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家思想對皇家園林的影響

(秦鹹陽宮——漢建章宮——唐大明宮——宋艮岳——元太液池——明清故宮

秦鹹陽宮:
秦始皇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每征服一國,圖繪其宮殿,在京城鹹陽附近仿造重建。渭水北岸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六國宮殿”。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由過去的貴族分封制轉化為皇帝獨裁專制。園林的發展亦於此新興大帝國的政治體制相適應,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皇家園林”。大鹹陽規劃的範圍為渭水的北面和南面兩部分的廣大地域。渭北包括鹹陽城,鹹陽宮以及秦始皇增建的六國宮,渭南部分即擴建的上林苑以及其他宮殿,園林。
新建的信宮與渭北的鹹陽宮構成南北呼應的格局,“天極”即北極,又名北辰,是天帝所居的星座,按天上星座的布列安排地上的皇家宮苑的布局,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帝都規劃上的具體表現。
漢建章宮:
西漢位於中國古典園林生成期的後期,這一時期,中國古典園林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漢武帝在位時削平同姓諸王,地主小農經濟空前發展,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局面空前穩固。園林藝術方面受到了當時泱泱大國的氣派,入到互補的意識形態的影響,在加上當時的經濟繁榮,國力強大使皇家造園活動達到了空前繁盛的局面。
建章宮建於武帝太初元年,是上林苑內的主要十二宮之一,總體規劃布局,北以園林為主,南以宮殿為主,成為後世“大內御苑”規劃的濫觴,它的園林一區是歷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園林。從此以後“一池三山”逐成為歷來皇家園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襲到清代。
唐大明宮:
大明宮,唐帝國的政治中心和象徵;是中國古代乃至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大明宮是一座相對獨立的宮城,也是太極宮以外的另一處大內宮城。它的範圍業經考古探明:南牆1370米,北牆2256米,東牆2310米,面積大約3.42平方公里,是明清紫禁城的4.5倍。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之一,另兩座是太極宮和興慶宮。大明宮在太極宮之東,所以又稱為“東內”, 大明宮原是太極宮後苑,靠近龍首山,較太極宮地勢為高。龍首山在渭水之濱折向東,山頭高二十丈,山尾部高六七十丈。漢代未央宮踞龍首山折東高處,故未央宮高於長安城。大明宮又在未央宮之東,地基更高。唐高宗中年因患風痹病害怕潮濕,便移住到涼爽乾燥的大明宮內。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們大都在大明宮居住和處理朝政,作為國家的統治中心,歷時達二百餘年。大明宮的範圍很大,東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有含元殿、宣政殿、紫晨殿三大殿,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而有名的麟德殿大約建於唐高宗麟德年間,位於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餘所。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最宏偉的建築。殿前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整座宮殿坐北朝南,居高臨下,規模宏大,建築雄偉。
宋艮岳:
艮岳是中國歷史上藝術水平最高的皇家園林,建園工作有宋徽宗親自參與,宋徽宗具有極高的藝術品味,自身也是很優秀的藝術家。主持修建工程的宦官梁師成也是博雅之才。這二人的精心設計使艮岳具有濃郁的文人園林意趣。建園之前先經過周詳的設計然後製成圖紙,建造之時更是不惜花費大量的財力人力和物力。艮岳使完全有人工打造的園林,四面環山,築山摸咪鳳凰山的景象,優選千姿百態的石料,而園內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幾乎包攬了內陸天然水體的全部形態。植物配置種類多樣並放養了大量珍禽異獸,在建築方面幾乎包羅了當時所有的建築形式。艮岳稱得起是一座疊山,理水,花木,建築完美結合的具有濃郁詩情畫意而較少皇家氣派的人工山水園,它代表著宋代皇家園林的風格特徵和宮廷造園藝術的最高水平。這與當是北宋文人文化的繁榮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宋代皇家園林的規劃即遠不如唐代之大,也沒有唐代那樣遠離都城的離宮御苑,但在規劃設計上則是更加精密細緻,比起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最少皇家氣派,更多接近民間私家園林。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代政治和文化方面不同於其他朝代的某些情況。
元太液池:
元代皇家園林均在皇城範圍之內,主要的一處即在金代大寧宮的基址上拓展的大內御苑。園林的主體為開拓後的太液池,池中三個島嶼呈南北一線布列,沿襲著歷來皇家園林的“一池三山”的傳統模式。最大的島嶼即金代的瓊華島,改名萬歲山。山的地貌形象任然保持著金代摹擬艮岳萬歲山的舊貌,山上的石堆仍為金代故物。山頂的廣寒店是島上最大的一幢建築物。山南坡中為仁智殿,左右為延和殿,介福殿。此二殿之外側分別為荷葉殿和溫石浴室,後者可能是引進阿拉伯國家的蒸汽浴建築。還有一處特殊的水景,效仿艮岳之法引金河水至山後,轉機運夾斗,汲水至山頂石龍口注方池,伏流至仁智殿後,有石刻蟠龍昂首噴水仰出,然後分東西流入太液池。太液池中的其餘二島較小,一名“圓坻”,一名“犀山”。池之西靠北為興聖宮,靠南為隆福宮,隆福宮之西另有一處小院,叫做“西御苑”。
明清故宮: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1420年(永樂十八年)基本竣工,歷時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占地72萬平方米(長960米,寬750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占地面積78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繡榻幾床,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布置。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裡有歲寒不雕的蒼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