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校友

中國好校友,新尚集團總裁唐立新遊覽完世界著名大學20強後,在微博上這樣寫道。10月中旬,唐立新宣布向母校重慶大學捐款3億多元,這些錢將用於為師弟師妹們新建一棟信息博覽大樓。該筆捐贈一出立刻刷新了國內大學一次性校友捐贈的新紀錄,也使得唐立新本人首次入選《2014胡潤慈善榜》,成“四川首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好校友
  • 外文名:China Alumni
  • 出處:新尚集團總裁唐立新
  • 代表人物唐立新
典型案例,記錄變化,造富能力,指標考核,

典型案例

“我是一個大學迷。我兒時有一個夢想:辦一所最好的中學和一所最好的大學。”新尚集團總裁唐立新遊覽完世界著名大學20強後,在微博上這樣寫道。
近年來,校友豪捐的新聞層出不窮,持續升溫,引發大眾關註:正祥集團董事長吳富立捐資1億為母校廈門大學修建翔安校區;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陳東升捐贈1億給母校武漢大學,用於建設武大萬林藝術博物館;龍湖地產董事長吳亞軍捐1億為母校西北工業大學設立“吳亞軍獎勵基金”;步步高董事長段永平和網易總裁丁磊向母校浙江大學捐贈2.35億元……
校友們的捐贈形式也頗為多樣:建樓、獎學金、活動基金、師資建設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但相較於素有捐贈傳統的歐美高校,這一現象在中國還比較年輕。回顧過去10年,中國雖然有多所大學都曾獲得一次性大筆捐贈,但幾乎是“曇花一現”。
對此,教育專家指出,高校只有確立把校友作為重要辦學資源的理念,真正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和對校友的服務,才會開啟良好的校友捐贈局面。而在大筆捐贈之外,如何擴大校友捐贈比例,通過小筆捐贈,擴大每年的捐贈總額極也為重要。
3億豪捐成“四川首善”
重慶大學“立德樹人 立教圓夢”建校85周年文藝匯演上,該校唐立新的巨額捐贈並不是一時興起。
據了解,唐立新在北大、浙大、川大、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南財大、西南交大等7所大學都設立了項目,每個大學最少有12個捐助項目。而他早前也已陸續在重慶、成都、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地的大學裡設立了“唐立新獎學金”,申請該項獎學金的學生最高可獲得22萬元的資助。
對於這些大學,唐立新最少的捐了1000萬元,最多的便是重慶大學。據悉,從2008年起,唐立新通過設立獎學金、獎教金和教育基金等方式,資助母校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還資助在校學生自主創業、出國留學、科研獎勵等,加上這次的捐贈累計向母校捐贈達3.6億元。
重慶大學“唐立新獎學金”的負責人劉承紅告訴《新民周刊》記者:“唐總平時不僅僅是為學生們提供資金幫助,更重要的是他願意把寶貴的時間奉獻出來,參與學生的一些活動,真正地為學生們做出了很多指導。”
而這次,唐立新為母校新建的信息博覽大樓,選址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面積約12.5萬平方米,涵蓋學術交流、信息技術、博覽等功能。
記者試圖聯繫重慶大學和唐立新本人,但對方均表示不宜太過高調,婉拒了採訪。唐立新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表示,捐資助教跟他的教師情結有關。事實上,從2000年第一次做慈善起,唐立新也就只關注於捐資助教,其目的在於讓更多學生從中受益。
唐立新是重慶大學計算機及自動化系1981級畢業生。“我以前讀書的學院沒有自己的信息化大樓,3年前,我想給他們蓋一棟樓,但老校區沒有地方,今年我跟學校商量以後,決定在新校區建樓,建設費用6億多元,我和學校達成協定各出資一半。”唐立新說,“我媽媽是教師,我覺得教師能夠桃李滿天下很光榮,我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個教師。後來選擇了做企業,那么夢想自然也就變成辦最好的學校。我的夢想是辦一所最好的中學、辦一所最好的大學。但自己辦學很難,我就把想法付諸我的兩個母校,一個是成都石室中學,一個就是重慶大學。”
唐立新的捐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長期的系統性的,具體到某一個學生,從大一確定後一直資助到畢業,無條件地將他們培養成才。
10月28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4胡潤慈善榜》。其中,憑藉著3.15億元的捐贈,唐立新刷新了中國內地個人對高校捐贈金額的紀錄,2014年首次上榜便位列第五,成為“四川首善”。
對此,唐立新卻不願意多談,也不願意回應“首善”的話題,“我不太希望從3個億來說起,因為這個數字太敏感。我不知道自己一共捐過多少錢,也從來沒有總結過。網上的數字都是媒體總結的”。
唐立新認為,教育是立國之本,支持教育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加強教育才能使國家富強。他對很多他資助過的人都說,希望他們將來回報社會。

