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詞語解析)

中國式管理(詞語解析)

中國式管理就是對稱管理。中華傳統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對稱文化。對稱文化:天與人、義與利、道與德、理與氣、名與實、形上與形下、德治與法治、出世與入世的對稱。對稱文化:民主與法制的對稱、公平與效率的對稱、人的理性與非理性的對稱、個人與企業的對稱、民間與政府的對稱。對稱管理:物的管理與人的管理的對稱,人本管理與利潤管理的對稱。中國管理模式就是對稱管理模式。中國管理模式——對稱管理模式是中國特殊管理模式與人類一般管理模式的統一。中國管理模式——對稱管理模式是中國對人類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式管理
  • 外文名:Chinese style management
概述,範式,散打篇,概念,C模式的爭議,背景,管理語錄,實戰篇,-閻雨,引導管理髮展方向,指導組織變革,改變企業基因,最佳化企業新陳代謝,實現管理生生不息,管理歸C,系統篇,基本概念,理論價值,政治價值,對比其它管理模式,中國式管理C模式,感想,

概述

中國式管理與對稱管理。中華傳統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對稱文化。對稱文化:天與人、義與利、道與德、理與氣、名與實、形上與形下、德治與法治、出世與入世的對稱。對稱文化:民主與法制的對稱、公平與效率的對稱、人的理性與非理性的對稱、個人與企業的對稱、民間與政府的對稱。中國管理模式就是對稱管理模式
對稱管理對稱管理

範式

管理模式的背後是管理學範式。“管理學”有兩層含義:一是人的管理學,一是類的管理學。人的管理學的現代發展就是成功管理學,類的管理學的現代發展就是管理成功學。管理學科學化的命題是對中華民族以孔子為代表的“以人為本”管理思想的復歸,使“以人為本”命題由抽象轉變為具體。在知識經濟時代,以人的自由自覺的勞動——創業——為“以人為本”的社會基礎,吸收西方管理學的最新成果,中國傳統“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將衍化演化出對稱管理學,並促進管理學的科學化與極大發展。管理學的科學化就是通過空間時間層次的轉型與融合實現發展,就是要用歷時性的方法、層次性的方法化解同時性的矛盾,整契約時存在的不同管理學流派,實現相容與超越。管理學的科學化是人類化社會與社會化人類時期的管理學,人類化的管理學與人類社會溶為一體,是管理學的異化、管理學與社會異化的揚棄,是管理學本性的復歸與真正管理學的誕生。這就是管理學科學化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所以管理學的科學化與管理學的人類化是對稱的。管理學科學化與管理學人類化的對稱為東西方管理學的融合提供了新的管理學範式——對稱管理學範式框架,這套《中國管理模式叢書》就是建構這個範式框架的嘗試。
中國管理模式叢書提出了以對稱管理為核心的完整的中國管理模式,是對現有中國式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模式化,是對古代中國管理模式的現代化,也是對現代西方管理模式的揚棄、綜合與升華。中國管理模式叢書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闡明中國管理模式的內在結構與實踐可操作性基礎。中國管理模式的產生有歷史的必然性;中國管理模式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產生,符合人類管理模式發展的、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自然歷史過程。中國管理模式——對稱管理模式是中國特殊管理模式與人類一般管理模式的統一。中國管理模式——對稱管理模式是中國對人類的貢獻。(以上內容摘自:陳世清中國管理模式叢書》,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8第3版)

散打篇

概念

是指以中國管理哲學來妥善運用西方現代管理科學,並充分考慮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以心理行為特性,以達成更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國式管理其實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強調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歷程。中國式管理以“安人”為最終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經為理論基礎,合理地因應“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人事現象;主張從個人的修身做起,然後才有資格來從事管理,而事業只是修身、齊家、治國的實際演練。

