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南·劍川卷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南·劍川卷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南·劍川卷》編寫目的在於繼承民族文化傳統,進一步加強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發展本民族的新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對民眾進行傳統美德和愛國主義教育;也為建設中國式的民間文藝學和其他各類社會科學學科提供一點研究素材。在編選過程中,《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南·劍川卷》力圖以“全面性、代表性、科學性”作為編輯工作的指導方針,翻譯記錄的稿件要求做到“信、達、雅”。“信”是指忠實原文思想,“達”是指語言表達通順,“雅”是指體現原文的文體風格。即做到“正確、通順、易懂”。由於歷史的原因,不少故事難免帶有時代的局限,亦請讀者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加以鑑別!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南•劍川卷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頁數:346頁
  • 開本:32
  • 品牌: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作者:白庚勝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01820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南·劍川卷》匯集了大量的民間傳說,它是人民口頭創作的,與一定的歷史人物、歷史事實、地方古蹟、山川風物、社會習俗有關的故事。

圖書目錄

大理山茶別樣紅(代前言)
神話
尋找光明
日月從哪來
龍兄龍弟
東瓜佬與西瓜姥
稻子樹
傳說
風物習俗傳說
石寶山
石鐘山
石鐘寺
寶相寺
海雲居茶樹
飛來佛
甲子寺
給石寶山龍治病
沙溪老奶和石鐘寺
金雞和石牛
愁面觀音
“波斯國人”
象頭神
剖腹觀音
石寶山歌會
海東娘娘
附錄臭水並
三公主
三兄弟
墨斗山
青姑娘節
繞海會
龍的傳說
桃子鎮黑龍
龍魚
小金龍借碗
墨斗山獨眼龍
牧童與龍女
王老漁和龍三妹
觀音老母賣乾黃鱔
本主傳說
紅沙石大王
大黑天神
石母
告城隍
本主吃肉又喝湯
本主山神一起供
老奶奶救本主
藥王爺和琉璃獸
避沙珠
歷史傳說
桃園三結義
諸葛洗馬池
諸葛菜
割豆母子
白蟒圍營
附錄紅袍將軍——劍川古城隍故事
故事
幻想故事
珠虛壺
萬能鍋
燕語井
蕁麻與艾蒿
牛虎鬥
不怕虎只怕漏
棕樹為什麼年年被剝皮
烏鴉和山雞
烏鴉和喜鵲
狗搭豹子做生意
小雞報仇
大帽子改小帽子
沒有癭袋掛葫蘆
牛為何幫人耕地
無雀之鄉水子坪
生活故事
鹽神
附錄百花箐
茯苓
郊邊牧笛
附錄東山蘿蔔西湖魚
蘆管
兩個趕馬人
雙眼橋
老漢告狀
血染柿樹
吳先爺吃豆腐渣
劍湖武術師
段育
地名故事
劍川
永豐河
金場
墨斗山金龍河化龍村
落財洞
備馬場和格子箐
砍叉山
三棵樁
水古樓
羊子頭坡
姜家登
觀音老母山
李家土鍋塘
木匠故事
木神
附錄祭木神
張班去了魯班來
楊木匠出門
木匠不做升斗
巧取白銀五十兩
吾展務標
鋸子的來歷
彎木頭直木匠
公榫母榫
門拐子拐出磨心軸
“巴掌”的來歷
木馬三隻腳
將錯就錯一尺三
魯班傳《木經》
篾圈圈和小木槌
木馬浸水一分三
二七一兩三
鼉拉木經”和“壓木經”
唱曲傳藝
楊山神的飛角
木匠翰林
啞人告狀
李四維告御狀
鴻雁帶書
文人故事
楊升庵的故事
粉筆題詩玉署郎
獅子關
不明不白來糊裡糊塗去
茶花寺對句
邋遢道士
“捉半風”和“訪雙月”
石牛詩
千古絕唱
楊棟朝故事
段九章散京墨
楊作舟的戲台聯
王兆的故事
讀書橋
一句話提醒夢中人
夜過響水關
作對聯
新爺太子
城隍廟寫匾
關帝廟對聯
趙藩的故事
“滇中老猴”
“章瘋子”與“趙病翁”
麻紙還比宣紙貴
黃昏過釣台
一張年畫
震驚翰林院
趙藩候“官”
殺雞獻刀計
趙青天審柜子
趙式銘的故事
讓他三尺又何妨
巧題輓聯
笑話
賈雲唱鄉戲
巧媳婦
艾玉故事
打大白雞
換馬
偷酒
該誰先吃
歐陽鸚哥
不愛做
早上屬雞晚上屬鴨
兩公婆
偏心燈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
阿哥縣太爺
吹虧子
附錄一故事家小檔案
附錄二未收入本卷的主要作品篇目
後記

後記

劍川縣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東連鶴慶縣,南接洱源縣,西靠蘭坪縣,北鄰麗江縣。地跨北緯26。12’一26°42’,東經99°33’~100°33’,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部、中部、西部為高山山地,山脈河谷呈南北向分布。縣境東北金華壩鑲嵌著淡水湖泊劍湖;全縣東西相距58公里,南北縱長55公里,總面積2250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90%以上,盆地占7%,其餘為湖泊、河流,屬高寒山區農業縣。劍川距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下關126公里,距省會昆明市460公里。
劍川於元代建縣,明清建劍川州,民國二年(1913年)恢復劍川縣建制。1949年4月2日,中共滇西工委在劍川舉行“四·二”暴動成功,1949年10月滇西北行政專員公署在劍川成立,1949年12月底改設麗江行政專員公署。1956年8月劍川縣劃屬大理專區;11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劍川屬大理州。1958年劍川、洱源、鄧川3縣合併稱劍川縣。1961年9月洱源(含鄧川)從劍川分出,劍川縣恢復原建制。
2002年劍川縣分為6鎮3鄉,即金華鎮、劍陽鎮、甸南鎮、沙溪鎮、馬登鎮、上蘭鎮、羊岑鄉、彌沙鄉、象圖鄉,下轄93個村委會。
2002年末,劍川縣總人口167955人,主要民族為白族,白族154025人,占總人口的91.70%;漢族6104人,占總人口的3.63%;彝族3378人,占2.0l%;傈僳族1933人,占1.15%;回族1257人,占0.75%;納西族1118人,占0.67%。
