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是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由雲南、廣西、貴州三省20多個民族的優秀兒女組成的,戰鬥在西南邊疆,極具代表性的一支敵後人民武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
  • 時期:解放戰爭時期
  • 類型:敵後人民武裝
  • 地區:西南邊疆
歷史沿革,組織架構,構成,

歷史沿革

1947年11月,粵桂邊工委領導人周楠、莊田按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指示,撤銷了粵桂邊工委,組建桂滇邊工委,改向桂滇邊發展。
194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決定將桂滇黔邊的人民游擊武裝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
邊縱一支隊和羅盤支隊在百色與野戰軍會師邊縱一支隊和羅盤支隊在百色與野戰軍會師
1949年1月1日,在三大戰役即將勝利結束之際,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部命令將戰鬥在桂滇黔邊的自救軍第一縱隊,廣西左、右江地區、靖鎮區、黔西南和滇東南部分地區的游擊部隊,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桂滇黔邊縱隊。
1949年7月19日,在雲南省硯山縣的阿猛召開桂滇邊工委、雲南省工委合併擴大會議,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區黨委將桂滇黔邊縱隊和滇南、思普、滇東北、滇中、滇西北、滇西、滇北的游擊部隊,統一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由莊田任司令員,林李明任政委,朱家璧任副司令員,鄭伯克任副政委,黃景文任參謀長,張子齋任政治部主任。
解放軍繼續南下,追殲南逃國民黨殘部。解放軍繼續南下,追殲南逃國民黨殘部。
1949年9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九支隊在寧洱正式成立。
1950年春,滇桂黔3省全境解放,根據上級的命令,四兵團和滇桂黔邊縱隊奉命合編為雲南軍區,邊縱所屬各部隊逐步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雲南軍區、廣西軍區和貴州軍區的17個軍分區。
1950年1月12日,中共廣西省委、廣西軍區發出“整建地方武裝的指示”。桂西區指揮部所屬部隊奉命陸續集中整編,分別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軍區百色、武鳴、宜山軍分區獨立團和各縣縣大隊、區中隊,成為我軍地方武裝。
解放軍野戰部隊馳援昆明解放軍野戰部隊馳援昆明
1950年2月,第十支隊第四十六團先編為蒙自軍分區獨立團,後又整編為雲南軍區基幹第一團,第四十七團編為宜良軍分區基幹團,各縣護鄉團和大隊,整編為縣公安隊。
1950年3月,根據云南軍區命令,邊縱獨立第二團和第一支隊整編,組編為武定軍分區。分區司令員林傑、政治委員梁家、副司令員孫太甲、參謀長李鴻基、政治部主任李曉儂、後勤處長楊林,下轄兩個團。第二支隊奉命整編,大批幹部轉業到地方工作,留隊人員編入宜良軍分區機關和新一團。撤銷羅盤指揮部和滇桂黔邊縱隊第三支隊,所屬部隊分別編入雲南、貴州、廣西省軍區所屬軍分區。第六支隊主力及所屬地方團隊也先後精減整編入曲靖軍分區、昭通警備區及專署公安處和各縣公安隊。3月8日,第八支隊的三十六團、三十七團、三十八團、警衛營及暫編總隊合編為楚雄軍分區主力團。同時抽調730餘名幹部戰士,組建縣公安隊,移交地方公安機關領導。編餘人員,有些轉業地方政府工作,多數復員還鄉參加經濟建設。江支隊各主力團、獨立營、獨立大隊,奉廣西軍區命令進行整編。第三團、第七十四團整編為廣西軍區獨立第十團。第七十五團一營整編入廣西軍區獨立第九團,一營編入獨立第十團。原粵桂邊縱隊第三支隊第二十三團,以及左江各縣獨立營、獨立大隊,也先後編入龍州軍分區下屬各縣大隊,部分指戰員轉業地方,成為地方黨政骨幹。
從廣西進軍雲南的37師從廣西進軍雲南的37師
奇襲蒙自機場奇襲蒙自機場
1950年4月1日,遵照雲南軍區指示,以獨立第一團為基礎,組建玉溪軍分區。奉雲南軍區命令,以第四支隊為基礎,整編為雲南文山邊防區部隊,第三十一團、三十二團整編為文山邊防區獨立一團,團長張崇文,政委梁濤明,副團長李武,參謀長李彰慈,政治處主任馬丁;三十五、三十七團整編為文山邊防區獨立二團,團長周劍華,政委肖屏,政治處主任向克勤。第七支隊司令部、政治部人員轉業到地方工作,各團就地劃歸十四軍各師指揮。6月,三十一團改編為保山邊防區基幹團,第三十二團為大理分區獨立營,第三十四、三十五團為麗江軍分區基幹團,騎兵大隊為十四軍軍直騎兵大隊,編餘人員大部分轉業到地方工作。第九支隊奉命成立思普邊防區,支隊所屬部隊編為邊防區基幹一團、二團。

