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醜男

中國古代四大醜男

中國歷史上四大美男有潘安宋玉蘭陵王衛玠;相對四大美男

就有四大醜男 晏嬰 左思 包拯 劉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四大醜男
  • 代表人物:晏嬰 左思 包拯 劉墉 
晏嬰,左思,包拯,劉墉,

晏嬰

晏嬰(約公元前585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諡號“平”,故後人也稱其為晏平仲,或尊稱為晏子。齊國夷維(今山東省高密)人。公元前556年,父晏弱(諡號桓子)死後,他繼任齊國上大夫,歷仕靈公、莊公、景公三朝,執政近五十年,是春秋時期和管仲齊名的政治家。
中國古代四大醜男
他為了齊國的長治久安和繁榮昌盛,提出了四項治國主張。 第一,任人唯賢,不私於親;誅不避貴,賞不避賤。 第二,賦斂上,要權有無,均貧富;遇有歉收荒年則免徵,正常情況下也只能“耕者十取一焉”。 第三,主張“君商漁鹽”,國家努力發展漁鹽優勢,以增加國庫收入,減輕人民負擔。 第四,弛除嚴刑苛法。當時齊景公奢侈殘暴,草菅人命。晏嬰多次以“省刑罰,則民不怨;薄賦斂,則民知恩”的道理規諫景公。 晏嬰以節儉力行著稱於世。他身為輔相,仍“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乘敝車、駕駑馬”,甘居鬧市陋室;妻老而醜,齊景公情願把年輕貌美的愛女給他,他都拒絕了。 晏嬰不僅竭力規諫國君,而且也要求下屬經常給自己提意見。有一個名叫高糾的在他身邊做官,一連三年沒有過失,晏嬰卻把他辭退了。別人勸阻時,晏嬰說:“我是個很平庸的人,經常會有這樣那樣的過失,可是高糾和我在一起三年了,卻從來沒有指出過我的過失,象這樣唯諾怕事的人是要辭退的。”
晏嬰能言善辯,是個傑出的外交家。他出使晉、楚、魯、吳、衛等國,每次都能不辱使命,不損國威地完成任務。“晏子使楚”的故事至今傳為外交史上的佳話。

左思

左思(約公元250年~公元305年)是西晉文學家。字太沖。臨淄(今山東淄博)人。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晉武帝時,因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任秘書郎晉惠帝時,依附權貴賈謐,為文人集團“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永康元年(300年),因賈謐被誅,遂退居宜春里,專心著述。後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張方進攻洛陽而移居冀州,尋病終,終年五十五歲。
中國古代四大醜男
左思少年時以才氣自負,他在《詠史》詩中,表達自己的志向: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 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 雖非甲冑士。疇昔覽穰苴。 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 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 式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左思認為自己文韜能與賈誼、司馬相如媲美,武略可堪與司馬穰苴並論,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平治天下。功成之日,不受封爵,隱退田園。但他的抱負落空了,西晉統治者認為他出身寒微,將他棄在一旁。
據《世說新語》記載,左思貌醜口訥。與左思同時代的潘岳是著名的美男子。《世說新語容止篇》記載:“潘安仁夏侯湛並有美容,喜同行,時人謂之連壁。”“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 與此相對應,《世說新語》描寫左思:“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岳游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左思雖貌醜,但極有才氣。《三都賦》與《詠史》詩是其代表作。 據《晉書》雲,左思少時學書與音樂不成,其父認為他笨,左思受到刺激,發奮勤學,歷十年而寫成《三都賦》。《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人們嘖嘖稱讚,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後來竟傾銷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抄寫這篇千古名賦。洛陽紙貴這個成語就是由來於此!《文心雕龍神思篇》稱“左思煉都以一紀”,把他列為古來文思遲緩的作者之一,評為:“雖有巨文,亦思之緩也。”同樣是劉勰,評潘岳則曰:“安仁輕敏,故鋒發而韻流。”左思的《詠史八首》不專詠古人、古事,而是藉以寫自己的懷抱。本篇為第一首,乃是言志之作。晉武簾時羌胡、東吳和晉屢相攻伐,鹹寧五年(公元279年)晉伐吳,詔書有 “ 孫皓犯境,夷虜擾邊, …… 上下戮力以南夷句吳,北威戎伙 ” 等語,和此詩所詠情事相合。 本篇直抒胸臆,議論滔滔,筆墨淋漓,氣象開闊。然而,這些議論不是空泛的,詩人巧妙地將自己的壯志高標通過那些能夠激發人們想像的具體事物表達出來。比如詩人自述文才出眾,便說 “ 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這就使人想到他具有賈誼和司馬相如那樣的才華。又如他自述武略過人,是借邊城報警和自己嫻習兵法來表達的。他不空談志向的宏偉,而是寫道: “ 長嘯 清風,志若無東吳 ” ,以此見出其豪放高邁的胸襟。正因為詩中的議論都緊扣住具體意象,因此,全詩既有縱橫古今的氣勢,又有鮮明生動的形象。 此詩以情取勝,但並不疏於文辭。詩中多用對偶句,造句工穩,讀起來自然流暢。他也精幹鍊字,象 “ 弄柔翰 ” 的 “ 弄 ” 字,生動地表明詩人運筆白如,得心應手; “ 長嘯激清風 ” 的 “ 激 ” 字,寫出了詩人搏擊風雲的氣概;而 “ 左眄 ” 、 “ 右盼 ” 二詞,更是大有顧盼間橫掃千軍的氣勢。這些字詞都有傳神寫態之妙,正見出詩人駕馭文字的功力。