劍川是雲南開發較早、文化較發達的地區之一。據考古資料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當地土著的原始族群居住,出土的青銅器有極高的工藝水平……縣境各地都有重要的古文化遺蹟。石寶山唐宋石雕譽滿中外。
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劍川人民創造了燦如繁星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其中繁花似錦、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學作品,早在本世紀50年代就已引起李星華等名家及省內外有關部門的關注,曾組織採風小組調查蒐集。有的故事傳說已拍成電影,有的已編入公開出版的白族民間故事集中,有的已譯為外文傳到日本和其他國家。
劍川是白族聚居區。白族民間故事傳說絢麗多姿,豐富多彩。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它囊括了縱向的歷史、橫向的人生、廣闊的大自然,以深邃的寓意和哲理,反映了白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和民族性格,表達了白族人民的審美觀念和藝術情趣。
劍川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山川風物故事較多。石寶山歌會、石鐘寺廟宇……一石一木,一山一水,都流傳著美麗動聽的傳說。
劍川歷史上木匠很出名,素有“木雕之鄉”的稱譽,因而木匠故事獨具一格。它歌頌了勞動人民的機智勇敢和勤勞善良的本色。
劍川有“文獻名邦”之稱,歷代出了不少文人學士。從明代嘉靖至崇禎年間,曾考中八個進士,數十個舉人,故文人故事較多。這些故事大多讚頌了他們的學識才華以及憂國憂民的美德。如明代的楊棟朝、段高選、段九章和清代王兆、歐陽豐、趙藩、趙式銘等的故事,就在民間流傳不少。
人的生存離不開水,古代人認為管理水的神靈是龍王。劍川地處滇西北高原,氣候寒冷,土地貧瘠,旱澇頻繁,因此,反映白族人民治水鬥爭的龍的神話傳說也很多。
本主是白族獨有的一種宗教信仰。1949年以前,劍川幾乎村村都有本主廟,劍湖兩岸就有十八壇神的說法。每個村子一年要做一次本主會,讓本主享受人間香火,以報他們為民消災免難的功績。閒暇之時,老年人便給大家講述大黑天神、古城隍、石崖天子等傳說。
白族的故事比天上的星星還多。在劍川還流傳著很多生活故事、寓言故事、地名故事、動植物故事、奇聯妙對故事、石寶山傳說與佛教人物觀音老母的傳說、民族節日傳說故事、民間笑話、民間童話等。
民間故事為什麼千百年來能夠在民眾中一直廣泛流傳?為什麼它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因為它是勞動人民根據自己所處的社會現實、自然環境以及親身經歷的生產勞動和鬥爭生活創作出來;它又經過後人不斷的豐富提煉加工,使故事有明確的主題、生動的情節、嚴謹的結構、輕鬆的格律等特點;它著重於人物的心靈塑造,表達了人們的理想和願望、好惡與追求,體現了人們的心理素質和審美情趣,反映了本地區的風情面貌,而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族特色。
在劍川,人們把講故事稱之為“講古話”、“講傳”。每個村寨里都有很多能講古話的老人。“老人不講古,青年不識譜”。不論在木匠的工地上以及果園的窩棚里或辦喜喪二事人家的火塘邊,莊稼地里,放牧場上……只要有老人在場,人們都要請他們講上幾則古話。他們一開口,不是講楊木匠,就是講本主老爺;不是講倆老友一同去做生意,就是講白龍黑龍爭水。他們所講的都是產生於本地區的故事,很少講三國、列國、紅樓、水滸。因為大多數會講古話的人都識字不多,那些書上的文言語句、詩詞歌賦,他們是無法看懂的。即使民眾中講一些三國歷史人物故事,也都富有地方色彩。
1981年6月,我們到沙溪採風,在甸頭鄉西邊的果園裡,七十七歲的王錫康老人一連給我們講了十一個故事。講的都是石寶山的傳說及沙溪區的山川風物、本主、文人等故事。在民間很少有漢族民間故事的譯作,這也可說是劍川故事活動的一個特點。人們用講故事來調劑自己的生活,得到關的享受,同時寓教於樂,繼承古代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淨化人們的心靈。
我們編選這本集子,目的在於繼承民族文化傳統,進一步加強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發展本民族的新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對民眾進行傳統美德和愛國主義教育;也為建設中國式的民間文藝學和其他各類社會科學學科提供一點研究素材。
在編選過程中,我們力圖以“全面性、代表性、科學性”作為編輯工作的指導方針,翻譯記錄的稿件要求做到“信、達、雅”。“信”是指忠實原文思想,“達”是指語言表達通順,“雅”是指體現原文的文體風格。即做到“正確、通順、易懂”。由於歷史的原因,不少故事難免帶有時代的局限,亦請讀者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加以鑑別!
欣逢盛世,中央有關部門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搶救民間文化,蒐集、翻譯並編纂《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每縣一卷。這一歷史重任,光榮地落在我們肩上。現將開展集成工作兩年多以及此後18年來所蒐集的資料,經過一再篩選,編成這本集子,作為搶救民間文化工程中的重要資料而存世。
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指教!

序言

春天的故事