組織架構

莊田為司令員,林李明為政委,朱家璧為副司令員,鄭伯克為副政委,黃景文為參謀長,張子齋為政治部主任。

構成

  •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一支隊
1949年8月,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桂滇黔邊縱隊第一支隊改稱滇桂黔邊縱隊第一支隊,支隊下轄兩個團。1949年9月3日,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滇桂黔邊縱隊第一支隊與第三支隊合編為第一支隊,支隊下轄3個主力團,約4000人,司令員林傑,政委梁家。原一支隊第一團和原三支隊第25團第一營編為第十五團;原第一支隊第七團和三支隊第二十五團第三營編為第十六團;原三支隊第二十三團與尋甸游擊大隊編為第十七團。
  •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二支隊
1949年8月,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桂滇黔邊縱隊第二支隊改稱滇桂黔邊縱隊第二支隊。司令員何現龍,政委祁山。支隊下轄第十二團、第十三團和第十四團3個主力團共3900餘人,以及護鄉第一、二團。10月,又組建護鄉第三團。
  •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三支隊
1949年8月下旬,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擴大會議決定,桂滇黔邊縱隊第三支隊改稱滇桂黔邊縱隊第三支隊,司令員黃景文,政委許南波,下轄第二十三團、第二十五團。9月3日,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第三支隊與第一支隊合編為第一支隊,原三支隊領導機關編為一支隊領導機關,二十三團改為十七團,二十五團兩個營分別編入十五團、十六團各1個營,團部編入十六團,原二十三團七連編入縱隊警衛營。
  •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三支隊(羅盤支隊)
1949年8月,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桂滇黔邊縱隊第三支隊(羅盤支隊)改稱滇桂黔邊縱隊羅盤支隊,司令員楊江,政委劉清。9月,第三支隊與第一支隊合併後,羅盤支隊亦稱第三支隊。支隊下轄第二十一團、二十二團、二十四團、師宗護鄉獨立團、平彝游擊團、盤縣游擊團、興義游擊團、安龍游擊團和盤北游擊第六、七、八支隊,總計5000餘人。但羅盤指揮部的機構還一直存在。
  •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四支隊
1949年8月,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撤銷滇東南指揮部,開廣地區的武裝部隊整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第四支隊,司令員廖華、政委饒華。支隊下轄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五、三十七團和警衛團(1950年1月,三十三團編入三十一團)。
  •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六支隊
1949年8月1日,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滇東北地委在宣威落水洞召開會議,正式宣布將永昆支隊與宣威支隊、霑益支隊合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第六支隊,司令員高懷,政委李德仁。支隊下轄第五十二團、第五十四團和第五十六團3個主力團共3000餘人,以及宣威護鄉團、金澤護鄉團、曲馬沾游擊團、霑益護鄉團、暫編三十二團和威寧游擊團。
  •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
1949年6月上旬,滇西工委將分散在滇西北13個縣,擁有4500餘人、3400多支槍的人民武裝分別集中在沙溪、牛街、蘭坪三地進行整訓,整訓後組成“人民自衛軍”。9月9日,滇西工委在劍川召開黨政軍幹部代表會議,貫徹滇桂黔邊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將人民自衛軍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司令員兼政委黃平。支隊下轄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團等6個主力團和1個騎兵大隊共6700餘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八支隊
