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原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建的學院,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原信息工程學院、原地球科學學院地理科學系、原公共管理學院區域規劃系合併組建,2019年12月21日正式揭牌,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完善以地球系統科學為特色的學科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戰略舉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Geography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簡稱:地大武漢地信學院
  • 創辦時間:2019年12月21日
  • 現任領導:院長王紹強、黨委書記許德華
  • 碩士點:地理學和軟體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 博士點: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
  • 博士後: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
學院簡介,學科設定,科研平台,學術影響,辦學目標,人才培養,人才就業,現任領導,

學院簡介

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原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建的學院,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原信息工程學院、原地球科學學院地理科學系、原公共管理學院區域規劃系合併組建,2019年12月21日正式揭牌,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完善以地球系統科學為特色的學科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戰略舉措。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堅持以建設地學類研究型學院為標準,依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的支撐,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提高質量的要求,以一流學科和一流專業建設為重要抓手,凝練特色,開拓創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推動學院穩定內涵發展。
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揭牌儀式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揭牌儀式

學科設定

學院擁有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地理學軟體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學院現有教職工160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79人;在校本科生1700餘人,研究生600餘人。2011年,軟體工程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2013年,測繪科學與技術、地理學兩個一級學科獲批“湖北省重點學科”,同年,測繪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地理信息系統(現稱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入選“湖北省品牌專業”;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信息工程(現稱地理空間信息工程)專業入選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畫項目;測繪工程專業入選2016年度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畫項目。測繪工程專業與地理信息科學專業2019年分別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與湖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科研平台

學院建有“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及其套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洞庭湖區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流域關鍵帶演化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等學術平台。

學術影響

吳信才教授為首的科研集體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套彩色地圖編輯出版系統“MAPCAD”,研製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GIS平台軟體“MAPGIS”,成為國家科技部推薦首選的GIS平台軟體,三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曾套用於我國“神舟”系列飛船的返回搜救系統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是國產軟體的傑出代表。地理學在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全球變化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國際學術影響,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各1項。近年來,學院教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Geoscience等Top期刊上發表了多篇重要學術論文。

辦學目標

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以促進學校建成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為長遠目標,以“強特色、入主流、謀跨越”為指導思想,以傑出人才、創新團隊和平台建設為基礎,深度融合地理學、測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三個一級學科,將在大數據、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對地觀測技術的驅動下,圍繞地理學、測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三個學科領域重大科學問題以及“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空間規劃、智慧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套用需求,擴大我校地理、測繪、軟體工程學科優勢,在促進測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學科持續發展的同時,實現地理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同中科院地理資源所、測地所、遙感所,以及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和大學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同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今日頭條、中地數碼、吉威數源、武大吉奧、航天遠景、上海數慧等多家知名企業達成實習意向或建立了實習實踐基地。目前,學院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濟南、杭州、蘇州、襄陽等地建立了校外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50多個。

人才培養

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實施教學與科學研究一體化發展戰略,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行業服務緊密結合,以“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為人才培養理念,在課程與課時設定上重視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強化學生實踐與工程技能訓練,因學生而異開設選修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在人才知識結構方面,培養學生掌握地理學基礎、3S技術方法、軟體與信息技術等知識;在人才能力結構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實際動手能力、軟體開發能力和綜合套用能力,培養學生既具備地理科學家的科學思辨能力,又具備地理信息技術工程師的動手實踐能力。
學院十分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以“一流專業”建設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目標為要求,配備緊跟學科發展前沿的教學實驗設備,學院教學實驗中心軟硬體設施齊全、配套完善,具備能夠滿足課程實驗教學、綜合實驗訓練、開放性實驗設計、創新性實驗探索等要求的現代化高水平綜合性實驗教學平台,建有信息化測繪實驗室、位置服務與導航實驗室、攝影測量與機器視覺實驗室、遙感機理與影像分析智慧型實驗室、地理空間信息實驗室、GIS開發與套用實驗室、地理空間感測網實驗室、雲計算軟體實驗室、軟體協同創新實驗室、生態地理與環境變化實驗室、水文地理學實驗室、地貌學實驗室等10餘個現代教學科研實驗室 ,並在神農架大九湖和清江和尚洞建立長期野外觀測基地。擁有計算機網路、智慧型人型機器人、車型機器人、徠卡TCA2003測量機器人、電子水準儀、GPS接收機、數位化測圖系統和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等現代化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
學院大力支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全國和行業高水平競賽,取得了優異成績。各專業老師指導的學生團隊在“挑戰杯”、“創青春”、“網際網路+”等官方高水平賽事,以及FIRA機器人世界盃國際賽、全國高校GIS技能大賽Esri杯中國大學生GIS軟體開發競賽、全國大學生GIS套用技能大賽、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國賽全國高等學校大學生測繪技能大賽、中國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等高水平賽事當中屢獲佳績。2019年中國自動化學會將學院評選為中國機器人大賽賽事基地,學院“CUG機器人足球隊”在相關比賽中屢獲冠、亞軍,在人工智慧科研領域雄踞高地。

人才就業

學院廣泛拓展本碩博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本科生各專業就業率均在96%以上,研究生就業率多年保持在100%。30多年以來,共培養了數千名畢業生,他們中既有中科院及國內著名高校的科研人員、也有微軟、亞馬遜、AUTODESK等全球500強企業的研發人員,還有任職於國家知名企業如騰訊、華為、百度、阿里巴巴、今日頭條、中興等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基礎知識過硬”、“動手能力強”、“踏實肯乾”、“吃苦耐勞”是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普遍評價。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許德華主持黨委工作,分管人才隊伍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安全穩定工作、退休教師工作、統戰工作、宣傳工作,協管行政工作。分管黨政綜合辦公室,聯繫地理系,對接學校黨委及各黨務部門。
院長王紹強主持行政工作,分管學科建設、學位點建設、教師隊伍建設、重大項目策劃,協管黨的建設。聯繫測繪系,對接學校行政及各行政部門。
學術委員會主任謝忠主持學術委員會工作,負責學院學科建設、學位點建設,統籌學院專業建設。對接學校學術委員會、學科辦、科發院、研究生院等。
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武彥斌分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安全、就業創業工作、紀律監察工作、校友工作、工會、團委,協管安全穩定工作、宣傳工作、本科生培養、研究生培養。分管學生工作辦公室,對接學校紀委(監察處)、學工處、就創處、團委。
副院長劉修國分管財務工作、本科生培養、社會服務、招生工作等工作,協管科學研究。分管教學與發展辦公室,對接教務處、財務處、科發院、學工處、研究生院等。
副院長關慶鋒分管科學研究、國際化建設、學院文化建設(宣傳)等工作,協管實驗室建設。聯繫軟體系,對接科發院、國際合作處、宣傳部、實驗室設備處等。
副院長潘雄分管實驗室建設、安全與資產管理等工作,協管研究生培養。分管實驗教學中心,聯繫科技平台黨支部,對接實驗室設備處、研究生院等。
副院長王倫澈協助分管研究生培養等,協管學科建設。對接研究生院、發展規劃處等。
軟體工程學科責任教授尚建嘎協助分管本科生培養、檔案工作等,協管學生工作。對接教務處、檔案館、學工處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