記錄變化

持續刷新的數字紀錄
從內地地產大亨潘石屹2014年7月和10月向哈佛、耶魯兩所大學承諾捐款總計2500萬美元;港商陳樂宗9月承諾向哈佛大學捐出該校史上最大一筆校友捐款——3.5億美元,再到唐立新為母校重慶大學捐贈3億元人民幣。校友捐贈紀錄在屢被刷新。
校友,毋庸置疑是大學最值得誇耀的傑作,而他們的捐贈更是對母校聲譽的最直觀評價。從2010年開始,中國校友會網已連續5年發布“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 該排名的上榜捐贈人必須為我國大陸地區大學的校友或教師。“大學校友”是指我國大學1952年(含)以後畢業或就讀過的學生,且單筆金額在10萬元以上的大額捐款;而“教師”是指大學現任與曾任教師,在捐贈金額上沒有相關限制。
在最新出爐的“2014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中,清華大學累計收到校友捐贈高達13.23億,居全國榜首;排名第二的北大為12.93億;而中國人民大學位列第三,為7.07億。
校友會網的報告還顯示,從1990年開始,全國高校總共累計接受校友捐贈高達91.59億,且有16所大學已經成功躋身“億元俱樂部”的行列。其中,10億以上的有2所,5億以上有6所,2億以上有11所。由此觀之,校友的慷慨解囊已成為一種大趨勢,為高校的經費來源貢獻了不小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剛慶祝完120周年校慶的武漢大學,校友累計捐贈突飛猛進,增加到5.43億,衝進了全國五強。在熱鬧非凡的校慶期間,兄弟姐妹們歡聚一堂,為母校獻出一份賀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也有不少人質疑,現在的校慶似乎變了味道,“捐贈會”反而成了主題。不少校友們迫於面子,讓原本的自願捐獻變成了攀比。
在2014年的校友捐贈排名中,知名學府復旦大學並未占據領先位置,但即將於2015年迎來的110周年校慶,不知是否會帶來新的轉機。
談及該排行榜創立的意義,校友會網研究團隊的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採訪時表示:“社會上很多人對於大學的評價都是重科研,輕教學,這個是很大一個問題。我們這個指標主要想引導大學在教學培養上下功夫。你想一想,校友要向學校捐贈,就像我們兒子孝順父母一樣的。如果你對他不好,他沒成材,他會反饋給你嗎?”
儘管國內發展趨勢良好,但與世界一流高校相比,“校友捐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校友捐贈”在國際上幾乎已成為常態,哈佛大學辦學經費的五分之三來自於此,而耶魯大學也為三分之二。
如今,校友的捐贈額和捐贈率已成為了檢驗校長執行力的重要標準。

造富能力

造富能力的體現
在校友會網每年的高校調查排行榜中,還有一個名為“大學造富率”的榜單。兩榜相比,不難發現,在“大學造富榜”上靠前的高校往往也是“大學校友捐贈榜”上靠前的院校。如此看來,大學的造富能力的確和校友捐贈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億萬富豪企業家校友無疑是捐贈的主力軍。
校友網報告顯示,1990年以來,中國大學累計接收校友和教師的大額捐贈共1400多筆。累計捐款在1億以上的校友有13位,5000萬以上的有23人。其中,有4名校友向清華大學捐贈上億,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各有2人,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各有1人。
“大學造富率”的榜單上,清華和北大每年輪流坐莊,兩校所產出的億萬富豪校友遙遙領先於其他大學。但有觀點認為,億萬富豪的成功並非全是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功勞,他們中有人在其他高校學習、工作過,也有人有過留學的經歷。
一位在排名前十的高校工作的教授聽聞該榜後的第一反應是:“這些人都是成了億萬富翁後才來讀書的。”
“大學怎能依據錢排行?”“經濟上的成功難道就是教育的成功?”不少網友認為排行榜過於功利,會對民眾產生誤導。他們認為應該更多地關注大學的學術、科研,而不是金錢。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成剛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就指出:“由於很多職業不是追求經濟利益,如政治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們成功的標準有自己行業的準則,這些都是大學值得驕傲的校友。”
同時,也有觀點認為,校友的成功和回報率可以一定程度反映這所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特色。面對種種觀點的衝擊,從事高等教育比較研究的洪成文教授表示:“高等教育不能走到‘培養賺錢機器’這樣一條路上去。大學,不以富翁作為培養目標,但一定不要以為,培養出富翁來就是錯誤的。”
無論怎樣,至少“知識創造財富”一語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印證。財富不是唯一標準,但它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視。畢竟,沒有學校會拒絕富豪從自己的教育體系下產生,有了“創富”才能“創福”。

