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主義經濟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最重要的一項發展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
  • 內容: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共同發展
  • 經濟要道:上海、廣州
  • 地位:(2011)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簡介,多經濟發展,歷史作用,

簡介

中國的國際市場擁有充足的發展空間,其沿海城市吃、杭州、廣州、廈門、珠海等地理位置優越,是國內外經濟交通的要道。20世紀60年代,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利用地理位置的優勢開放沿海城市,經濟迅速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後,各國重工業發展明顯提高,中國看準時機,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正確路線,在1979年正式對外開放深圳、廈門、汕頭和珠海四個沿海城市為經濟特區,經濟迅速發展,隨後中國又開放上海,並逐漸開放大連、青島、天津、杭州等多個沿海城市。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的開放力度由沿海城市增加到內地,社會主義市場全面開發,中國的重工業高速發展,已趕超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國。2011年初數據顯示,中國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趕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多經濟發展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主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目前,非公有制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的重要組成力量,並解決了中國75%的就業問題,因為,中國政府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雖然中國目前發展重工業,但農業仍是中國經濟的根本,農業占目前中國市場的30.05%,而重工業只占據中國國內市場的28.29%,非公有制經濟占據國內市場的31.87%。但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的農業只占1.87%,重工業達到79.16%,非公有制經濟占中國國際市場%18.39。

歷史作用

中國的國際市場自古以來就是世界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漢武帝執政期間,漢武帝派張騫打開了通往西域三十六國的絲綢之路,使得中國和中亞、西亞以及中東地區來往密切,通商不斷,因此中國和中亞、西亞以及中東地區的經濟迅速提高。一直到東漢末年,由於中國境內諸侯割據,戰爭不斷,所以中國和外界的通商屬於低下階段。到了中國唐貞觀年間,中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階段,唐朝廷迅速發展國內經濟,與鄰國日本、越南、印度、高麗(隋唐時期在朝鮮半島的封建強國)和阿拉伯帝國關係友好,商業來往不斷,達到了經濟貿易的鼎盛時期。直到清朝末年,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義大利和德國等國都躋身於侵略中國的行列,但他們的根本目的仍是與中國通商,企圖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完全占據中國的國際市場,獲取更多的利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