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島嶼

中國島嶼

中國的面積達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為6536個,總面積72800多平方公里,島嶼岸線長14217.8公里。其中有人居住的島嶼為450個。中國島嶼小島多、大島少,無人島多、有人島少,缺水島多、有水島少。我國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大島有3個;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按其成因可分3類: 基岩島沖積島、珊瑚礁島。東海約占島嶼總數的60%,南海約占30%,黃、渤海約占1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島嶼
  • 島嶼:6536個
  • 總面積:72800多平方公里
  • 有人居住:450個
島嶼,島嶼簡介,主要島嶼,爭議島嶼,

島嶼

定義: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環水、高潮時依舊能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陸地。彼此相距較近的一組島嶼稱為群島

島嶼簡介

基岩島
由基岩構成的島嶼占中國島嶼總數的90%以上,它們受新華夏構造體系的控制,多呈北北東方向,以群島或列島形式作
有規律的分布。台灣島海南島是中國兩個最大的基岩島。
台灣島 台灣島面積3.578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第一大島。島上山地占2/3,平原占1/3。台灣島地質構造上位處西太平洋島弧帶,漸新世至上新世時由地槽回返成為年輕的褶皺帶,因而島上新構造運動強烈,地震活動頻繁,第四紀冰期低海面時,台灣島曾與大陸相連。在地形上,台灣西部為平原台地,東部為山嶺。主要山脈有台東海岸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最高峰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整個島嶼及山脈走向均為北北東。河流多循斷裂發育。濁水溪形成台灣最大的西螺—台南沖積平原,淡水溪形成屏東平原。台灣東海岸為斷層海岸,岸線順直,崖壁陡峭。
海南島 海南島面積3.438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地勢中央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狀。台地平原占總面積的65%,山地丘陵占35%。主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海南島在更新世早中期才與雷州半島分離。海南島北部玄武岩分布廣泛,並保留有完好的火山口。沿岸發育不少典型的沙壩和潟湖港灣,灣內生長紅樹林
其他基岩島嶼 分布在下列幾個地區:
遼東半島沿海。長山列島位於遼東半島東南沿海,共50多座島嶼,可分為3個島群:北為石城列島,包括石城島和大、小王家島等;西南為長山列島,包括大、小長山島廣鹿島等;南為外長山列島,包括海洋島獐子島等。其中以大長山島最大,海洋島最高,海拔388米。構成長山列島的基岩為震旦—寒武系地層。受棋盤格構造制約,島嶼排列有一定的規律。此外,在遼東灣內也散布一些小島。
②山東半島沿海。廟島群島渤海海峽,共有30多座島嶼,可分3個島群:北島群有南、北隍城島和大、小欽島;中島群有砣磯島、高山島等;南島群有南、北長山島和大、小黑山島、廟島等。其中以南長山島為最大,面積20.4平方公里。群島主要由前震旦系變質岩構成,島嶼排列方向與構造線一致,呈北北東向。此外,山東半島沿海還有劉公島田橫島靈山島等,並發育了一些陸連島,如芝罘島等。
③浙閩沿海。舟山群島為中國最大的群島, 由大、小共1339座島嶼組成,其中以舟山島最大,面積472平方公里,為中國第4大島。其次有六橫島朱家尖島、普陀島、岱山島及泗礁島等。群島為浙閩隆起帶向海延伸部分,主要由中生代火山岩構成。浙江沿海除舟山群島外,尚有韭山、漁山及南麂、北麂列島等。福建沿海主要有台山、金門、馬祖及白犬等列島。
華南沿海。萬山群島位於珠江口外,共有150多座島嶼,主要有香港島、 高欄島和上、下川島等及擔桿、萬山等列島。這些島嶼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組成。此外,華南沿海還有東海、硇洲、潿洲、斜陽等島散布。
⑤台灣附近海域。澎湖列島位於台灣海峽南部,共64座島嶼,八罩水道分其為南、北兩島群。北島群有澎湖、漁翁和白沙島,組成澎湖港;南島群有八罩島、花嶼和大嶼等。澎湖列島主要由玄武岩組成的火山島,周圍發育裾礁。釣魚島列島位於台灣東北約100海里外,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組成。此外,還有綠島、蘭嶼等。
沖積島
河流入海,泥沙常在口門附近堆積形成沙島,或稱沖積島。
崇明島位於長江口,面積1083平方公里,為中國第3大島,也是中國最大的沖積島。在公元7世紀前,長江口就出現東沙和西沙,其後沙洲游移不定,崇明島即是在16世紀長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0世紀50年代以來,加固堤防,穩定坍勢;同時圍海造田,使崇明島面積擴大了80%。崇明島南面的長興、橫沙兩沙島原也是一群沙洲,100年前這裡尚是幾片分散的河口沼澤地,19世紀下半葉開始圍墾,近二三十年來修築堤壩、人工促淤,漸成現狀。
百里洲位於長江中游荊江段首段,全國第二大沖積島。因環江堤防長74公里,合百餘華里,故得名百里洲。1955年成立百里洲區,後多次變更,1998年撤鄉建鎮,版圖面積213平方公里,現轄41個村(居)委會,常住人口近10萬人。
珠江河口沙島 或由河口心灘發育而成,或受基岩島嶼阻攔,在其隱蔽處積沙而成。起初珠江口的汊道寬闊,沙洲散布,後經圍墾和促淤,汊道束狹,逐步形成汊道縱橫的珠江三角洲。現今沙島仍在不斷伸展,尤以萬頃沙、燈籠沙淤漲最快。
台灣西岸沙島 台灣西岸濁水溪和曾文溪三角洲外的幾列沙島是典型的由河口沙嘴發育而成的沙島。沙島斷續分布,其內側與陸地之間為□湖。
此外,在灤河、黃河和韓江三角洲等地亦有沙島分布。
浙江省位於東海的近鄰,東經118°01'至123°08',北緯27°01'至31°10',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山多島多,有2100多個島,是中國島嶼最多的省份。
珊瑚礁島
珊瑚礁島主要分布在南海。中新世以後,海底火山噴發形成一系列出露海面的火山礁,造礁珊瑚便在其四周生長,形成裾礁。第四紀海盆下沉與海面升降,使裾礁演化成堡礁、環礁。由島、沙、礁、灘組成的南海諸島包括東沙、中沙、西沙和南沙四大群島及黃岩島(見南海諸島)。
據測算,大約90%的島嶼集中分布在浙、閩、粵三省及僅次於上述三省的遼寧、山東、台灣。我國島嶼面積一般不太大,90%的島嶼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島嶼僅有10個。