C模式的爭議

中國模式管理,英文可以翻譯為“Chinese Model Management”,其內涵和本質可以理解為:其一“華人模式管理”、其二“中華文化主導的管理模式”,其三,建立在中華文化主導下融合了中西管理優秀思想的中國特色管理模式”。有人認為:“管理不分國界,不需要按照文化區分,是一門自然科學”,獨立學者董斌研究員認為管理是一門科學是正確的,但是否“不分國界,不需要按照文化區分”,我保持個人意見。由於我們的英語培育途徑是從美國而來,課堂使用的是美式英語,我們一般認為的管理是“美國式管理”,但在歐洲,也存在歐洲管理模式,歐洲管理模式,據仿生管理學研究者馬利克教授介紹“歐洲管理模式”的效率就比“美國式管理”在效率上顯著增強1/4,美國式管理只達到“歐洲管理模式”效率的3/4。
中國為什麼需要中國式管理學?董斌研究員認為理由如下:1,中國社會植根的儒家文化創造了中國獨特的社會情況。2,中國社會體制植基於儒家文化創造的中國獨特的社會特色。3,中國社會體制和中國獨特的社會情況中潛在的霸王條款、潛規則和中華傳統社會現象。以上三點,造就了中國為什麼需要中國式管理學的緣由基礎。
無論是問題還是現象或者現實。你需要認可黑格爾說過的“凡是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現實的”。這不是意願中的社會模式和想像中的烏托邦,而是切實存在的社會現實。無論其是否合理。
一部分人認為不存在“中國式管理學”,他們認為這是“中國式問題”,那么我們假如認可你的觀點,也請你考慮,正因為是存在普遍的“中國式問題”,才存在“中國式管理學”。或許你的看法我也同意,但西方管理在中國很難徹底完全執行。比如谷歌中國的案例。其他論述請參考我對於中國式管理的意見。
一部分人認為不存在“中國式管理學”,他們認為這是“中國式問題”,你能不能把問題看成機會?去積極的面對處理這些問題的機會?你要面對,你拿西方式管理在中國就不一定完全的徹底的行通,這就是“中國式管理學”,不是A就是B,除非你在中間騎馬騎牆。
有人說沒有見過“中國式管理”這么可以在世界稱豪的管理模式。我告訴你,“中國式管理”不需要在世界稱豪,就像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不需要在世界稱豪。中國就是中國。當世界認識中國式管理的時候,也許就是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的時候。中國式管理的目標就是:“世界先進管理模式中國化”。
以上觀點很足夠。當哲學發現世界的時候,哲學家最終因此拿著哲學這個放大鏡+顯微鏡看到了全世界。哲學家眼中的漢學既然能成立,那么中國式管理也必然能夠成立。否認漢學是無效的,否認中國式管理也是無效的。我們無法比哲學家和哲學看得更細微更宏大。
一部分人認為不存在“中國式管理學”,他們認為這是“中國式問題”,那么我假如認可你的觀點,也請你考慮,正因為是存在普遍的“中國式問題”,才存在“中國式管理學”。或許你的看法我也同意,但西方管理在中國很難徹底完全執行。比如谷歌中國的案例。其他論述請參考我對於中國式管理的意見。