對於中華民族來說,21世紀是與中國民間文藝保護的春天一起來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紀新中國歷史開篇注定要從知識界對民間文藝的關注及其從中尋找現代化的資源與動力開啟那樣,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精英階層乃至普通民眾,在新紀元伊始之際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華大地上五千年積澱豐厚的民間文藝遺存:幾多焦慮,幾多審視,幾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個世紀的痛苦與歡樂、犧牲與勝利之後,隨著4月的和風一寸寸染綠京城的街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終於完成了新統帥部的組建,並在馮驥才主席的倡導下作出了用10年時間在全中國境內實施“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戰略決策。其內容是對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56個民族的民間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終編纂出版縣卷本《中國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國民間美術圖錄》(31卷)、專題集《中國木版年畫集成》(20卷)、《中國剪紙集成》(50卷)、《中國唐卡集成》(20卷)、《中國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國服飾集成》(60卷)、《中國彩塑集成》(10卷)、《中國民窯陶瓷集成》(10卷)、《中國皮影集成》(10卷)、《中國民間傑出傳承人集成》(100集)、《中國史詩集成》(300卷)、《中國民間敘事長詩集成》(500卷),並命名一大批民間藝術家,建立一系列民間文藝之鄉與民間文藝保護基地、傳承基地,建設民間文藝資料庫。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華文明根脈、傳承中國文化薪火。
想當初,沒有上級的指示,沒有企業的支持,沒有出版社的承諾,一切都只是一個發生在初春里的夢。於是,多少讚嘆如春潮湧起,多少懷疑似濤聲依舊,多少譏諷穿行在街巷,多少風險橫陳於前路。但是,緊迫感、責任心使我們義無反顧,民間情懷、國家利益令我們堅定前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眾志成城,誓將夢想化現實。
由於順應了發展多元文化的時代潮流,也順應了弘揚民族精神、實現中華復興的黨心、民意,春天的夢想一天天成長: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扶持優秀民間文藝及國家級大型文化工程之後,中宣部決定襄助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持實施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在獲得民間文藝界前輩賈芝、馮元蔚諸先生的全力支持後,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新聞發布會於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實施工作會議於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開,第一批實施省區及專項隨之開展行動。
作為主幹項目,編纂出版包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在內的“中國民間文學全書”從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動議之初就被提到了議事日程。這是因為:作為這項工作重要基礎的“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的組織系統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編纂工作仍在進行;大多數地區都已編定有關縣卷本。我們相信,它定能成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第一批收穫。
難忘啊,從1984年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當時稱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曾先後動員200多萬名民間文藝工作者從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民間文學普查,先後收集到40億字的文學資料。其中,包括184萬篇民間故事,302萬首民間歌謠,748萬條諺語,各種專集4000多種。這是一筆多么豐厚的遺產!如今,作為這項工程的最終成果《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省卷本的編纂出版正在接近尾聲,而曾經主持這項工作的鐘敬文、馬學良、姜彬等領袖人物卻長眠大地,再也看不到這賞心悅目的收穫,還有許多民間文藝傳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許多“三套集成”工作者從“青青子衿”變成了“白髮老翁”。面對這一切,除了繼續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後續工作之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能夠拒絕編纂出版他們苦苦收集到的民間文學原始資料? 懷著如火燃燒的激情以及對民間文藝事業的忠誠,我們經過兩年多的準備,於2004年4月正式啟動《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專項。那時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長,落英繽紛,群鶯亂飛”,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實施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發生在我的身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懷與文化領袖的睿智,始終堅持將包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在內的“中國民間文學全書”編纂出版工作納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並具體過問它的體例設計、出版、文本審定、封面設計,真正做到了事無巨細、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學創作卻因此被束之高閣;楊亮才先生是中國民間文藝界的老同志、老領導,他不僅參與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