主要島嶼

以下所列為中國的海洋中的島嶼,不包括江河、湖泊中的島嶼(如:黑瞎子島、揚中市太平洲、福州市南台島、西洞庭山、微山島、青海湖鳥島、海心山等)
名稱 陸地面積(k㎡)
台灣島 36,192
海南島 33,210
崇明島 1241.21
舟山島 485
東海島 286
海壇島 267.13(海壇島為平潭縣的主島,平潭縣由126個島嶼組成)
玉環島 169.51
長興島(上海) 155.5
大嶼山 147.16
上川島 137.17
金門島 134.25
廈門島 132.51
南三島 123.40
岱山島 108.99
海陵島 108.89
南澳島 105.24
六橫島 97.79
長興島(大連) 87.86
南田島 86.37
下川島 81.73
達濠島 80.84
香港島 78.40
金塘島 77.43
橫琴島 67.22
龍穴島 65
琅岐島 64.65
澎湖本島 64.24
朱家尖島 63.19
衢山島 59.94
硇洲島 49.89
橫沙島 49.26
蘭嶼 48.39
紫泥島 46.99
南日島 45.08
桃花島 40.64
高塘島 39.11
靈崑島-霓嶼島 30.38 (分屬溫州市龍灣區和洞頭縣,2006年靈霓大堤(北堤)將兩島相連,未來南堤修建後將在兩堤之間填海,面積將超過100平方公里。有靈崑大橋通大陸)
石城島 30.36
三都島 29.57
大門島 28.69
大榭島 28.37
洞頭島 28
梅山島 26.90
廣鹿島 26.77
大長山島 25.69
潿洲島 24.98
秀山島 22.88
泗礁山 21.80
大嵛山 21.50
氹仔-路環 19.3 (澳門的兩島,已通過填海造陸相連合一。有大橋通澳門半島
西嶼 18.71
海洋島 18.48
漁翁島 18.2 (為澎湖列島中的第二大島嶼)
小長山島 17.63
蝦峙島 17.01
威遠島 16.80
綠島 15.09
登步島 14.51
小洋山 14.5 (洋山開港後,通過促淤圍陸與周圍小島連線,小洋山的面積成倍擴增,且隨著洋山港的建設,還在不斷增長)
湄洲島 14.21
冊子島 14.20
白沙島 14.1 (為澎湖列島中的第三大島嶼)
烏礁洲 13.84
望安島 13.78 (為澎湖列島中的第四大島嶼)
南丫島 13.74
粗蘆島 13.67
擔桿島 13.49
花岙島 13.37
南長山島 12.8
赤鱲角 12.70
漁島 12.44
普陀山 11.85
荷包島 11.72
菊花島 11.71
浮鷹島 11.50
長白島 11.10
檀頭山 11.03
大練島 10.84
青衣島 10.59
龍門島 10.52
南竿島 10.43 (為馬祖列島中的第一大島)