背景

中國式管理模式,最早由台灣的曾仕強先生提出,一經提出,便引起了學界與業界的極大關注,成為過去幾年裡業界管理培訓中的熱點。但是,隨後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對,認為根本不存在管理模式上的中外差別,認為中國式管理是一個假問題,批評的對象自然主要以曾仕強的觀點為目標。經過幾年的討論,至今仍未能在學界與業界形成共識。探討雖在不斷在深化,卻仍難以滿足有效提升中國企業管理實踐的要求。
應該看到的一點是,只有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水平到達了一個高度,中國企業作為整體,開始在國際市場上顯現力量之後,人們才會開始探討、思考支撐這種經濟騰飛的主體---企業的管理模式的效力問題,這是中國式管理作為一個問題出現並被廣泛爭議的前提與背景,也只有從這個大背景下來探討中國式管理問題,才能理清思路,孤立地就問題談問題,則問題永遠是問題--找不出答案來的問題。
從歷史的發展過程來看,發展市場經濟的國家,都會隨著本國市場經濟建設的過程,形成區別於他國的各自有效的企業管理模式。最早進入市場經濟的歐洲國家,相應於資本社會化的股份制形式,注重公司治理模式的完善問題,其典範是以OECD的公司治理原則為藍本,推進企業管理的有效性。
20世紀初的美國,在歐洲文化基礎之上,根據美國的歷史經驗,伴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歷史進程和管理學學科的獨立,以職業經理人群體的培養與成長,推動了企業管理的制度化與規範化進程,這種管理學理論與管理學實踐的相互促進,成為推動美國經濟成長與美國競爭力的強大引擎,這是因為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具有競爭力,國家競爭力的實現便會成為可能。
二戰以後,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亞洲地區開始出現一些騰飛的經濟體,代表是日本與亞洲四小龍。學者們對這些經濟體的研究證明,他們都是在改造利用自己的傳統文化,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其中引起了世界管理學界廣泛關注的日本企業管理模式,與西方企業管理模式存在明顯差異,美國學者據此提出了“企業文化理論”。
從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中國逐步進入了世界市場經濟體系。中國作為一個資源、技術、管理水平都十分欠缺的後發國家,過去28年來的經濟騰飛,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而非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隨著中國市場的國際化與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進程,我們越來越迫切需要認識清楚,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這是中國企業管理模式問題產生的歷史與文化背景。

管理語錄

1、管理是修已安人的歷程
2、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套用以求圓通
3、以化解代替解決,務求儘量減少後遺症
4、寓人治於法治,更符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
5、做人做事兼顧並重,透過好好做人來把事情做好
6、抱持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的心態來包容一切
7、發展事業本身並沒有什麼目的,必須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中,完成修、齊、治、平的人生使命,立業才有價值。
8、計畫的目的,在肯定今後幾年,如何安人?
9、組織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協同一致。
10、領導的意義,在發揮安人的潛力。
11、控制的用意,在保證今後幾年如何安人。
12、所有管理措施,無一不與安人密切相關。
13、只有組織成員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為一,產生強大組織力。
14、安人就是把部份和在一起,合成一個整體,並且促使整體大於部份,和透過已安和人安增進和諧的效果。
15、安人的歷程,是由開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關心,然後產生同心的一連串心與心的變化。
16、中國人擅長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來代替二選一。
17、以不變應萬變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誤解而放棄。
18、持經達變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則,卻必須因人、因時、因事、因地而應變,以求制宜。
19、經是方的,規規矩矩,實實在在。權是變動的意思,要持經達權,合理應變,才能圓通而安人。
20、美國式管理的哲學基礎是個人主義,日本式管理的哲學基礎是團隊精神,中國式管理則是我們常用的互動主義。
21、日本人拿中國的管理哲學,來運用西方的管理科學。
22、中國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軸,那就是以人為主,因道結合,以及依理應變。
23、中國人相信事在人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來的,所以管理應該以人為主。
24、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為主而又能夠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中國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為謀,力求因道結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更中能夠同心協力。
25、志同道合的同仁,由於人心善變,不久之後,可能變成志不同,道不合。各種內外環境的變數,更是隨時出現。中國式管理主張依理應變,凡事依據原則,則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應變,以求合理。
26、只要合理,怎樣變動都可以
27、中國式管理,重視把人際或人群和倫理合在一起,建立一種差別性的關係,稱為人倫關係。
28、中國式管理的互動主義,秉持二合一的態度,將個人主義和團隊精神這兩種極端的說法,合在一起,形成在集體中完成個人的合理主義。
29、人倫關係,便是以倫理的觀點來建立合理的人際關係。
30、對上要有禮貌,但是不能夠討好。以下不宜太嚴,也不能夠過份寬鬆。平行同事不必太拘束,也不應該過份熟不拘禮。
31、大同必須包容小異,世界大同並非世界一同。
32、凡事未定案之前,十分民主,一旦拍板定案,相當獨裁。這種把民主和獨裁合起來想,稱為專制。
33、法是過去的產物,情是未來的埋伏,只有理才是現在的指標,中國式管理主張依理應變,按照現在的情勢做出合理的調整。
34、中國式管理重視樹狀的組織精神,根部吸收水份,源源不斷供應樹幹;樹幹也毫不保留地讓枝葉予取予求。這種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精神,符合中國人你辦事,我放心的心理需求。
35、上侵下職,妨害員工的學習、成長,更破壞上司與部屬之間的合理關係。
36、決策者的大智,指具有相當的專業知識,大慧指有智慧也有德行,三者合一,才是大智大慧做決策。
37、決策以止定靜安慮得為過程。
38、至誠可以前知,預測未來才能做好計畫。
39、採取無為的執行過程,才能大有為。
40、全面無型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
41、考核的標準是錯不可以而對並沒有用。
42、抱持救人而非殺人的心態來考核。
43、溝通以不明言為基礎。
44、有效地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45、領導比管理更重要。
46、老闆做好人,幹部做壞人,才是良好的配合。
47、勸合不勸分,表示站在合理的立場來分。
48、用情理法來領導,最為合理。
49、有本事來拿,拿不到怪自己,是激勵的基本原則。
50、先求忠誠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實戰篇

