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是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下屬的科研單位,由空氣調節研究所和建築物理研究所於2006年8月整合而成立。

環能院開展多項建築圍護結構、門窗幕牆、供熱空調、可再生能源、智慧型建築、綠色建築、低碳建築等方面行業所需的共性及公益性技術研究,負責編制我國主要的暖通空調和建築環境工程與產品標準,承擔國家建築節能工程、供熱空調、太陽能的質量監督檢驗和測試任務,為國家及社會各界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工程、產品檢測鑑定和質量仲裁。環能院是國內從事建築節能和建築環境領域歷史最悠久,專業門類最齊全,服務範圍最廣泛的專業機構。環能院是政府技術依託,引領行業科技發展,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研究開發機構。

根據2020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下屬16個科研平台及1個下屬公司;有資深專家8名、核心專家4名及方向專家23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
  • 外文名:Institute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 簡稱:IBEE·環能院
  • 創辦時間:2006年8月
  • 所屬企業: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現任領導:徐偉(院長)
  •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30號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備設施,合作交流,科研成果,科研成就,學術期刊,榮譽表彰,資質證書,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57年,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空氣調節研究所成立,主要技術範圍覆蓋供熱通風、製冷空調、空氣潔淨、樓宇自控等領域。同年艱獄轎,中國建築科學研究戶院妹汽院建築物理研究所成立,主要技術範圍覆蓋建築聲學、建築光學、建築熱工等領域。
2000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套用開發型科研院所轉制為科技型企業的科技體制改革戰略部署,根據科學技術部、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等六個部門“關於印發建設部等11個部門(單位)所屬134個科研機構轉制方案的通知”檔案精神,研究院自2000年10月1日起,由阿棗灶蘭科研事業單位轉製成為中央直屬的科技型企業。
2006年8月,空氣調節研究拳櫻所和建築物理研究所整合而成立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根據2020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有資深專家8名、核心專家4名及方向專家23名。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徐偉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徐偉
資深專家:吳元煒、肖輝乾、郎四維、林海燕、鄒月琴、鄭瑞澄、林若慈、許鐘麟
核心專家:徐偉、趙建平、路賓、鄒瑜
方向專家:曹國慶、曹陽 、曹勇、馮鐵栓、何濤、李忠、林傑、宋波、宋業輝、孫寧、孫宗宇 、王洪濤、王虹、王智超、王新民、徐選才、楊玉忠、于震、王永紅、張益昭、周輝、朱紅、朱清宇

科研部門

根據2020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汽諒騙能源研究院下屬16個科研平台及1個下屬公司。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建築安全與環境重點實驗室(建築節能與環境研究部)
國家級科研中心:國家建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築節能工程技術部)、國家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築節能與環境檢測部)、國家空調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
省部級科研中心:建設部供熱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下屬科研平台:技術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綠色建築研究設計中重舟鍵心、低碳建築技術中心、新能源套用研究中心、環境測控技術研究中心、建築節能測評中心、淨化空調技術中心、工程評估與調試中心、建築幕牆門窗研究中心、供熱技術研究中心、契約能源管理中心、光環境與照明研究中心、聲學室、節能技術開發室、節能技術推廣室、工業建築環境與節能室

設備設施

根據2020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下屬建築聲學研究室設有空氣聲隔聲、撞擊聲隔聲、吸聲、混響、通風管道消聲、隔振烏試盼實驗室,配備有丹麥B&K公司生產的聲學測量儀器和丹麥、德國的建築聲學、環境噪聲計算模擬軟體。採光照明質檢部擁有近百套設備,多數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進口設備,另有部分自主研發的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檢測設備。
根據2020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下屬建築幕牆實驗室建有室外大型幕牆檢測設備,該設備投入600萬元。建築節能實驗室面積約1000平方米,共投入資金150萬元,新建大型設備包括外牆外保溫系統耐候性檢測設備2套,外牆外保溫系統抗風壓性能檢測設備1套,同時購置了其它30餘台套的中小型儀器和設備。建築環境實驗室粒子計數器校準實驗室擁有塵埃粒子計數器校準裝置和光散射式數字粉塵測試儀校準裝置兩套校準裝置,人工環境模擬檢測室建有30平方米大型環境測試艙。實驗室先後購置了SMPS 3936顆粒物粒徑譜儀、LASAIR II 110雷射粒子計數器、8108型大顆粒物氣溶膠發生器、氣相色譜儀、RAD7測氡儀、AM510/8530粉塵測試儀、ZX-01臭氧分析儀、精密天平和水質檢測儀等。重新加工升級了空氣過濾器計數法檢測裝置、高效過濾器鈉焰法檢測裝置、空氣過濾器負壓檢測裝置和濾料過濾性能檢測裝置、1平方米3環境測試艙和30平方米環境測試艙。建築新能源實驗室實驗室面積1000多平方米,擁有檢驗儀器、設備150餘台(套)。

