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經濟前沿研究

中國區域經濟前沿研究

《中國區域經濟前沿研究》為張明龍主編圖書。本書深入探討了區域經濟運行原理、家庭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集群技術創新、中小企業集群發展、農業剩餘勞動力梯度轉移、農村金融多元化改革等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區域經濟前沿研究
  • 作者:張明龍等
  • ISBN:7-5017-7681-4
  • 類別:經濟
  • 頁數:622頁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0月1日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浙江省重點學科“區域經濟”學科建設項目。
本書以我國現階段區域經濟前沿問題為研究對象,採取規範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廣泛吸取國內外區域經濟學界的有關研究成果,用銳意創新和嚴謹認真的態度,深入探討了區域經濟運行原理,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集群技術創新,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區域產業集群競爭力,農業剩餘勞動力梯度轉移,農村金融多元化改革,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改革,欠發達縣域跨越式發展,實現行政區經濟向經濟區經濟轉變,經理股權激勵模型及區域套用,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等問題。闡明了許多大膽而新穎的觀點,拓寬了區域經濟學研究的思路。
本書適合於高校學生、經濟工作者、政府官員和企業界人士閱讀。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區域經濟運行與發展概論
第一節 區域經濟運行與發展理論的演進
一、 古代文獻中有關區域經濟活動的記載
二、 農業區域發展理論
三、 工業區域發展理論
四、 中心地發展理論
五、 區域產業關聯發展理論
六、 區域增長極理論
七、 區域發展階段性理論
八、 現代區域經濟運行與發展理論的主要流派
第二節 區域經濟發展規律與發展模式
一、 影響區域經濟運行與發展的資源因素
二、 區域經濟發展規律
三、 區域發展模式
第三節 區域製造業的發展與轉移
一、 現代化製造技術不斷湧現
二、 信息化帶動作用日益明顯
三、 全球化發展戰略趨向加強
四、 鏈式化轉移現象風起雲湧
第四節 區域經濟聚集與溢出效應
一、 經濟聚集內涵
二、 經濟聚集類型
三、 經濟聚集溢出效應的一般分析
四、 經濟聚集溢出效應的具體分析
第五節 經濟區的內涵與劃分
一、 經濟區的內涵與類型
二、 劃分經濟區的原則
三、 劃分經濟區的指標
四、 劃分經濟區的實踐
第六節 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對策
一、 大力培育植根於腹地的製造業
二、 充分挖掘廣大腹地的特色產業潛力
三、 設法繞開或利用WTO的技術壁壘
四、 推進中心地區城市化
五、 增強資本引進和積累能力
六、 提高政府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
第二章 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家族企業現狀與研究視角
一、 家族企業的發展現狀
二、 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研究視角
第二節 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概述
一、 家族企業的界定
二、 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
第三節 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一、 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組織優勢
二、 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優勢
第四節 制約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一、 制約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部因素
二、 制約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外部因素
第五節 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 理性對待家族企業
二、 借鑑海外華人家族企業的成功經驗
三、 通過練好“內功”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 運用產業集群增強家族企業的競爭力
五、 突破影響家族企業發展的資源瓶頸
六、 形成有利於家族企業發展的巨觀環境
第三章 企業集群技術創新
第一節 企業集群技術創新研究的思維脈絡
一、 企業集群技術創新問題的提出
二、 企業集群技術創新研究述評
三、 企業集群技術創新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二節 企業集群技術創新概述
一、 企業集群技術創新的含義
二、 企業集群技術創新特點——“地方結網型”創新協同
三、 企業集群技術創新的意義
第三節 企業集群技術創新優勢
一、 集群經濟條件激發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
二、 集群經濟條件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並促進其動態增長
第四節 我國企業集群技術創新現狀與問題
一、 我國企業集群發展的基本情況
二、 我國企業集群技術創新模式及現狀
三、 我國企業集群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地方結網型”創新協同不充分
第五節 “地方結網型”創新協同不充分的原因分析
一、 資源共享協同不充分的原因分析
二、 技術戰略互補協同不充分的原因分析
三、 集群合作創新協同不充分的原因分析
第六節 促進我國企業集群技術創新的對策
一、 促進資源共享協同的對策
二、 促進技術戰略互補協同的對策
三、 促進集群合作創新協同的對策
第四章 中小企業集群發展
第一節 中小企業集群理論概述
一、 中小企業集群的內涵及特徵
二、 中小企業集群理論的演進
三、 中小企業集群的理論依據
第二節 中小企業集群的形成機理與演變形式
一、 中小企業集群的形成機理
二、 中小企業集群的演變形式
第三節 中小企業集群帶來的競爭優勢
一、 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二、 推動中小企業的創新
三、 降低中小企業的成本
四、 提高中小企業的行銷效率
第四節 影響我國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 家族制企業文化的封閉性
二、 缺乏產業聚集的內在引力
三、 產品信息不對稱引發低水平過度競爭
四、 中小企業集群內的中介服務機構非常薄弱
五、 成長環境不理想
第五節 推進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的主要對策
一、 改變家族企業文化的封閉性
二、 增強中小企業集群的內聚力
三、 抑制低水平過度競爭
四、 加強中介服務體系建設
五、 構建有利於中小企業集群成長的區域創新環境
第五章 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研究概述