爭議島嶼

釣魚諸島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來是屬於中國,一向為中國漁民捕魚作業、採藥和避風場所。清光緒十九年(1893),慈禧太后將該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三小島嘉獎給她治病的盛宣懷為產業,供求藥之用。在琉球政府編的琉球正史《中山世鑒》中,詳細介紹了琉球所屬36島的情況,並指出其西界為姑米山,內中並沒有包括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島嶼。日本於1605年派兵攻陷琉球,並於1610年測量琉球土地,也沒有提到釣魚等島嶼。清乾隆五十年(1785),日本仙台人林子平彩繪《三國通覽圖說》中,明顯地把釣魚島與琉球諸島畫成不同顏色,以示區別;凡屬琉球的地區均用日文加注,而釣魚島等島嶼則沒有。
1894年8月1日,日本向清政府宣戰,甲午戰爭爆發。1895年早月17日,中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割讓台灣、澎湖及附屬島嶼給日本,釣魚島是台灣的附屬島嶼,在條約的範圍之內。1945年日本投降,中、英、美三國發表波斯坦公告,規定日本之主權只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本土以內,日本太平洋上奪得或占領的一切島嶼,歸還中國,其中自然也應包括釣魚島。但釣魚島等島嶼卻被美軍占作靶場。
1968年,釣魚島附近海域發現大油田,日本遂勾結美國,企圖霸占釣魚島。1969年11月,美國與日本達成協定,決定於1972年把琉球群島交還給日本管制;同時一再出現美國要把釣魚島交給日本的報導。1970年8月12日美駐日大使館發言人談話表示:“福摩薩(即台灣)附近的尖閣群島(即釣魚島等島嶼)被認為是琉球群島的一部分,將來要歸還日本。”從而激起海內外華人的強烈反響,保釣運動開始走向高潮。迫於輿論的壓力,美國國務院1971年4月9日發表聲明:“尖閣群島的行政管轄權在1972年將同琉球一道歸還給日本。”但又說:“尖閣群島的主權的任何爭執應由雙方自己解決,或者由第三方加以裁判,如果雙方希望這樣做的話。”1972年5月15日美國正式把琉球交給日本,釣魚島等島嶼也被一起移交。
在釣魚島主權問題進行爭議的時候,日本政府加快了實際占有的步伐,在琉球群島管轄權移交之前,1970年7月10日搶先在釣魚島上建立主權碑,同時又撥款,於1979年在島上建立“無人氣象觀測所”。後來又陸續在島上建立了水文站和直升機場。2012年9月10日上午,日本政府舉行內閣會議,決定用20.5億日元,從所謂“土地權所有者”手中將釣魚島、北小島、南小島購入,將其“國有化”。
2012年9月10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公布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點基線。之後,中國政府派出執法船在這一海域巡航執法,打破了日本的所謂“實際控制”。
中國國家海洋局2012年9月15日在其網站公布了我國釣魚島及其部分附屬島嶼地理坐標:
1.釣魚島  北緯25°44.6′ 東經123°28.4′
2.龍頭魚島  北緯25°45′ 東經123°29.2′
3.鯧魚島  北緯25°44.0′ 東經123°27.6′
4.大黃魚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8.6′
5.小黃魚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0′
6.金錢魚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3′
7.金錢魚西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3′
8.梅童魚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3′
9.梅童魚東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3′
10.梅童魚西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3′
11.龍王鯛島  北緯25°44.5′ 東經123°29.4′
12.龍王鯛西島 北緯25°44.5′ 東經123°29.4′
13.龍王鯛東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4′
14.龍王鯛南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4′
15.黃姑魚島 北緯25°44.5′ 東經123°29.5′
16.黃尾嶼 北緯25°55.4′ 東經123°40.9′
17.海豚島 北緯25°55.8′ 東經123°40.7′
18.大珠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0.7′
19.小珠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0.7′