包拯

包拯(公元999年—公元1062年),自希仁,蘆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瀛州、揚州知州,再召入朝,歷任權知開封府尹、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
中國古代四大醜男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任安徽天長知縣,頗有政績。任滿後,調任端州知州。回京任監察御史,為“言事官”,對處事不當,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進行彈劾。為懲治貪官,自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贓吏》,認為清廉是人們的表率,而天贓則是“民賊”。包拯七次上書彈奏江西轉運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蠍”,殘害百姓。並嚴厲批評宋廷的任官制度。
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至三年間,包拯知諫院,曾三次彈劾外戚張堯佐,審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詐欺案,震動朝野。 包拯在歷官三司戶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間,先後出任京東,陜西,河北等路轉運使,每至一地,都以減輕民間負擔、改革弊政、發展生產為己任,提出了“寬民利國”的經濟思想。多次為了國家大事,說了皇帝不愛聽的話,論斥權幸大臣,請求罷去皇帝賜給親信官僚們的恩寵,一切改由主管機構正常渠道進行。他將唐朝魏徵給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寫出來,呈給宋仁宗為座右銘,時刻警惕,以國家大事為重。請求仁宗虛心納諫,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為主”,偏聽偏信,而要愛惜人才,除去苛刻,嚴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說,不隨意大興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採納施行。
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權知開封府尹,他於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離任,前後只有一年有餘。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把號稱難治的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敢於懲治權貴們的不法行為,堅決抑制開封府吏的驕橫之勢,並能夠及時懲辦誣賴刁民。 由於包拯在開封府執法嚴明,鐵面無私,敢於碰硬,貴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斂,聽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兒童婦孺們都知道包拯之名,親切稱呼他為“包特製”。開封府廣泛流傳著這樣的話“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用閻羅比喻包拯的鐵面無私。
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他官至樞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大街小巷都可聽得到。”朝廷贈官吏部上書,有“奏儀”十五卷傳於世。

劉墉

劉墉(公元1719年~公元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人。生於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卒於嘉慶九年(公元1805年),享年86歲。
中國古代四大醜男
他生於書香門第,長於顯宦之家。他的祖父是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其父劉統勛官至東閣大學士。劉墉於乾隆十六年(32歲)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知府、內閣學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等職。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諡號文清。
劉墉不僅是清朝乾嘉時期著名政治家,更是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其書法貌豐骨勁,味厚神藏,超然獨出,自成一家,名滿天下;且又內通掌故,博通經史,詩文實為大家風範。劉墉與不老屯的關聯,就得從其書法和詩文談起。 清朝自康熙年間開始。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作為皇帝政治活動的第二個中心。為了京師與熱河行宮間的方便,修建了京熱御道,築有行宮多處,其中御道密雲段就築行宮四座,在今不老屯境內楊各莊村還修人寓館,劉墉作為乾隆皇帝的寵臣。自然常隨皇帝往來於北京與承德之間,常在此寓館停留,在此所作、所書詩文頗豐,共分詩歌、札記、隨筆等179篇。主要描寫祖國山河壯美、生活感悟、人生隨想等。至今、這本《劉墉詩稿》手跡,經三代人珍存,收藏於密雲縣博物館。可以說,是不老屯地區的秀麗風景,觸動了劉墉的靈感,才有這傳世之作。而今誦讀之餘,覽華美篇章,觀精湛的書法藝術,透過歲月的印痕,觸摸那班駁的歷史印跡,劉墉在寓館青燈下伏案疾書的身影似盡展眼前,思古之悠情頓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