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斷層帶

中國地震斷層帶

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台灣省、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地震斷層帶
  • 外文名:China's earthquake zone
  • 屬性:地震
  • 國家:中國
  • 時間:1969年
中國地震斷層帶簡介,中國地震斷層帶普查,中國二十三個地震帶,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劃分,地震活動周期性和重複性,地震斷層帶背景知識,世界地震帶,地震斷層,中國最長地震斷層,研究方法,研究進展,在各地級市普查斷層帶,我國二十三個地震帶,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劃分,地震活動周期性和重複性,

中國地震斷層帶簡介

研究人員發現:歷次大地震中,地震斷層帶上的房屋倒塌、人員傷亡情況嚴重的;但地震斷層帶以外的情況就要好得多。 中國處於環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等幾個板塊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個地震斷層帶。如果將斷層帶詳細勾畫出來,可有效減輕地震破壞。

中國地震斷層帶普查

徐錫偉表示,1995年阪神大地震兩天后,日本《朝日新聞》發表了一個示意圖,表明倒塌的房屋和遇難者有三成分布在一個狹長帶上。“我們在現場看到,在狹長帶上大量民房倒塌,偏離斷層的後院房子卻完好無損。台灣地震後,我們去現場,發現房子破壞、河床移位、橋樑等災害帶也形成一個狹長帶。汶川地震後,我們在現場調查,發現白露中心學校有一個斷層從操場通過,隆起兩米高。斷層旁邊不遠的兩棟教學樓是按可抗七級地震的標準建造的,產生了好多X形剪下線,但整棟樓沒有大問題。地震斷層帶上的房子可以說是無堅不摧,但在斷裂帶以外,如果科學設計建築物抗震標準,可以大大減輕破壞。”徐錫偉說,我國處於環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等幾個板塊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個地震斷裂帶。如果將斷裂帶很詳細地勾畫出來,可以有效減輕地震的破壞。“從2004年開始,我們在人口集中的21個大城市進行了地層活動斷層帶的研究,已經把它們的準確位置勾畫了出來,建房時可以避開活動帶。現在我們正在各地級城市進行相關普查。”徐錫偉說,“到2020年左右,我們要把中國內地存在的主要地震活動帶勾畫出來。此外,還要編制新一代的地震區劃圖,作為國家建設的依據和抗震的有效措施,這也是國家強制性標準,按這個標準建的房子可以有效減輕地震的破壞”。

中國二十三個地震帶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劃分

根據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劃分,我國大致可分為二十三個地震帶,它們分別是:1、郯城棗廬江帶,即從安徽廬江經山東郯城至東北一帶。2、燕山帶。3、山西帶。4、渭河平原帶。5、銀川帶。6、六盤山帶。7、滇東帶。8、西藏察隅帶。10、東南沿海帶。11、河北平原帶。12、河西走廊帶。13、天水棗蘭州帶。14、武都棗馬邊帶。15、康定棗甘孜帶。16、安寧河谷帶。17、騰衝棗瀾滄帶。18、台灣西部帶。19、台灣東部帶。20、滇西帶。21、塔里木南緣帶。22、南天山帶。23、北天山帶。

地震活動周期性和重複性

我國地震在時間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規律是地震活動周期性和重複性。地震活動周期包含平靜和活躍兩個階段。由於各個地區構造活動性的差異,地震活動周期長短是不同的。我國東部地震活動周期普遍比西部長(台灣除外),東部一個周期大約300年左右,西部為100-200年左右,台灣為幾十年。總的看來板塊邊緣地震活動周期較短,板塊內部地震活動周期較長。在一個地震周期中還可進一步劃分出時間更短的周期,我們稱為地震幕,是否還有更長的周期,由於歷史地震記錄時間太短,目前尚難確定。地震重複性是指地震原地重複發生的現象。一般說來地震越大,重複時間越長;震級越小,重複時間越短。但不同地震區、帶,由於構造活動強弱差異,同一震級地震的重複時間的長短也是不一樣的。據統計,6級地震重複時間可從幾十年到幾百年,7級以上地震的重複時間多在千年以上乃至幾千年。

地震斷層帶背景知識

世界地震帶

全世界存在三大地震帶,一是環太平洋地震帶,集中70%的大地震;二是喜馬拉雅山到地中海的歐亞地震帶,比較分散,不像環太平洋板塊那么集中在一個狹長的地帶,集中了20%的大地震;三是大洋中脊地震帶,占大地震的5%左右。

地震斷層

地震斷層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規模和連續分布的地表破裂帶。又稱地震斷裂。它的展布、產狀和位移性質與活動斷裂帶相一致,成為活動斷裂帶的直接表現,一般7級以上地震都伴有明顯的地震斷層,個別6級以上(或震源較淺)的地震也出現有地震斷層。地震斷層是研究地震的很好的樣本。

