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基於科技部2003年1月25日批文支持並在2003年4月23日成立並進入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管理序列,是中國首家致力於計算地球動力學研究的實驗室。

2011年1月20日,中國科學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現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揭牌啟動儀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 建立時間:2003年
  • 機構管理:中國科學院大學
  • 行政隸屬:中國科學院
  • 機構特點: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
歷史,人員編制,合作交流,學術委員會,

歷史

中國科學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基於科技部2003年1月25日批文支持並在2003年4月23日成立並進入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管理序列,是中國首家致力於計算地球動力學研究的實驗室。
2011年1月20日,中國科學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現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揭牌啟動儀式。
建設過程中,計算地球動力學實驗室逐漸形成了科研上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是集中在地震的孕育、發生的動力學過程的理論研究和地震減災相關的套用基礎研究,探討地震數值預報的理論基礎;兩個基本點則是高性能數值模擬與可視化平台和綜合物性分析平台,前者藉助現代超大規模並行數值計算手段進行超大規模的並行計算、海量的數據處理和數據挖掘、數據同化,並對(三維或四維)超大規模海量數據體進行並行可視化處理,以顯示模擬和野外及室內物理試驗結果;後者為具體科學問題提供所要求的物性參數。為了配合數值模擬和可視化的計算能力的需求,實驗室在軟硬體方面均進行了全面建設:擁有133節點並行計算機,綜合計算能力接近4.3TFlops/s,初步具備了小型計算模擬中心的硬體配備能力。20個高解析度顯示器組成的高解析度顯示牆系統),配備先進並行可視化管理和現實軟體系統,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在軟體實現方面,的實驗室的高性能計算環境的軟體建設也是由本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自行編著完成的,如操作和維護並行計算機節點的各種腳本語言等。高性能並行計算環境主要採用了MPI平台,個個計算節點採用了Intel架構的伺服器,作業系統主要採用的是RedHat作業系統。

人員編制

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共33人:教授21人,副教授10人,講師2人,平均年齡44歲;其中院士1人,“千人計畫”1人、“傑青”1人,“百人計畫”6人。科研團隊覆蓋了地球動力學相關的各研究領域,既有院士、博士生導師,又有一批年富力強、成果豐富、在國內外學術界具有一定影響的青年學者,人員學科交叉,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研究體系,有利於新思路和新學科的產生。在人才培養方面,實驗室畢業博士生8人、碩士生24人;在讀博士生30人,碩士生51人。博士後出站8人,在站6人。

合作交流

實驗室向國內外開放,影響力逐年提高。與美、日、法、德、紐西蘭等多國有良好的科研協作關係和交流。自2003年以來,共接待國外教授50餘人次並作學術報告或講授短課程。組織國際學術研討會9次,與會者超過270人次。同時,實驗室的年輕科研隊伍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共受邀境外30天以上短期學術交流訪問22人次;進行學術大會特邀報告12人次;主持或作為國際學術大會的分會召集人14人次;國際期刊副主編或編委6人次。實驗室作為中國唯一加入iGEONGrid國際地球科學數據格線合作項目組織,並加入PRAGMA格線合作組織。
2005-2009年實驗室成員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子課題以及國家各部委資助項目,新增項目116項,合計7694萬元,發表核心期刊以上學術論文452篇,其中SCI文章165篇。

學術委員會

序號
姓名
職稱/職務
工作單位
1
石耀霖
院士/主任
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
2
陳永順
教授/副主任
北京大學
3
陳 顒
院士
中國地震局
4
陳運泰
院士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5
劉嘉麒
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6
馬 瑾
院士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7
馬宗晉
院士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8
莫宣學
院士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9
金振民
院士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10
鄭永飛
院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1
朱日祥
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12
陳曉非
教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3
遲學斌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14
傅容珊
教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5
高 銳
研究員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16
郭華東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中心
17
劉 勉
教授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USA
18
吳忠良
教授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9
趙 豐
教授
台灣中央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