合作交流

根據2020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是中國建築學會暖通空調分會、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物理分會、中國製冷學會空調泵專業委員會、中國照明學會室外照明專業委員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利用用專業委員會等學會的掛靠單位,負責組織全國性學術交流。與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L)、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美國可再生能源國家實驗室(NREL)、英國建築科學研究院(BRE)、韓國建設科學研究院(KICT)、日本建築研究所(BRI)、芬蘭國家科學研究院(VTT)、日本北海道大學、加拿大康哥迪亞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保持長期合作關係。與美國暖通空調學會(ASHRAE)、歐洲暖通空調學會(REHVA)、英國屋宇設備工程師學會(CIBSE)、日本暖通空調學會(SHASE)、日本熱泵&蓄熱中心(HPTCJ)保持長期雙邊互訪。與UNDP、GEF、EF、NRDC等國際組織開展建築節能項目合作。

科研成果

科研成就

根據2020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已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71項,其中國家級15項。
獲獎項目名稱獲獎等級
大面積光柵割線室高精密恆溫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獎(級別未知)
設計用建築物 冷熱負荷計算方法
國家科技進步獎(級別未知)
低供能系統集成技術研究與工程套用
建設部科技進步獎(級別未知)
《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準則》
建設部科技進步獎(級別未知)
JJS-20型裝配式垂直評選流潔淨室
建設部科技進步獎(級別未知)
《建築照明設計標準》
建設部科技進步獎(級別未知)
“低火用供能系統”集成技術研究與工程套用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建築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411-2007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水源地源熱泵高效套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築技術規範》GB50346-2004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建築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2004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動態氣流密封高效排風裝置的研究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03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太陽能供熱成套技術開發與示範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民用建築能效測評標識研究與套用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超常規建築幕牆性能檢測技術研究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供熱計量技術規程》JGJ173-2009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潔淨室施工及驗收規範》GB50591-2010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村鎮建築節能及改善室內熱環境關鍵技術研究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JGJ134-2001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程》JGJ 142-2004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北京市居住建築供熱系統熱計量與節能技術試點研究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範》GB 50366-2005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隔離病房隔離效果的研究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小城鎮節能與新能源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及設備開發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推進供熱計量的政策和技術措施研究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空調系統現場檢測通用測試模組的開發與研究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高精度岩土熱物性測試儀的研究與開發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住房節能技術導則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公共建築節能改造技術規範》JGJ176-2009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典型地區用建築外窗系統研究開發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城鎮供熱系統評價標準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目標飛行器座艙大氣微生物控制的實現與驗證技術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學術期刊

建築科學》雜誌創刊於1985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建築科學類綜合性科技期刊,為原建設部優秀科技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收錄,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優秀期刊,同時也是國際CODEN中心收錄期刊、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收錄期刊、ICONDA國際建築文獻資料庫收錄期刊。
熱泵資訊》創刊於2009年6月,由全國地源熱泵委員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熱利用專業委員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地溫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會共同主辦。
暖通空調標準與質檢》於2005年創刊,是由全國暖通空調及淨化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空調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部供熱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共同主辦的專業性期刊。

榮譽表彰

2016年11月,依託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成立的“國家近零能耗建築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被科技部批准為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類)。

資質證書

根據2020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具有建築行業(建築工程)甲級資質,建築智慧型化系統設計專項甲級資質,城鄉規劃編制乙級資質,工程諮詢服務丙級資質等。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統一使用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形象標識。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

精神文化

核心價值觀:奉獻社會、追求領先、提升品質、和諧發展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
徐偉
副院長
趙建平、路賓、鄒瑜
參考資料來源