一、 研究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和意義
二、 國外學者產業集群研究概述
三、 國內學者產業集群研究概述
第二節 產業集群的一般分析
一、 產業集群內涵
二、 產業集群分類
三、 產業集群特徵
四、 產業集群形成條件
第三節 產業集群的生命周期
一、 生命周期理論概述
二、 國外學者對產業集群生命周期的研究
三、 國內學者對產業集群生命周期的研究
四、 產業集群生命周期的劃分
五、 產業集群的生命周期曲線
六、 產業集群生命周期各階段的一般特徵
七、 產業集群生命周期與產品、企業、產業、技術生命周期的關係
第四節 產業集群各階段的可持續發展
一、 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二、 產業集群各階段的發展風險
三、 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四、 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模型及其關鍵因子和主體
五、 促進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第五節 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案例分析
一、 紹興縣紡織業集群的生命周期特徵
二、 紹興縣紡織業集群各階段持續發展的原因
三、 紹興縣紡織業集群存在的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對策
第六章 區域產業集群競爭力
第一節 競爭力研究的理論回顧
一、 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綜述
二、 競爭力的內涵
第二節 產業集群產生的競爭力
一、 產業集群的內涵和類型
二、 產業集群的形成機理
三、 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及其來源
第三節 區域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模型
一、 WEF和IMD競爭力模型
二、 波特集群分析模型
三、 產業集群競爭力綜合評價模型
第四節 產業集群競爭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表現
一、 傳統產業集群——義大利新產業區模式
二、 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矽谷模式
三、 關於浙江民營企業集群模式
第五節 區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的提升
一、 提升區域產業集群競爭優勢應遵循的原則
二、 提升區域產業集群的競爭力
第七章 農業剩餘勞動力的梯度轉移
第一節 農業勞動力轉移起因和模式理論的回顧
一、 西方農業勞動力轉移起因理論縱覽
二、 我國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模式理論評述
第二節 我國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新模式:梯度轉移
一、 梯度轉移模式的基本框架
二、 梯度轉移的必要性
三、 梯度轉移的可行性
第三節 影響農業剩餘勞動力梯度轉移的因素
一、 小城鎮盲目發展,增加了梯度升級的難度
二、 鄉鎮企業集聚困難重重,削弱了小城鎮的發展潛力
三、 小城鎮的社會系統功能不完善,難以吸引人口聚集
四、 大中城市的艱難發展制約了農業剩餘勞動力的流動
五、 農業比較收益低,剩餘勞動力轉移缺乏合理性
六、 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緩慢,推延了梯度轉移進程
七、 農民文化素質較低,不利於梯度轉移
八、 城鄉分割的制度阻礙勞動力轉移者實現真正的身份轉變
第四節 實現農業剩餘勞動力梯度轉移的對策
一、 根據區位條件,有選擇地發展小城鎮
二、 促進各類民營經濟實體向小城鎮集中,增強小城鎮的發展實力
三、 完善小城鎮的社會系統功能,提高對勞動力和投資者的吸引力
四、 實施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
五、 發展農村教育,努力提高勞動力素質
六、 實施梯度化戶籍制度改革,實現勞動力由內而外的身份轉變
七、 創新農村土地制度,規範土地的使用與管理
八、 正確對待農民的流動就業,促進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的形成
第八章 農村金融多元化改革
第一節 農村金融多元化改革的依據
一、 金融多元化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二、 推進農村金融多元化改革的客觀要求
第二節 兩種不同金融體制的比較
一、 金融壟斷與金融多元化的比較
二、 金融多元化的優越性
三、 金融多元化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節 推進農村金融多元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 現有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缺陷
二、 現有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隱患
第四節 推進農村金融多元化改革的現實條件
一、 農村金融市場的廣闊性和分散性
二、 農村金融需求的多樣性和多層次性
三、 農村民間金融活躍
四、 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條件漸趨成熟
第五節 農村金融多元化改革的障礙
一、 “路徑依賴”的慣性作用
二、 “既得利益集團”的抵制
三、 缺乏有效的巨觀環境約束機制
第六節 推進農村金融多元化改革的對策
一、 樹立科學的金融觀
二、 推進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結構創新
三、 培育農村資本市場
四、 建立農村信用資金回流機制
五、 最佳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第九章 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市場化改革
第一節 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化研究概述
一、 研究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化的原因
二、 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化概念界定
第二節 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現狀與問題
一、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弱市場化
二、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隱形入市
第三節 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化的必然性
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二、 堅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客觀需要
三、 合理利用土地和保護耕地的必然選擇
四、 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與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五、 農村城鎮化發展的現實需要
