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經濟差異研究

中國區域經濟差異研究

中國的區域經濟可分為四大板塊:東部地區、西部地區、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

由於中國人口分布不均衡、土地資源利用程度不同、生態環境各異、地理氣候多樣等原因,中國區域經濟之間的發展存在很大差異。目前這四大板塊的狀態為:東部率先、西部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
  • 區域類型:經濟
  • 區域數量:統分為4大板塊
  • 板塊:東部、西部、東北部、中部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薛艷峰著
導師
彭代彥指導
學科專業
西方經濟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地方經濟 區域差異 協調發展
館藏號
F127
館藏目錄
2009\F127\33

中文摘要

區域經濟差異在世界各國普遍存在,但在中國尤為顯著。儘管改革開放以前,中國採取了區域經濟均衡發展戰略,區域經濟發展較為均衡,但改革開放以後,為了促進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中央實施了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和向東部傾斜發展的戰略,導致區域經濟差異迅速擴大,東部大大領先西部,南方快於北方。雖然進入21世紀後,國家對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戰略進行了調整,區域經濟均衡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適度的區域經濟差距雖然有利於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但如果區域經濟差距過大,則會導致嚴重的經濟、甚至社會和民族的問題。因此,探討區域經濟差異的形成原因和有效的應對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在測量我國區域經濟差異的基礎上,擬通過考察制度、政府和人力資本等因素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借鑑其他國家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成功經驗,探討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 本人認為,應採取以下措施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方式調節經濟發展,體現區際意義上的協調,實現區域分工和規模經濟,也充分尊重各區域的需求和意願,充分調動地方發展的積極性。採取適度差異的財政政策,縮小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為實行總體上統一,採取適度差異的貨幣政策,幫助中西部區域完善金融機構、積累發展資金、創造發展的條件。在制度創新上,結合各區域的經濟現實,實行內容特點各具特色的創新體系;增加西部區域的自我發展能力,促進中部區域傳統產業的改造和不同規模增長中心的形成和一體化聯繫;在東部區域,制度創新的核心在於保持領先的競爭力和創新活力。最終待條件成熟後消除“行政區經濟”和“經濟區經濟”並存的二元格局,實現資源和要素的區域自由流動,區域間按照各自的比較優勢形成產業分工,區域之間形成競爭和協作良性發展的關係,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