20.上虎牙島 北緯25°55.7′ 東經123°41.0′
21.下虎牙島 北緯25°55.8′ 東經123°41.1′
22.西牛角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1.1′
23.東牛角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1.1′
24.黃牛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1.1′
25.牛尾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1.2′
26.牛蹄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1.2′
27.小龍島 北緯25°55.5′ 東經123°40.6′
28.大雁島 北緯25°55.5′ 東經123°40.6′
29.燕子島 北緯25°55.5′ 東經123°40.5′
30.刺蝟島  北緯25°55.4′  東經123°40.6′
31.臥蠶島  北緯25°55.3′  東經123°40.6′
32.大金龜子島  北緯25°55.3′  東經123°40.7′
33.小金龜子島  北緯25°55.2′  東經123°40.7′
34.海龜島  北緯25°55.3′  東經123°41.4′
35.海星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1.3′
36.海貝島  北緯25°55.2′  東經123°41.2′
37.赤尾嶼  北緯25°55.3′  東經124°33.5′
38.赤背北島  北緯25°55.5′  東經124°33.5′
39.赤背東島  北緯25°55.5′  東經124°33.7′
40.赤背西島  北緯25°55.4′  東經124°33.5′
41.赤背南島  北緯25°55.4′  東經124°33.6′
42.小赤尾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3′
43.赤頭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4′
44.赤冠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4′
45.赤鼻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4′
46.赤嘴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3′
47.望赤島  北緯25°55.2′  東經124°33.2′
48.北小島  北緯25°43.8′  東經123°32.5′
49.鳥巢島  北緯25°43.9′  東經123°32.5′
50.鳥卵島  北緯25°43.9′  東經123°32.5′
51.小鳥島  北緯25°43.7′  東經123°32.7′
52.南小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3′
53.龍門北島  北緯25°43.5′  東經123°32.7′
54.龍門島  北緯25°43.5′  東經123°32.6′
55.龍門南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2.7′
56.臥龍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2.6′
57.臥龍西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2.6′
58.飛龍北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3.4′
59.飛龍島  北緯25°43.3′  東經123°33.4′
60.龍珠島  北緯25°43.3′  東經123°33.3′
61.飛龍南島   北緯25°43.3′  東經123°33.4′
62.長龍島    北緯25°43.2′  東經123°33.4′
63.金龍島  北緯25°43.3′  東經123°33.3′
64.北嶼  北緯25°46.9′  東經123°32.6′
65.北嶼仔島  北緯25°46.8′  東經123°32.6′
66.小元寶島  北緯25°46.8′  東經123°32.6′
67.飛雲島  北緯25°46.8′  東經123°32.4′
68.元寶島  北緯25°46.8′  東經123°32.5′
69.南嶼    北緯25°45.3′  東經123°34′
70.飛嶼    北緯25°44.1′  東經123°30.4′
71.飛仔島  北緯25°44.1′  東經123°30.4′
蘇岩礁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屬於中國,是我國魯、蘇、浙、閩、台五省漁民漁場,近代以來包括日、韓無一國家對此提出過異議。中國沿海漁民數千年前即在大海上俯視此一礁岩,隋唐以來日本、高麗循海路來中原進貢的使臣和留學生,以及唐、宋、明、清歷代東渡扶桑的中華人士均曾目睹過蘇岩,並留下了文獻記載,歷史古籍確認蘇岩屬中國無誤。清末民初地質學、地理學進步以後,更證實了蘇岩位於東海大陸架上,是中國大陸在海底的一部分。