1949年8月,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人民自衛團改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第八支隊,並任命李鑒洲為司令員,陳家震為政委。9月10日,陳家震在鹿窩召開的軍民大會上宣布了邊區黨委的決定,但因國民黨軍隊和地方保全團進犯滇西根據地,人民自衛團執行戰鬥任務,未能及時改編。12月中旬,人民自衛團集中在祥雲下莊整編,正式改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第八支隊。支隊下轄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團和警衛營,共3000餘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九支隊
1949年9月12日,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的決定,雲南人民討蔣自衛軍第二縱隊(除挺進支隊外)奉命整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第九支隊,司令員余衛民,政委張華俊。支隊下轄第四十一團、第四十二團和第四十三團3個主力團和瀾寧整訓總隊、車佛南整訓總隊、鎮江整訓總隊、鎮源整訓總隊和景東整訓總隊5個整訓總隊,約7000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十支隊
1949年6月下旬,岳世華、馬仲明率桂滇黔邊縱隊第二支隊第十二團到元江窪垤,與雲南人民討蔣自衛軍第二縱隊挺進支隊會師。7月1日,在窪垤建立滇南支隊,8月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改稱滇桂黔邊縱隊第十支隊,司令員黃建涵,政委岳世華。支隊下轄兩個主力團,共2500餘人。原雲南人民討蔣自衛軍第二縱隊挺進支隊改編為第四十六團,原桂滇黔邊縱隊第二支隊第十二團改編為第四十七團。
1949年10月下旬,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的決定,左江指揮部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左江支隊司令部、政治部。司令員莫一凡,政委黃嘉。原左江部隊第三團整編後,有500餘人槍,原左江部隊第七十四團整編後,有600餘人槍,右江上游區指揮部主力團編為左江支隊第七十五團,600餘人槍,左江各縣獨立營、大隊也相繼進行擴充整訓。至年底,左江支隊共擁有第三團、第七十四團和第七十五3個主力團,19個獨立營、縣大隊,共6300餘人槍。
  •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右江支隊(桂西區指揮部)
1949年9月10日,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桂西區指揮部,指揮員趙世同,政委周中平(區鎮)。原來的各游擊隊於九十月間進行整編,先後成立第八十三、八十五、八十八3個主力團,平治、都安、武鳴3個縣獨立團,第三、第十兩個支隊,以及10個縣的獨立大隊,西山辦事處直屬營、民運工作團和第一、第二、第三3個武工隊。各部隊整編後,按照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原則,建立、健全黨組織和政治工作制度,開展短期的軍政訓練,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到解放前夕,全區共有脫產武裝5800餘人,民兵10000餘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獨立第一團
1949年6月,峨山游擊隊經過發展壯大,發展成為滇中游擊隊。8月下旬,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滇中游擊隊歸入滇桂黔邊縱隊系列,被命名為獨立第一團(又稱滇中獨立團),團長董治安,政委溫宗姜,全團共1000餘人,此外滇中各縣護鄉團也歸獨立第一團領導。
  •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獨立第二團
1950年1月10日,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的決定,以安(寧)祿(豐)羅(茨)游擊大隊、邊縱第三支隊第二十五團游擊大隊、祿(勸)武(定)祿(豐)羅(茨)游擊大隊及祿(豐)羅(茨)游擊大隊為基礎,在武定整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獨立第二團(又稱滇北獨立團),代團長馬英,政委王元昌,全團共1700餘人,下轄3個營,1個政工隊,1個機槍排,1個警衛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