全部策劃,而且還主動承擔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整體設計、並不顧七旬高齡奔走於湖北、雲南、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摸底遊說,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範本的編纂工作;趙寅松是白族文化專家,他任所長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並不從屬於文聯繫統,但他在得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在主持實施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後主動請纓,不僅承擔了《雲南甲馬集成》大理部分的編纂工作,而且還以極快的速度、較高的質量完成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範本的編纂工作。他說:“搶救遺產不分內外,保護文化豈等檔案經費!”這是他的心聲,也是全中國民間文藝工作者的深願;與趙寅松先生一道為示範本的編纂作出貢獻的還有湖北省民協主席傅廣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協主席王作棟先生。在他們的主持下,“當陽卷”示範本的編纂亦高速優質,一錘定音。
隨著河南信陽文聯主席廖永亮、山東棗莊民協主席王善民、內蒙古民協主席那順、中國民協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協主席曹保明、江蘇省徐州市民協負責人殷召義等先後加入到《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編纂工作中來,早日高水平出版這些成果便成為當務之急。也就在這個時刻,經過不斷挫折,我們最終與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喜結良緣。該社有膽有識的社長董鐵鷹先生與總編歐劍先生、副總編王潤貴先生決定投巨資以圓這套“全書”的出版夢。這使我們感到鼓舞,也更使我們堅信中國尚有出版家,而不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這段良緣的是一位名叫孫昕的年輕女士。她曾在2002年與2003年兩次採訪過我,以報導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在無“紅頭檔案”、無一分錢的背景下組織實施的壯舉。那時,她是一名記者。2004年,她從《中國智慧財產權報》轉調到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我打電話了解這項工程的進展以及有關成果的出版問題。當她了解到我們雖已獲中華書局斥資幫助出版《中國木版年畫集成》、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資幫助出版《中國口頭與非物質遺產推介叢書》,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出版維艱之後,決定向本社領導反映搶救工程面臨的困難。對此,我心存疑,而被智慧財產權出版社的出版家們鐵肩擔大義,斷然允諾。
這,都是發生在21世紀春天裡的故事。
在這個春天裡,我十分榮幸能成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最高統帥部的一名成員,並奉調協助馮驥才主席主持協會日常工作及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組織領導工作。可以說,這四年里。我是與中國民間文藝的夢想一起不斷成長的。儘管衣帶漸寬、雙鬢初霜,我與我的同仁們卻無怨無悔,抱誠守貞,一直執著於為祖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而努力。這是因為我時刻聽到來自田野的呼喚:暫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我亦不斷被馮驥才主席對國家文化命運的關切所震撼:暫先離開你的書齋,走到人民民眾中去。是的,暫先放下,是為了永遠拿起——學術;一時離開,是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這部洋洋3000卷的《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即將問世之際,我覺得有必要對這項工作的緣起與經緯作一些簡單的詮釋。
關於名稱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名副其實。它之所以以“中國”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內地及港、澳、台地區。港、澳、台地區民間故事作品入“全書”是藉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金榮華先生之力才得以實現的。這在“三套集成”時代是不可能、也是沒有做到的;所謂“民間故事”沿用的是《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廣義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體民間口頭創作,包括神話、故事、傳說之屬;“全書”之稱,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國民間故事的基本情況而定,它的確在內容、形式、地域、民族、體裁、題材等方面都比較全面、客觀。以它的編纂出版為標誌,中國民間故事的形象將不再殘缺星碎、模糊不清。
