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司令部舊址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司令部舊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河南新縣陳店鄉河南灣村東頭。

基本介紹

原名“水口寺”,坐西朝東,磚木結構,寺廟形式。共有房屋8間,前後兩排與南北的兩間廂房構成一個天井院。占地面積123平方米。198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將此舊址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將舊址進行了維修。1996年又進行了局部揀修。因此,舊址保存完好。
柴山保革命根據地今貌柴山保革命根據地今貌
1927年11月黃麻起義受挫,黃安縣城失守。鄂東特委和鄂東軍領導人吳光浩戴克敏曹學楷汪奠川戴季英等,集合突圍出城和散處黃麻兩縣與該區南部的工農革命軍戰士,編成一支七十二人的隊伍,攜長槍四十二支,短槍十一支,突破敵人層層封鎖,戰勝重重困難,轉戰到黃陂木蘭山開展游擊活動。不久,根據湖北省委指示,將鄂東軍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吳光浩任軍長,戴克敏任黨代表,汪奠川任參謀長。1928年3月,木蘭山地區敵情日益嚴重,七軍游擊活動受挫,遂回到光山柴山保(今新縣陳店鄉)一帶,司令部就駐紮在河南灣水口寺這座簡陋的房子裡。此時,七軍領導人從外線鬥爭經驗和幾個月艱苦的游擊生涯中,已經迫切感到,需要一個比較固定的地區休整部隊,並作為對敵鬥爭的依託。他們逐漸發現這裡地處鄂豫兩省交界,是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的空隙地帶,而且山高壁陡,地形險要複雜,物產豐富,民眾苦大仇深,革命願望強烈,黨的基本力量依然存在。諸多有利條件,使七軍領導人產生了實行鄂豫邊割據的戰略思想。於是6月2日,在水口寺附近的觀音堂(對外稱清水塘,舊房已被敵人燒毀)召開了清水塘會議,決定開闢柴山保,創立根據地。這是實行“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鄂豫皖最早的反映。清水塘會議後,經過幾個月的艱苦鬥爭,黨的正確政策取得了顯著效果,黨和紅軍終於在鄂豫皖邊區建立起第一小塊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柴山保。這在當時全黨都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而且井岡山經驗還沒傳到長江以北之前,確實是一個創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