指標考核

納入綜合排名指標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所發表的美國大學排名在世界上極具權威性和參考性。它以百分制來評定學校的先後排位,評分的項目共有7項:同行評議25分,新生留校率20分,畢業率5分,教師資源20分,學生選拔性15分,校友捐贈率5分,財政資源10分。
“校友捐贈”在其中占據了一定的地位,與畢業率的比重相同。記者在查閱了其他的高校排行體系後發現,有的學校甚至把校友捐贈的比例列為25%。
乍看之下,5%的比例並不算太高,但它顯然影響著與錢相關的其他指標,有錢才能夠提高每個學生身上的花費,才能夠以獎學金助學金的形式吸引優秀學生,才能給教師提供更具有競爭力的薪水,這些最終都會影響大學的綜合排名。
因此,美國一流大學間的競爭,實則就是產品的競爭,而不是教育硬體的競爭。他們要比的是:誰培養的畢業生日後更成功?誰的教育,給學生的心靈留下了永久的印跡、奠定了他們一生的事業和生活的基礎?
從2011年開始,中國校友會網也把這一指標納入了中國大學綜合排名中。但最新的資料顯示,校友捐贈一項所占比例僅為3.06%,低於美國高校。
對此,蔡言厚解釋道:“校友捐贈這一項引入國內後,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放入綜合評價指標裡面,而是作為單獨的一個。大概過了一年以後,我們再把它放到評價指標裡面。因為它在我國的發展遠遠沒有美國成熟和重要,我們國家在這個方面發展還不是太好。但隨著校友捐贈越來越獲得大眾的承認,我們勢必會把它的比重逐步增加。”
校友們對母校的愛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是一種心理狀態,難以量化。無法釋懷的母校情結往往會超越功利,帶有特殊的價值。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感聯繫,使得他們的捐贈動因相對於其他社會捐贈具有可持續性、傳承性和擴散性。
曾為母校中國人民大學捐款2億的裘國根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就曾說過:“捐款的出發點,就是在水池裡丟一顆石子,最後捐款的效應是一層一層擴散的。一個人如果有能力了,首先應該關心你最為親近的人,我把它比喻成由近到外的‘波紋效應’。”傑出校友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不如一個群體。
當大部分校友都願意回饋之時,也就給這個學校做了最貼切的廣告,會吸引更多優秀的後繼者。
普林斯頓的校友常對新報考的同學說,上了普林斯頓一定會終生愉快,普林斯頓校友捐贈率排名全美第一,高達61%。緊隨其後的是聖母大學和哈佛大學,約占48%,而其他的大多數名校則在30%至40%之間。
然而,據資料顯示,我國的排名頂尖的清華大學的校友捐贈率才剛剛超過30%,全國的大學校友捐贈率平均還達不到5%,相比美國的19.9%,差距異常之大。
歸屬感很重要
《中國青年報》曾對校友和母校的關係作過一個社會調查。調查結果顯示,1146名參與者中大部分表示對母校印象並不深刻,有的甚至認為自己與母校“只是一場交易”而已。
毫無疑問,所有的校友捐贈都是自願行為,可以算得上是“感性”的決定,對母校的滿意度和畢業後的受關懷程度則是決定畢業生與母校感情最重要的兩個因素。
大學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才能得到校友們的慷慨回饋。學生在校期間與院系教師、班主任、教職員工的接觸越多,積極參加的教學實踐越多,學生日後的捐贈意願就會更強烈。
重慶大學校長助理趙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唐立新在重大讀書時,成績名列前茅,擔任了班級團支書,同學們對他比較推崇,因此他對重大很有感情,畢業後創業,積累了財富,2006年他就產生了回報母校的捐贈意願。”
“信任”也是唐立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得最多的一個詞。“捐贈選擇了一些最有影響的大學,我是充分信任高校的,在合作中我覺得這些高校有比較好的制度,能保證每一分錢花在實處。”唐立新說。
除了在校期間的生活,畢業後學校與校友的情感維持也十分必要。在耶魯,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各宿舍、各樓房建築與大街小巷都不能改變風格,也不能改變顏色。耶魯的建築兩百多年不變,校方要裝修一棟樓房,稍不注意,就會有校友起訴。因為對校友而言,這些地方都記錄著他們曾經的點點滴滴。平日空閒時回校逛逛,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為了加強和校友們的日常聯繫,校友會可謂功不可沒。
同濟大學在2014年度的校友捐贈排行中,居上海高校之首。同濟校友會的管理人員葉老師在接受本刊採訪時,向記者詳細地介紹了同濟校友會的日常運作:“我們有一個微信公眾平台,關注我們的人每周都會收到圖文推送。裡面包括學校新聞、校友動態、校友企業的新聞報導等。我們有期刊《同濟人》雜誌,我們都會傳送給校友。”
談及影響校友捐贈的因素,葉老師這樣告訴記者:“如果他們對學校有很強的認同感、有歸屬感的話,他們就更願意捐贈;如果我們校友會服務好每一位校友的話,他們會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關懷。”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雲南師範大學馮用軍副教授也曾分析指出:“讓眾多校友事業成功後回饋母校,還要看大學對學生們好不好,因為富豪從來都不與慷慨和感恩直接掛鈎。能夠培養出一批財力過人的校友,並能在日後吸引他們為其母校捐贈,只有建成最關愛學生的大學,才有資格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候選人’。”
教育專家熊丙奇則認為,學校要整體提高辦學質量,增強和校友的交流與溝通,幫助校友走向社會獲得成功,而不僅僅是在校友“發達”之後,再和其取得聯繫,等待其捐款,“學校應該把校友作為重要的辦學資源,在學生求學期間,提高教育回報率,增加學生對母校的情感,在校友畢業走向社會時,母校一直保持和校友的溝通,並通過校友會組織,幫助校友開展事業,讓所有校友感受到,母校在認真辦學,把每一分錢用到幫助所有學生成才、成功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