關於關係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與“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在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心組織實施、全面開拓創新》中即已作過明晰的闡釋:“‘搶救工程’與‘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同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持承辦的民間文化工程。‘搶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種繼承與延續,也是對‘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種拓展與深化、發展。兩者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但其搶救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學意義上,‘搶救工程’是對‘三套集成’的範圍擴充,增加了史詩、民間敘事長詩;在藝術意義上,‘搶救工程’增加了民間工藝美術,為‘中國民間文藝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關部分作了‘補天’;在文化意義上,‘搶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力求一網打盡,理清了民間文學與民間藝術存在基礎的關係。在‘搶救工程’實施過程中,還將最終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遺留問題,不僅爭取出版《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還將對歷時20年的‘三套集成’進行總結、評獎,並探討有關資料的活化與套用問題。”
也就是說,在最初的創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國民間文藝十套集成”工程之組成部分“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縣卷本是擬在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中以《中國民間文學全書》的形式加以編纂出版的。後來,由於經費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轍,決定先編纂出版縣卷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歌謠、諺語、史詩、民間敘事長詩等則留待今後再相機啟動編纂出版。顯然,《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編纂出版並不是平地起高樓,也不是刻意另起爐灶,它基本屬於“三套集成”《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縣卷本資料的系統編纂出版。
關於原則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開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推動會議”上,我受主席團的委託,作了《用優異的成績編好(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報告,對編纂出版這部“全書”提出了以下原則:1.分批實施、推進,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全部編纂出版任務;2.示範本先行,先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範本及湖北省當陽卷示範本;3.對未編過縣卷本的地區進行普查並編纂縣卷本;4.對已編纂縣卷本但未作過普查的地區進行普查,以補充原有縣卷本資料;5.對已作過普查並編有縣卷本的地區進行補充調查,以豐富原有文本;6.對已有少數民族文字縣卷本進行翻譯並補充有關資料,以編成漢語縣卷本;7.制定體例及出版方案,進行統一編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從中央到省、市、縣的四級領導小組、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領導此項工作。雖然進度不一,但一年多來這項工作始終是按此原則實際進行的。
關於動機 我們的最初動機是:1.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當然包括對民間文學的搶救,搶救性保護是一個永恆的話題: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於種種原因,從1984年起被蒐集到的民間文學資料正面臨著各種厄運:或佚失無存,或藏諸私家,或變賣造紙,或鼠囓蟲蛀,或風雨侵蝕,必須加大對它們的再搶救:3.通過《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編纂出版,為日後編纂出版《中國歌謠全書》、《中國諺語全書》、《中國史詩集成》、《中國民間敘事長詩集成》等積累經驗,並最終完成“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各層級卷本的全部編纂出版;4.為方興未艾的故事學、傳說學、神話學及類型學、母題研究等提供最生動的資料,推動這些學科的發展進步;5.強化民間故事作品的社會套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設、學術建設、道德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文藝建設、文化產業建設等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親愛的朋友,《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擺放在您的案頭並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國民間文藝工作者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節日。為了這一天,我們付出了我們應該付出的一切;為了這一天,我們為自己的正確抉擇、堅定信念、審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來自人民民眾的偉大創造!
光榮,展示了精神家園守望者的無私與智慧!
我們確信,春天的故事永遠沒有結束,她只會延伸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穫。
2005年8月13日酷熱中
於北京潘家園寓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