-閻雨

閻雨 中國管理學。通過將西方管理體系與中國國學相結合,以C理論為母體,結合多年案例研究和管理實踐,成功研究出中國管理哲學的導入和套用體系——C模式。這使得中國管理哲學不再是理論的說教,而成為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套用性學科,其價值對於中國管理學而言同樣具有開闢鴻蒙的時代意義。
兼任:
閻雨閻雨
國際東西方大學北京研究院院長
菲律賓國立卡維迪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商業經濟套用與管理研究分會副會長
中國市場學會房地產專家委員會主任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哲學、企業戰略、文化產業、地產經濟
著有:《中國管理哲學》、《文化與經濟論衡》
《中國大陸房地產戰略聯盟運營機制研究》《集團戰略管理》等
相關研究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上行文化,更加側重於先驗主義的哲學思辨,成中英先生開創的中國管理學C理論是知識管理與智慧管理,C模式是閻雨先生對C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基於C理論的管理實踐。它將C理論融會貫通,形成依附於母體,但同時別具特色的管理理念與思想。
C模式由兩大系統組成:一個是C理論,一個是A體系。C理論就是成中英教授的管理模式,他將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的核心文化加上《易經》與《禪宗》,所形成的理論框架被學界稱之為“C理論。而西方現代文化則是一種下行文化,更加注重其工具性和實用性,國際上習慣把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實用管理文化稱之為“A體系”。
管理學家閻雨博士立足國學根脈,萃取百家文化菁華,提煉出具有實踐價值的管理哲學,更融合西學體系,導入西方管理工具,使抽象的傳統文化模型化、數據化,通過C理論與A體系的結合,既解決了企業管理的理性與高度,又解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量化與實用問題,這就是“C模式”(China way)。 C模式,是中國管理哲學的實踐和套用,使中國傳統管理文化和哲學得到激活和再造。
通過對C模式的學習和導入,可使企業家及管理學者全面洞悉西方管理優劣,規避盲目西化風險;熟練操作在管理哲學指導下的西方管理工具。
中國管理學倡導的C模式是知識管理與智慧管理,力求管理科學中國化,中國管理世界化。這是一次溫和的管理變革
C模式,C模式是基於C理論的管理的實踐
C模式效用價值

引導管理髮展方向

閻雨博士創建的C模式是從其師成中英教授的C理論發展創化而來,即從管理研究與套用實踐中來。C模式正是這樣一個路徑:實踐、知識、再實踐。
隨著知識經濟到來,中國管理學的創建提上日程。依託中國傳統管理哲學精髓,導入西方管理的理性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完善,中國管理學體系的形成指日可待。中國管理哲學C模式正是中國管理學的基奠之一,立足於知識經濟與東方文化,放眼世界管理髮展趨勢,必將完成管理科學中國化,實現中國管理世界化的升華。

