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系統結構重點實驗室

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11年10月13日經科技部批准建設,於2013年5月22日通過驗收,主要從事計算機體系結構相關領域的套用基礎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系統結構重點實驗室
  • 依託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 正式開放時間:2006年
  • 工作人員:40人
依託單位,科研團隊,科研領域,發展目標,

依託單位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系統結構重點實驗室依託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2006年經中國科學院批准正式對國內外開放。

科研團隊

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是李國傑院士,主任是孫凝暉研究員。現有工作人員40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8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1人。現有博士後1人,博士生53人,碩士生52人。
重點實驗室目前設七個課題組:高性能計算機體系結構組;高級微處理器技術組;先進微系統組;可靠性設計組;作業系統組;編譯技術組;VLSI測試與設計驗證組,主要從事計算機系統結構相關領域的套用基礎研究,側重於研究超並行計算機系統和多核處理器。目前承擔973項目(延長摩爾定律的微處理晶片新原理、新結構與新方法研究);基金重點項目(超並行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數字VLSI電路測試技術研究、高性能片上存儲系統、基於虛擬機架構的可信計算環境與可信軟體設計)。

科研領域

研究方向和內容:以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學科優勢為依託,圍繞超並行計算機系統和多核處理器開展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前沿探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計算機系統設計理論,微處理器設計的新原理、新結構和新方法。通過研究新型高性能計算機的體系結構,面向新型體系結構的模擬仿真、作業系統、套用建模和最佳化技術,高端處理器的微體系結構,跨平台多系統虛擬化技術、大規模片上多核並行處理器設計方法、可擴展可重構處理器設計方法,並行程式設計模型、語言、編譯,先進微處理器的代碼生成與最佳化,計算機體系結構及微體系結構可靠性設計,多核處理器的自測試、自診斷、自修復設計,VLSI測試和設計驗證方法,為高性能計算機系統和高性能處理器設計領域的發展持續提供創新方法和關鍵技術。解決本領域國家急待解決的重大關鍵問題,推動計算機系統結構學科的科技進步。

發展目標

通過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加強計算機系統結構這一優勢領域的學科建設、創新團隊建設、梯隊人才培養,增強在計算機系統結構領域的群體創新實力,保障“龍芯CPU晶片”、“曙光超級伺服器”等重大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在科學院三期創新和國家“十一五”科研工作中,在先進計算機技術的核心領域,加強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繼續出色地完成國家戰略需求的研究任務,並為我國的信息產業源源不斷地提供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把實驗室建設成為計算機系統結構領域國際一流的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的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