定了臨時黨委組成人員和考察隊有關部門的負責人。這標誌著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正式成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
  • 類別:科考隊
  • 所屬國籍:中國
  • 主交通工具:“雪龍”號極地科考船
簡介,主要任務,新考察站,簡要介紹,選址工作開始,崑崙站,大洋考察,最新動態,

簡介

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的“雪龍”號極地科考船2012年11月5日上午從廣東廣州南沙碼頭起航奔赴南極,執行預計為期162天的科學考察任務。
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將採取“一船兩站”的方式進行,即搭乘“雪龍”船,對中山站、崑崙站進行考察,此次南極科考將完成31項站區科學考察和8項南大洋科學考察項目,執行12項後勤保障任務。計畫總航程約2.7萬海里,將4次穿越西風帶,於2013年4月上旬返回上海。
南極科考隊從廣州出發後,計畫中途在澳大利亞弗里曼特爾進行補給,2012年12月初抵達中國南極中山站進行物資卸運後將赴南極大陸羅斯海沿岸考察,之後將至澳大利亞霍巴特港停靠補給,2013年2月再次回到中山站卸貨並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南大洋考察,2013年3月11日離開中山站回國,再次途經弗里曼特爾補給後於2013年4月上旬抵達上海。
考察期間,科考隊將繼續在南極周邊海域和南極大陸開展極地環境綜合考察與評估專項工作,考察南極周邊海域和南極大陸重點地區環境要素。同時實施考察站站務工程,為中國第四個南極科考站選址調研、進行崑崙站二期工程建設,提高南極考察站後勤保障能力。
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在考察隊起航儀式上說,此次科考是我國“十二五”期間的一次重要極地考察活動。極地科學考察工作是展示中國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舞台,是爭取與維護國家權益的重要領域,也是事關全球氣候、生態環境以及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重要區域。發展極地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自1984年中國首次組織南極科考以來,中國已經在南極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北極黃河站4個科學考察站,成功組織了28次南極科學考察和5次北冰洋科學考察,取得了許多高水平考察研究成果,為人類認識兩極、探索極地奧秘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要任務

專家介紹說,此次南極科考將採取“一船兩站”的方式進行,即搭乘“雪龍”船,對中山站、崑崙站進行考察,並由“雪龍”船執行南大洋科考任務。
考察隊向崑崙站進發考察隊向崑崙站進發
此次南極科考將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即為我國第四個南極科考站建設進行選址調研,這也是我國南極科考隊首次對第四個南極站開展選址工作。
除此之外,科考隊將完成31項站區科學考察和8項南大洋科學考察項目,執行12項南極後勤保障以及工程建設項目,包括在南極周邊海域和南極大陸開展“極地環境綜合考察與評估專項”工作,考察南極周邊海域和南極大陸重點地區環境要素等,並將繼續派出崑崙站考察隊執行內陸考察和站區建設任務,進行崑崙站二期工程建設,提高南極考察站後勤保障能力。
此次科考內容涉及海洋水文、物理海洋、氣象、天文、生物、地質、生態、測繪、冰川等諸多學科。

新考察站

簡要介紹

新站將圍繞氣候變化開展環境觀測,選址傾向於西南極方向
對於第四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選址問題,考察隊副領隊李院生介紹說,開展第四個南極站選址調研,是未來新站開建的基礎性工作。新站的目的,主要是圍繞氣候變化的核心議題,開展更加持續的環境觀測,更系統地研究南極大陸。
考察隊向崑崙站進發考察隊向崑崙站進發
中國在南極已有長城站、中山站和崑崙站三個考察站,長城站位於南極洲喬治王島,中山站和崑崙站都位於東南極大陸上。從位置上看,我國長城站、中山站和崑崙站大致處於一條線上,其中崑崙站由於高海拔、低溫等惡劣環境因素,還只是度夏站,而非越冬站。中山站靠近南極最大的蘭伯特冰川和第三大冰架埃默里冰架,擁有較好的氣候和海洋環境觀測研究條件。
李院生表示,為了對整個南極大陸的氣候和環境變化進行系統研究,需要更多的監測點以加大觀測範圍。新站的選址,傾向於在西南極方向尋找到合適的海洋和氣候環境監測位置。
考察隊向崑崙站進發考察隊向崑崙站進發
李院生說,此次將是新站選址工作的第一次考察調研。科考站的選址需要綜合考慮科學條件和後勤支撐的能力,兩者都很重要。而第四個科考站何時開建,需要看選址工作的進展。