指導組織變革

管理者常常越位、缺位、錯位,過度管理與管理盲點並存,企業創新管理缺失,組織變革乏力;當代西方管理文化和管理行為模式正面臨著文化“移植”和文明衝突帶來的嚴重的“排異反應”。
C模式通過對於內外環境的分析,藉助7C模型推導出組織結構的最佳形態,幫助管理者找到自身的定位,引導各部門和職能有序設定與協作,真正的與企業所處的環境相契合,避免本本主義,達成變革目標,實現管理效能的提升。

改變企業基因

《易經》的不易、變易、簡易的“三易”原理,為現代企業組織變革、運營創新、戰略決策、經營診斷、信息化管理等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工具和技術平台。通過研究比較《易經》和現代管理科學的信息哲學語言符號,發現易經與產生於近一二百年的西方管理學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和包容性。即,C模式更為圓熟的概括了管理的本質和管理原則,而不是機械的、孤立的拆分管理環節和要素,這必將為企業管理實際提供持久的動力。

最佳化企業新陳代謝

一個企業新陳代謝的好壞,決定了企業是不是能夠健康的發展。如果新陳代謝不暢,存量不夠而釋量過多,同化減少而異化過多,這就會造成生命的衰竭。反過來會造成生命的堵塞,從而造成消化不良,企業最終走向衰亡。C模式通過最佳化新陳代謝,不但能夠使企業延續生命,而且使其繼續繁榮;不但能夠永葆青春,又能夠有一種新的壯大。

實現管理生生不息

任何事物都有發展到衰落的過程,管理亦是如此。因此,C模式跳出管理理論的一般範疇,以管理哲學來指引具體理論和工具的發展,不斷的結合內外環境的變化實現推陳出新,從而實現管理的生生不息。

管理歸C

C模式力使企業家及管理學者全面了解西方管理的史略、優劣和發展趨勢;系統領會國學中的管理思想精髓;懂得使用符合中國文化的管理方法——C模式;熟練操作在管理哲學指導下的西方管理工具。
C模式突破了中國管理中國管理理論缺乏套用模式的瓶頸,解決了中國傳統文化量化與實用問題。這使得中國管理學不再是理論的說教,而成為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套用性學科,其創造性價值對於中國管理學而言同樣具有開闢鴻蒙的時代意義。

系統篇

基本概念

所謂C管理模式,就是構建一個以人為核心,形神兼備、遵循宇宙和自然組織普遍法則,能夠不斷修正、自我調節、隨機應變的和諧組織,將中國國學精髓(為人處世之道)與西方現代管理學(做事高效高量之法)相互融合,進行企業人性化管理的一種新型企業組織管理運營模式。這種以人為運營核心的、具有更大的能動性和更強應變能力的企業組織,簡稱為“智慧型組織”,由於它是繼金字塔型機械式組織(A管理模式)、學習型扁平式組織(B管理模式)之後出現的第三種組織模式,並且是在西方先進的現代管理學的基礎上,融入了中國國學之大智慧的組織類型,因而取“CHINA”的第一個字母“C”,為這個智慧型組織命名為“C管理模式”。
王汝平近照王汝平近照
“以人為核心”是構建智慧性組織的基本,是C管理模式的關鍵。
“以人為本”運營智慧性組織,是C管理模式的原則。
“道法自然”,遵循自然組織的普遍規律和基本法則,是C管理模式的特徵。

理論價值

許多初讀《C管理模式》的專家和學者則認為,C管理模式立足道、儒、法的中國傳統文化,將西方現代企業管理學與中國國學及中醫智慧融於一體,其理論結合人的身體機能,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經營理念和管理哲學。通過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解讀C管理模式的組織構架,剖析其內部運營機制,分析外部運營理念,探索企業健康成長之道,為廣大組織管理者提供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模式參考。C管理模式是對現有企業組織管理理論的一次大膽的突破和創新,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尤其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對包括在華投資外資企業在內的眾多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鑑價值。

