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四紀冰期

李四光根據江西廬山地區第四紀的冰磧物、冰蝕地貌及各種冰溜遺痕,劃分出鄱陽、大姑、廬山三次冰期和兩次間冰期,一起構成了中國第四紀冰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第四季冰期
  • 形態:地表覆蓋冰川
  • 標誌:氣溫明顯下降
提出背景,大冰期劃分,

提出背景

中國滇西點蒼山海拔3800米左右保留較完好的冰川遺蹟,它是較廬山冰期更新的一次冰期,即大理冰期。後在秦嶺太白山建立的太白冰期與大理冰期相當。中國的四次冰期和三次間冰期,可與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冰期作對比,見表。1949年以來,全國各地作了大量的野外地質、地理考察工作,在更廣泛的區域發現了第四紀冰川遺蹟的存在。各地所劃分的冰期、間冰期,尤其是西部高原和高山地區的第四紀冰期,大致也能和上述分期進行對比。雖然,有些學者對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遺蹟持有不同看法,提出土石流成因假說。儘管意見不同,然而對秦嶺太白山、長白山天池和台灣中央山脈的末次冰期冰川的存在沒有異議,對中國東部地區第四紀氣候的冷暖波動也有相同結論。

大冰期劃分

中國西部高山地區的冰期劃分已為人們所公認,以研究較好的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區北坡為例,第四紀冰期劃分為:a.依據希夏邦馬峰北坡附近的老冰磧平台確立的早更新世的希夏邦馬冰期b.依據珠穆朗瑪峰西側聶聶雄拉高平台的冰水-冰磧沉積確立的中更新世的聶聶雄拉冰期。c.在絨布河谷中基隆寺附近的殘破漂礫群及上游絨布寺的終磧壠分別代表晚更新世早期的基隆寺階段和較晚期的絨布寺階段,這兩個階段構成了晚更新世的珠穆朗瑪冰期,也有的學者將這兩個階段劃為兩個獨立的冰期。
關於中國東部第四紀冰期的問題,目前仍在爭論中。1944年,李四光以廬山為樣板,將中國東部第四紀冰期由老到新劃分出鄱陽、大姑、廬山冰期,再加上1937年H.von費師孟提出的末次冰期──大理冰期,建立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期系列。對此,一些中外學者一直持有不同意見。80年代初, 施雅風等提出:除太白山、長白山主峰區及台灣中央山脈等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存在第四紀冰川遺蹟外,長江中下游山地、廣西桂林、湖北神農架、北京西山、東北大興安嶺等都缺乏可靠的古冰川證據;中國東部和西部在第四紀冰期時的表現形式是不一樣的,東部地區不具備發育成山嶽冰川的水、熱和地形條件,只是處於一個氣候較寒冷的時期,李四光所確認的東部古冰川遺蹟實非冰川成因,如把土石流堆積誤認為冰磧物等;東部地區第四紀冰期系列,除大理冰期外,其他冰期均缺乏根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