1963:我國貨輪“躍進號”在蘇岩觸礁沉沒,中國海軍東海艦隊和交通部測量大隊對蘇岩進行精密的測量,繪製了高質量的海圖,並且向國際宣誓了領海主權
1984:韓國濟州大學和KBS電視台組成聯合考察隊,派船到蘇岩礁考察,開始奪島
1987:韓國在蘇岩礁上設立航路浮漂
1995:現場海洋調查(水深測量,潮位、海潮流觀測)
1996:現場海洋調查(海浪),二維空間水中模型實驗,設計及計算作業條件
1997:現場海洋調查(海浪),精密海底地形探查,建築物概念設計、測量
1998:海底地基探測及資料分析,建築物開始設計,科學基地運營方案
1999:選定和購買觀測裝備,決定建築位置,三維空間水中模型實驗
2000:各種工程方案、工事課題製作完成,交由現代重工業施工,決定負責部門
2001:詳細設計所謂“科學基地“,為提高安全性,進行風動和水力實驗,購買觀測裝備2002:建築物開工建設,遠距觀測、通訊系統製作安裝,10月下層建築完工,科學基地臨時運營
2003:5月上層建築完工。各項設備安裝完畢,開始試運營,2003年6月11日人工島竣工典禮。
從1984年至今,中國政府一直沒有採取行動,導致蘇岩礁事實上已經落入韓國手中。
南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分布最廣的群島。地理上位於北緯3度40分到11度30分和東經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間,南北長500多海里,東西寬400多海里,總面積82萬平方海里,由230多個島、洲、礁、沙和灘組成,露出水面的約占總數的1/5,目前已定名的約192個。主要島嶼有太平島、南威島、中業島、鄭和群礁、萬安灘等。曾母暗沙是中國領土的最南點。
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南沙群島是我國最早發現,命名,開發經營,進行管轄和行使主權的。漢武帝時代,發現了南沙群島。唐、宋以來,中國人民已在南沙群島生活和從事捕撈等生產活動。明、清時代,中國政府明確將南沙群島劃歸廣東瓊州府(今海南省)管轄。1933年南沙群島被當時統治越南的法國殖民當局侵占,並非法劃歸巴地省管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於1939年3月侵占南沙群島。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國政府於1946年派員接收了南沙群島,並立碑紀念和派兵駐守。1947 年又重新命名東沙、西沙、中沙、南沙4個群島及各島、礁、沙、灘的名稱,再度劃歸廣東省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8月15日,周恩來發表《關於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及舊金山會議聲明》指出: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東沙群島中沙群島一樣,“向為中國領土”。
1967年間聯合國東南亞大陸礁層探測團提出南炒群島地區有大量油氣資源,南沙群島開始受到周邊各國的關注,它們一個接一個派兵去占領這些荒無人煙的島嶼來追求它們或新或舊的主權聲稱。越南陸續在1973-1974,1978,1988, 1990-1991,和1998年先後侵占了我國南沙群島29個島嶼之多。
南沙群島主權長期存在爭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當局、越南三方均聲稱擁有該群島完整的主權,馬來西亞、菲律賓則宣稱擁有部分島嶼的主權,並且皆有部署軍力在此地區確保自身的權益。而汶萊與印度尼西亞則是宣稱擁有此區海域的主權,進而間接包含了南沙群島部分水域。
南沙群島現狀:
我國大陸控制的島嶼(共7個):永暑礁赤瓜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華陽礁、美濟礁
我國台灣控制的島嶼(共2個):太平島、中洲礁
越南控制的島嶼(共29個):鴻庥島、南威島、景宏島、南子島、敦謙沙洲安波沙洲染青沙洲、中礁、畢生礁、柏礁、西礁、無乜礁、日積礁、大現礁、六門礁、東礁、南華礁、舶蘭礁、奈羅礁、鬼喊礁、瓊礁、廣雅灘、蓬勃堡、萬安灘、西衛灘、人駿灘、奧南暗沙、金盾暗沙、李準灘
馬來西亞控制的島嶼(共5個):彈丸礁、光星仔礁、南海礁、榆亞暗沙、簸箕礁
菲律賓控制的島嶼(共8個):馬歡島、南鑰島、中業島西月島北子島費信島、司令礁、仁愛礁
目前,該地區各有關國家正在南沙群島開展填海造陸工程。截止2014年10月28日,正在進行施工的永署島(原永暑礁)實際面積已達到0.95平方公里,超過太平島成為南沙群島第一大島。
2015年1月-6月吹沙填海,面積達到5.6平方公里,超過永暑島渚碧島成為南沙面積第一大島,並建成美濟島機場,長約2700米,2016年7月12-13日校飛和試飛都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