政治價值

2009年以來,全球金融風暴持續蔓延,一大批歐美企業紛紛陷入破產倒閉的危機,與此同時,國內企業也愈加感受到全球性經濟蕭條帶來的股股寒意。在此輪國際經濟危機中,一些我們曾經耳熟能詳、頂禮膜拜的全球知名企業,在一夜之間如巨人般轟然倒下,在劇烈的震撼中,國內眾多專家、學者和企業界紛紛對西方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進行了深刻的反思。C管理模式研究的課題,將引發對資本主義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的反思,對現行企業管理模式的反思,並將重新聚焦世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的更多思考,這正是C模式模式的價值所在。

對比其它管理模式

著者認為,C管理模式與金字塔型組織、學習型組織的本質的區別,在於對構成企業組織的“人”的態度——
金字塔型視企業內部的“人”為機器人,工作程式化,因此A模式面對市場是機械的;學習型強調企業內部的溝通、協作與學習創新,“人”的地位有所提高,因而B模式面對市場變得更為靈活;C管理模式,也就是智慧型組織以“人”為核心,倡導“以人為本”的人性化運營及管理模式,通過給“人”以更多的自由和創造空間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智慧。同時C模式強調組織應作為一個完整的“人”與外部進行人性化溝通。因此,C模式面對市場具有能動性,顯得更為靈活和應變。
①金字塔型管理模式,由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羅創立。金字塔型組織是立體的三角錐體,等級森嚴,高層、中層、基層是逐層分級管理,這是一種在傳統生產企業中最常見的一種組織形式。在計畫經濟時代,該結構在穩定的環境下, 在生產力相對落後的階段、信息相對閉塞的時代,不失為一種較好的組織形態,它機構簡單、權責分明、組織穩定,並且決策迅速、命令統一、。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金字塔型的組織結構則由於缺乏組織彈性,缺乏民主意識,過於依賴高層決策,高層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反應緩慢,而突顯出刻板生硬、不懂得應變的機械弊端。
②學習型組織管理模式,由彼得聖吉五項修煉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個人學習特別是團隊學習,形成的一種能夠認識環境、適應環境、進而能夠能動的作用於環境的有效組織。 也可以說是通過培養瀰漫於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學習型組織為扁平化的圓錐型組織結構,金字塔式的稜角和等級沒有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界限變得不再清晰,權力分層和等級差別的弱化,使個人或部門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相對自由的空間,能有效地解決企業內部溝通的問題,因而學習型組織使企業面對市場的變化,不再是機械的和僵化的,而是“動”了起來。不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社會分工的趨勢化,扁平化組織也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在不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學習型組織“學習”的本質對人的要求將越來越高。
③智慧型組織管理模式,也稱為C管理模式,智慧型組織整體為球型結構,在這種以人為核心的智慧型組織中,企業整體就是一個圓——“天-人-地”組織結構中一種最為美滿、最為和諧、最為生態的構架。在這個球型的結構中,企業高層、中層、基層之間通過諸多和諧的圓形結構相互溝通、協調、配合。在這個球型結構中,甚至任何一個部門或員工在發現或遇到外界變化的時候,都能夠進行迅速而有效的溝通和強有力的決策,既可作為靈活應對的個體,又可通過完整統一的整體,靈活、迅速的作出反應。在這個球型組織結構的企業里,每個基層子系統是相對獨立運作的,一旦遇到超出子系統本身職權範圍之事能迅速反應到子系統的板塊系統和中央指揮系統,對於在什麼狀況下各部門在自己的小方塊中各盡其能,在什麼狀況下基層直接聯通高層,他們都配合得非常默契,充滿智慧和能動。

中國式管理C模式

C模式指的是以C理論為基礎,融合中國傳統管理文化精髓和西方管理工具,以管理文化性統領工具理性的管理哲學——中國管理哲學的一種表述。
C模式沿革
哲學家成中英先生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諸子百家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中國管理哲學——C理論,奠定了中國管理學的基礎。北京大學人本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管理專家閻雨先生在C理論的基礎上,將中國傳統管理文化精髓和西方管理工具相融合,使得C理論得以與實踐相接軌,進而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論體系,這就是中國管理哲學,即C模式。
C模式內涵與外延
C模式外在意義取China(中國)、Change(《易經》)、Confucius(儒家)、Culture(文化)、Cheng(成中英)之義。
C模式的內涵為:Control(行政)、Coordination(人事)、Centrality(決策)、Contingency(市場)、Creativity(生產)。
以決策為中心,各要素互動影響,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感想