六、 切實保障農民權益的迫切需要
第四節 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化的可行性
一、 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化的理論依據
二、 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化的現實基礎
第五節 制約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化的因素
一、 認識上的誤區
二、 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缺陷
三、 農村土地市場發育不健全
四、 國家巨觀調控和管理乏力
五、 我國農村土地特殊的資源稟賦
六、 影響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化的其他因素
第六節 促進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化的制度設計
一、 提高對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化的認識
二、 建立現代土地產權制度,培育土地流轉市場主體
三、 健全農村土地市場
四、 加強國家巨觀調控與管理力度
五、 剝離土地承載的過多的社會功能,恢復土地的生產要素功能
六、 促進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化的其他措施
第十章 推進欠發達縣域跨越式發展
第一節 欠發達區域跨域式發展的實質與內涵
一、 欠發達區域跨越式發展理論的簡要回顧
二、 欠發達區域跨越式發展的實質與內涵
第二節 欠發達縣域跨越式發展的現實約束與路徑選擇
一、 欠發達縣域跨越式發展的現實約束
二、 欠發達縣域跨越式發展的模式選擇
第三節 產業集群是欠發達縣域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選擇
一、 產業集群的基本含義與類型
二、 產業集群是一種有效的區域經濟動員組織
三、 產業集群是一種強競爭力的跨越式發展組織
四、 產業集群是一種可擴展的跨越式發展組織
第四節 以產業集群推進欠發達縣域跨越式發展的內在機理分析
一、 家族制企業與產業集群互動:連線縣域微觀和縣域中觀的傳動機制
二、 產業集群與專業市場耦合:欠發達縣域發展的中觀引擎
三、 產業集群與區域發展互動:連線縣域中觀和縣域巨觀的傳動機制
第五節 發展產業集群,推進欠發達縣域跨越式發展
一、 轉變觀念,理順體制,以政府的優質服務營造集群“棲息地”
二、 增強可達性,擴展便利性,以城市化最佳化集群發展區位
三、 深化分工,加強協作,以特色產業園推動集群升級發展
四、 樹立區位品牌、發展企業品牌俱樂部,實現集群與企業形象共升華
五、 大力發展行業協會和民間商會,以協會為龍頭加強集群治理
六、 完善信用體系,培育融資網路,以金融扶持助推集群發展
第十一章 實現行政區經濟向經濟區經濟轉變
第一節 兩種不同類型區域經濟的比較
一、 行政區經濟的含義與主要特徵
二、 經濟區經濟的含義與主要特徵
三、 行政區經濟向經濟區經濟演進的機理
四、 相關理論研究掃描
第二節 實現行政區經濟向經濟區經濟轉變
一、 實現行政區經濟向經濟區經濟轉變的意義
二、 行政區經濟向經濟區經濟轉變的基本趨勢
三、 實現行政區經濟向經濟區經濟轉變的政策調控與組織創新
第三節 長三角區域行政區經濟與經濟區經濟的關係
一、 長三角區域基本概況
二、 長三角區域行政區經濟與經濟區經濟的關係
第四節 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分析
一、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一般概念
二、 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內涵、目標和原則
三、 長三角地緣經濟關係的總體測度
四、 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有利條件
五、 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障礙
第五節 推進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本思路
一、 加速長三角區域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
二、 加速長三角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
三、 加速長三角區域產業發展一體化
四、 加速長三角區域城市發展一體化
五、 加速長三角區域信息一體化
六、 加速長三角區域政策制度一體化
第十二章 經理股權激勵機理的區域實證分析
第一節 經理股權激勵概述
一、 經理的內涵界定
二、 經理股權激勵的內涵界定
三、 經理股權激勵的意義
四、 經理股權激勵研究回顧與綜述
第二節 經理股權激勵的多階段動態博弈分析
一、 股權激勵的治理思路分析
二、 博弈模型假設
三、 關於博弈模型的說明
四、 採用逆推法分析博弈模型
五、 博弈模型的進一步推論
第三節 浙江上市公司經理股權激勵的實證分析
一、 對浙江經理持股激勵現狀的總體考察
二、 研究假設
三、 模型描述與變數定義
四、 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五、 小結與建議
第四節 浙江上市公司經理股權激勵的對策分析
一、 強制性持股激勵效果的比較分析
二、 強制性持股激勵的制度設計
三、 關於強制性持股激勵的幾點說明
第十三章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第一節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研究概述
一、 研究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二、 收入分配差距的相關概念
三、 收入分配的相關理論
四、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研究概述
第二節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現狀
一、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變動的階段性分析
二、 城鄉消費差距分析
第三節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
一、 適當收入差距的積極影響
二、 過大收入差距的消極影響
第四節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
一、 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體制
二、 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
三、 城鄉分割的財稅體制
四、 滯後的農村教育
五、 薄弱的農村社會保障
六、 農業的弱質性
第五節 縮小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對策
一、 轉變二元經濟結構
二、 改革戶籍制度,消除戶口壁壘
三、 統一城鄉財稅制度,加大農業投入
四、 加大農村教育投入
五、 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六、 提高農業效益,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
主要參考文獻
一、 著作類參考文獻
二、 論文類參考文獻
三、 外文類參考文獻
父親的激勵與這本書——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