中國最長地震斷層

中國有兩個最大的地震斷層,一個是1920年寧夏海原8.5級大地震所形成的斷層,長度達230公里,水平位移量達5米,垂直位移量為1米。另一個則是1976河北唐山發生的7.8大地震,地震斷層長8公里,水平位移1.53米,垂直位移為0.7米。

研究方法

城市裡的活動斷層因為有很多覆蓋的,建築物或者馬路需要用地球物理的勘探辦法,探測出城市裡面有異常帶後,研究人員通過兩種辦法,一種異常點埋設比較深,通過鑽頭探測,來進行最終的確定斷層的位置和活動性。還有一種是異常點埋設比較淺,通過開挖槽溝等方式。在這兩種方法的基礎上,研究人員採集被觸動的底層,跟覆蓋的斷層,來判斷兩者的年齡。就是十萬年以來,一系列大地震會累計比較大的位移量。這種位移量就是可以對比、研究的量,讓相關的部門進行參考,避讓。

研究進展

從2004年開始,中國開始在人口集中的21個大城市進行地層活動斷層帶的研究,並且將研究成果繪製成圖。研究顯示,中國至少有495個地震斷裂帶,現在所研究出的地震斷層分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2020年,中國內地所存在的主要地震帶將被全部勾畫出來,可根據這個圖表有效地建立預防地震的措施。

在各地級市普查斷層帶

徐錫偉表示,1995年阪神大地震兩天后,日本《朝日新聞》發表了一個示意圖,表明倒塌的房屋和遇難者有三成分布在一個狹長帶上。“我們在現場看到,在狹長帶上大量民房倒塌,偏離斷層的後院房子卻完好無損。台灣地震後,我們去現場,發現房子破壞、河床移位、橋樑等災害帶也形成一個狹長帶。汶川地震後,我們在現場調查,發現白露中心學校有一個斷層從操場通過,隆起兩米高。斷層旁邊不遠的兩棟教學樓是按可抗七級地震的標準建造的,產生了好多X形剪下線,但整棟樓沒有大問題。地震斷層帶上的房子可以說是無堅不摧,但在斷裂帶以外,如果科學設計建築物抗震標準,可以大大減輕破壞。”徐錫偉說,我國處於環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等幾個板塊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個地震斷裂帶。如果將斷裂帶很詳細地勾畫出來,可以有效減輕地震的破壞。“從2004年開始,我們在人口集中的21個大城市進行了地層活動斷層帶的研究,已經把它們的準確位置勾畫了出來,建房時可以避開活動帶。現在我們正在各地級城市進行相關普查。”徐錫偉說,“到2020年左右,我們要把中國內地存在的主要地震活動帶勾畫出來。此外,還要編制新一代的地震區劃圖,作為國家建設的依據和抗震的有效措施,這也是國家強制性標準,按這個標準建的房子可以有效減輕地震的破壞”。

我國二十三個地震帶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劃分

根據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劃分,我國大致可分為二十三個地震帶,它們分別是:一、郯城棗廬江帶,即從安徽廬江經山東郯城至東北一帶。2、燕山帶。3、山西帶。4、渭河平原帶。5、銀川帶。6、六盤山帶。7、滇東帶。8、西藏察隅帶。10、東南沿海帶。11、河北平原帶。12、河西走廊帶。13、天水棗蘭州帶。14、武都棗馬邊帶。15、康定棗甘孜帶。16、安寧河谷帶。17、騰衝棗瀾滄帶。18、台灣西部帶。19、台灣東部帶。20、滇西帶。21、塔里木南緣帶。22、南天山帶。23、北天山帶。

地震活動周期性和重複性

我國地震在時間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規律是地震活動周期性重複性。地震活動周期包含平靜活躍兩個階段。由於各個地區構造活動性的差異,地震活動周期長短是不同的。我國東部地震活動周期普遍比西部長(台灣除外),東部一個周期大約300年左右,西部為100棗200年左右,台灣為幾十年。總的看來板塊邊緣地震活動周期較短,板塊內部地震活動周期較長。在一個地震周期中還可進一步劃分出時間更短的周期,我們稱為地震幕,是否還有更長的周期,由於歷史地震記錄時間太短,目前尚難確定。地震重複性是指地震原地重複發生的現象。一般說來地震越大,重複時間越長;震級越小,重複時間越短。但不同地震區、帶,由於構造活動強弱差異,同一震級地震的重複時間的長短也是不一樣的。據統計,6級地震重複時間可從幾十年到幾百年,7級以上地震的重複時間多在千年以上乃至幾千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