(一)要進一步理解和消化所學內容。由於所學內容涉及管理思想、管理觀點和管理新理論,古今中外,歷史與現實,內容很豐富。在參加學習的時間內雖然有了大致的了解,但遠遠不夠,還需要“學而時習之”,要把理念同社會實際環境、企業和個人工作相結合起來,認真加以實踐,學以致用,促進單位各項工作的發展和創新和個人管理才能的提升,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二)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合理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通過學習,我感到曾教授對中國文化研究多年,他的管理方法是中國式的管理,講解透析有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和過人之處,他把企業組織行為當作“天、人、地”;把企業比作人一樣的系統,把經理層或領導層比作“頭”,把中層管理比作“身體”,把基層人員比作“肢體”。強調每一個企業,每個人都要合理“定位”,要認識自己所處地位,乾好自己應乾好的工作,發揮好自己的“專長”,就能在工作中遊刃有餘,左右逢源,不然就是越俎代庖,費力不討好。並著重論述了高層管理和基層管理幹部各自的作用和工作方法、行為模式,剖析精到,入木三分,讓人悟出許多在中國現實社會環境中處理關係人際關係的微妙技巧,比如:許多場合下交流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暗示;對不同身份的人用換位思考來處理溝通等等。通過學習余仕維教授講解的管理方法,認為要進一步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大膽負起自己的責任,勇於承擔責任,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團隊作用,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三)吸收借鑑和比較國內外管理優劣,為我所用。曾教授的中國式管理與余教介紹的老外管理各有所長,各有千秋。我感到管理是否有效,不是它的觀點多么新,方法多么精,歸根到底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在實踐中有用,好用,才能成功。認為要搞好本單位各項管理工作,還是要注重細節管理,腳踏實地工作。在今天,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的管理和生活時代已經到來,每個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每個企業把自己的產品不斷做精作強,占居市場的獨一位置,就是成功。要在管理中積極推行“嚴、細、實、恆”的管理風格,把細和實提到了重要的層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靈敏度為目標,把管理問題控制解決在最短時間、最小範圍,使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逐步實現了管理的精細化,消除了企業管理的所有死角,降低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達到了及時、全面、有效的狀況,企業的發展就會不斷強大。
( 四)加強本企業文化建設。通過學習感到,在文化建設方面也要首先對建立什麼樣的企業文化進行合理“定位”。建設企業文化並不是思想政治工作,是有其明確的功利目的性,是通過塑造某種文化,使自己能夠獲取更高的市場價值。是保守傳統的,還是創新進取的;是面向國內的,還是放眼世界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還是創造優質服務、追求利益的合理化;是自由式的,還是科學、規範的等等值得我們進行認真研究。要採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統一規劃,統一實施。在建設企業文化的三個主要方面,即理念識別系統,行為識別系統和視覺識別系統時,要把確定我們企業核心價值觀,作為重中之重,形成一個適應現實又具有長遠意義的統一思想信念。其次在建立行為識別系統工作中,要在建立統一科學的行業規範系統,如種類崗位規範、守則及員工培訓規範等方面下功夫,力求簡明扼要。在視覺識別系統工作中,要細心規劃,合理設計,突出行業特點和文化特點。 (五)要重新認識人力資源管理,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管理。通過學習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比以往的勞資管理大為不同,不論內容還是方法,效果和作用都是一個飛躍。認為我們要在人力資源管理諸多環節中,特別是績效考核這一環進一步予以重視,在績效指標設定、績效指標跟蹤、績效考核評估、獎金髮放、績效改進方面制訂切實可行的辦法,把我們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從經驗化提升到科學化,科學撐握人力資源管理方法,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作用,為企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