選址工作開始

中國第29次南極科考隊內陸隊於2012年12月23日至25日在內陸新建站選址的預選區域——距離中山站520公里處,展開內陸新建站選址工作,這也標誌著第29次南極科考隊新建站選址工作正式開始。
內陸選址區域海拔約2600米,在3天時間裡,內陸隊通過自動氣象站、測冰雷達、高精度測繪GPS和攝影相機、冰芯鑽、高精度彈簧秤和高清晰衛星影像圖等現場作業手段,對選址區域進行了冰芯樣本收集、冰蓋表面地形測繪、冰層厚度和冰下地形特徵實測等大量工作,獲取了大量環境參數指標,為中國建立新的南極考察站提供了科學參考。
第29次南極科考隊副領隊兼內陸隊隊長孫波表示,內陸選址建站要滿足為中山站通往崑崙站、格羅夫山地區、埃默里冰架接地線區域和查爾斯王子山地區考察提供中繼支持和應急保障,為輻射至包括查爾斯王子山等南極地區未來科學資源開發利用的需求,提供支撐保障條件。同時,還要考慮建站施工的經濟性、可行性及長期運行維護的成本。
1985年2月,中國在南極建立了首個考察基地——長城站。1989年2月,中國建成第二個考察基地——中山站。2009年1月,中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崑崙站建成。中國又正式開展建設南極新的考察站選址調研工作。
新站選址是此次考察隊的重要任務之一。新站將重點考慮在中山站至崑崙站內陸區域、羅斯海區域、毛德皇后地區域和喬治王島內陸區域等預選地點進行新建站選址調研工作。

崑崙站

2012年12月16日,內陸車隊整裝待發。車隊共由6輛PB300雪地車和3輛卡特雪地車、35個雪橇組成。當日,中國第29次南極考察隊25名內陸隊隊員從位於中山站西南5公里處的內陸出發基地向崑崙站進發,開啟我國南極考察隊第12次內陸冰蓋征程。
考察隊向崑崙站進發考察隊向崑崙站進發

大洋考察

“雪龍”號2013年1月31日抵達了位於東經78度、南緯65.5度的普里茲灣海域,科考隊員向海中投放下抓取海底沉積物的箱式取樣器,這標誌著我國第29次南極科考隊開始展開大洋考察。
“此次普里茲灣及鄰近海域的大洋考察,將是我國進行南極考察以來,海洋學科專業種類最齊全、海上調查時間最長的一次”,第29次南極科考大洋隊隊長高金耀介紹說。大洋隊由來自12個科研院所的41人組成,為歷次最多。
高金耀說,本次大洋考察共涉及海水水文與氣象、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和磷蝦資源等6個專業種類。考察共設斷面10條,合計定點站位107個,其中水深大於1000米的深水站位67個。
高金耀表示,考察結果將為進行該海區環境氣候綜合評價及油氣、天然氣水化合物、生物等資源潛力評估提供基礎資料。
“雪龍”號自22日在澳大利亞霍巴特完成補給後,再次進入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和考察站補給工作,計畫於3月11日返航回國。

最新動態

2013年3月31日,中國第29次南極科考隊員乘坐的“雪龍”號極地考察船由望加錫海峽穿越赤道,返回北半球。
“雪龍”號航行在平靜的赤道無風帶,海豚和飛魚時而躍出水面,伴船前行。歸國在即,“雪龍”號上處處洋溢著科考隊員的喜悅之情。2012年11月,“雪龍”號穿越赤道進入南半球時,不少隊員曾將自己的隨身物品投入海中祈福。此次返回北半球時,隊員們又將物品投入海中,意為“來去圓滿”。
由於赤道附近炎熱,“雪龍”號機艙內氣溫達到50至60攝氏度,但船員依然堅守崗位緊張工作,晝夜守護考察船平穩航行。因赤道附近海域時有海盜出沒,船上還組織了防海盜巡邏。
“雪龍”號計畫於2013年4月7日前後抵達長江口錨地辦理入關手續,2013年4月9日正式停靠上海碼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