設備設施

根據2020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下屬建築聲學研究室設有空氣聲隔聲、撞擊聲隔聲、吸聲、混響、通風管道消聲、隔振實驗室,配備有丹麥B&K公司生產的聲學測量儀器和丹麥、德國的建築聲學、環境噪聲計算模擬軟體。採光照明質檢部擁有近百套設備,多數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進口設備,另有部分自主研發的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檢測設備。
根據2020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下屬建築幕牆實驗室建有室外大型幕牆檢測設備,該設備投入600萬元。建築節能實驗室面積約1000平方米,共投入資金150萬元,新建大型設備包括外牆外保溫系統耐候性檢測設備2套,外牆外保溫系統抗風壓性能檢測設備1套,同時購置了其它30餘台套的中小型儀器和設備。建築環境實驗室粒子計數器校準實驗室擁有塵埃粒子計數器校準裝置和光散射式數字粉塵測試儀校準裝置兩套校準裝置,人工環境模擬檢測室建有30平方米大型環境測試艙。實驗室先後購置了SMPS 3936顆粒物粒徑譜儀、LASAIR II 110雷射粒子計數器、8108型大顆粒物氣溶膠發生器、氣相色譜儀、RAD7測氡儀、AM510/8530粉塵測試儀、ZX-01臭氧分析儀、精密天平和水質檢測儀等。重新加工升級了空氣過濾器計數法檢測裝置、高效過濾器鈉焰法檢測裝置、空氣過濾器負壓檢測裝置和濾料過濾性能檢測裝置、1平方米3環境測試艙和30平方米環境測試艙。建築新能源實驗室實驗室面積1000多平方米,擁有檢驗儀器、設備150餘台(套)。

合作交流

根據2020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是中國建築學會暖通空調分會、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物理分會、中國製冷學會空調泵專業委員會、中國照明學會室外照明專業委員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利用用專業委員會等學會的掛靠單位,負責組織全國性學術交流。與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L)、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美國可再生能源國家實驗室(NREL)、英國建築科學研究院(BRE)、韓國建設科學研究院(KICT)、日本建築研究所(BRI)、芬蘭國家科學研究院(VTT)、日本北海道大學、加拿大康哥迪亞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保持長期合作關係。與美國暖通空調學會(ASHRAE)、歐洲暖通空調學會(REHVA)、英國屋宇設備工程師學會(CIBSE)、日本暖通空調學會(SHASE)、日本熱泵&蓄熱中心(HPTCJ)保持長期雙邊互訪。與UNDP、GEF、EF、NRDC等國際組織開展建築節能項目合作。

科研成果

科研成就

根據2020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已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71項,其中國家級15項。
獲獎項目名稱獲獎等級
大面積光柵割線室高精密恆溫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獎(級別未知)
設計用建築物 冷熱負荷計算方法
國家科技進步獎(級別未知)
低供能系統集成技術研究與工程套用
建設部科技進步獎(級別未知)
《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準則》
建設部科技進步獎(級別未知)
JJS-20型裝配式垂直評選流潔淨室
建設部科技進步獎(級別未知)
《建築照明設計標準》
建設部科技進步獎(級別未知)
“低火用供能系統”集成技術研究與工程套用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建築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411-2007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水源地源熱泵高效套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築技術規範》GB50346-2004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建築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2004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動態氣流密封高效排風裝置的研究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03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太陽能供熱成套技術開發與示範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民用建築能效測評標識研究與套用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超常規建築幕牆性能檢測技術研究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供熱計量技術規程》JGJ173-2009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潔淨室施工及驗收規範》GB50591-2010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村鎮建築節能及改善室內熱環境關鍵技術研究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JGJ134-2001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程》JGJ 142-2004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北京市居住建築供熱系統熱計量與節能技術試點研究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範》GB 50366-2005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隔離病房隔離效果的研究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小城鎮節能與新能源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及設備開發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推進供熱計量的政策和技術措施研究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空調系統現場檢測通用測試模組的開發與研究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高精度岩土熱物性測試儀的研究與開發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住房節能技術導則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公共建築節能改造技術規範》JGJ176-2009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典型地區用建築外窗系統研究開發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城鎮供熱系統評價標準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目標飛行器座艙大氣微生物控制的實現與驗證技術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建築科學》雜誌創刊於1985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建築科學類綜合性科技期刊,為原建設部優秀科技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收錄,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優秀期刊,同時也是國際CODEN中心收錄期刊、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收錄期刊、ICONDA國際建築文獻資料庫收錄期刊。
熱泵資訊》創刊於2009年6月,由全國地源熱泵委員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熱利用專業委員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地溫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會共同主辦。
暖通空調標準與質檢》於2005年創刊,是由全國暖通空調及淨化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空調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部供熱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共同主辦的專業性期刊。
2016年11月,依託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成立的“國家近零能耗建築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被科技部批准為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類)。
根據2020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具有建築行業(建築工程)甲級資質,建築智慧型化系統設計專項甲級資質,城鄉規劃編制乙級資質,工程諮詢服務丙級資質等。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統一使用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形象標識。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
核心價值觀:奉獻社會、追求領先、提升品質、和諧發展
職務姓名
院長
徐偉
副院長
趙建平、路賓、鄒瑜
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