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明起源探索

中國文明起源探索

這是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的一個講座題目。該講座的主講人為嚴文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文明起源探索
  • 定義:一個講座題目
  • 主講人嚴文明
  • 地點: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
詳細信息,主講人,講座地點,講座時間,講座時長,講座類別,關鍵字,組織單位,主講人簡介,內容摘要,

詳細信息

主講人

講座地點

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

講座時間

2004.125

講座時長

125 分鐘

講座類別

考古

關鍵字

考古 中國考古 文明起源

組織單位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原國家圖書館分館)

主講人簡介

嚴文明,男,1932年10月生,湖南人,漢族。現為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北大國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嚴文明長期從事考古學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後開設的課程有考古學導論、田野考古學、中國考古學、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和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等。主持或參與過河南洛陽王灣、安陽大司空村、鄧州八里崗、甘肅蘭州青岡岔、湖北宜都紅花套、江陵紀南城、天門石家河、陝西周原、山東長島北莊、江西萬年仙人洞和浙江桐鄉普安橋等多處重大考古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新石器時代考古、農業起源、文明起源和考古學理論與方法等。主要著作:《仰韶文化研究》、《遠古時代》、《走向21世紀的考古學》、《史前考古論集》、《農業發生與文明起源》、《長江文明的曙光》等。

內容摘要

中國文明是什麼時候起源的?過去說黃帝是人文始祖,相信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這可以叫做信古。五四運動時期提倡用科學的方法整理國故,發現許多歷史記載有問題,商代以前的歷史成了疑案,這叫做疑古。要解決疑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對古代遺蹟進行調查和發掘,這叫做考古。自從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考古組以來,進行了許多考古工作。三十年代因為殷墟的發掘,知道商代晚期已進入文明時期;五十年代因為鄭州商城的發現,知道商代早期也已進入文明時期。從六十年代起河南偃師二里頭的發掘,把文明起源的時期提早到了夏代。後來夏鼐進一步提出文明的起源應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去尋找的論點。最近一些年的考古發現,證明夏先生說得很對。中國新石器時代可分早中晚三期,後面還有一個銅石並用時期。新石器時代晚期以前的村落布局嚴緊,房屋和墓葬的結構與排列方式強調集體與平等的原則。到銅石並用時代早期,即大約在公元前第四千年後期,社會明顯開始分化,中心聚落和貴族墳墓出現,牛河梁大汶口大地灣便是很好的例子。到銅石並用時代後期,即公元前第三千年的時期,考古學上稱為龍山時代。這時農業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手工業中出現了輪制陶器、玉器、漆器、絲綢、象牙雕刻等高級產品,貧富分化加劇,戰爭頻仍,出現了許多城堡和都城遺址,例如良渚、石家河、陶寺等。這很象是五帝時代天下萬國的情形。假如前一階段可以認為是邁開了走向文明的步伐,那么龍山時代就已進入初級文明或原始文明。夏代更進一步發展,開始進入文明成熟時期;商周則是古代文明的鼎盛時期。這樣看來,說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應該是比較貼近事實的。中國文明是從哪裡發生的?是單中心還是多中心?是一元還是多元?現在看來,牛河梁大地灣石家河良渚等都不在中原,中原中心論顯然不大符合事實。時代中原的地位才比較突出,但它的周圍也還有其他青銅文明。只有一點是清楚的,即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直是比較發達的地區。這是根據近年的考古發現所獲得的新認識。所以我認為中國古代文明是以黃河、長江的中下游為主體的多中心聯合體。這是一個具有自身活力的超穩定結構,保證了中國文明歷史延綿不斷地發展,成為世界幾大文明古國中惟一沒有中斷的一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