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師考試·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思想政治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公·教師考試·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思想政治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公版·2013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思想政治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結合高級中學學段的教學特點,構架起以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四個模組有機結合的龐大知識體系,是一本專門針對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思想政治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的複習教材。本教材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從最基本、最重要的考點出發,深入淺出地向考生講解各個知識點,使考生對知識點有足夠透徹的印象和理解,從而爛熟於心。真正地使考生一書在手,知識盡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公•教師考試•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思想政治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頁數:256頁
  • 開本:16
  • 定價:36.00
  • 作者: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04678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3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思想政治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是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相關專家在深入研究歷年教師資格考試真題及最新考試大綱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本教材,從考試大綱出發精心提煉考點,幫您明確複習重心;深入研究具有高針對性的複習策略,助您準確聚焦考點複習方式;合理安排緊密契合考點的知識梳理,幫您全面掌握相關複習理論;完美結合精彩的考題再現,助你突破思維瓶頸、零距離體驗考場;適時搭配強化訓練,全面滿足您的複習要求。讓你真正一書在手,考試無憂。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學科知識
第一章經濟生活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
考點聚焦(2)
第一節貨幣與商品(2)
考點梳理(2)
一、貨幣(2)
(一)貨幣的產生及本質(2)
(二)貨幣的基本職能(3)
二、商品的基本屬性(4)
(一)商品二因素和勞動二重性(4)
(二)價值規律(4)
(三)價格變動的規律(4)
(四)價格變動對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影響(4)
三、信用工具和外匯(5)
(一)信用工具(5)
(二)外匯及匯率(6)
第二節生產與消費(7)
考點梳理(7)
一、消費的制約因素(7)
二、消費心理(7)
三、生產與消費的關係(7)
第三節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8)
考點梳理(8)
一、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8)
(一)基本概念(8)
(二)形成依據(9)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9)
(一)市場經濟的特點和要求(9)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10)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10)
(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10)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10)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10)
(二)如何促進國家經濟發展(11)
第四節企業與勞動者(12)
考點梳理(12)
一、公司的類型、經營與發展(12)
(一)公司的類型(12)
(二)公司的經營與發展(12)
二、勞動與就業(12)
(一)勞動是勞動者腦力和體力的支出,是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創造活動(12)
(二)就業是民生之本(12)
第五節投資與理財(13)
考點梳理(13)
一、投資概念及特點(13)
二、我國的商業銀行(14)
三、股票(14)
四、債券(14)
五、保險(14)
第六節財政與稅收(15)
考點梳理(15)
一、國家財政收入的分配(15)
(一)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15)
(二)我國財政的作用(15)
二、個人收入的分配(16)
(一)我國的分配製度(16)
(二)效率與公平的關係(16)
三、徵稅與納稅(16)
(一)稅收及其種類(16)
(二)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16)
第七節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18)
考點梳理(18)
一、經濟全球化的概念(18)
二、對外開放的概念、內容、基本原則(18)
三、國際間經濟競爭與合作(19)
(一)國際經濟合作的特點(19)
(二)國際經濟合作發展新特點(19)
(三)面對國際間經濟競爭與合作的對策(19)
強化訓練(20)
第二章政治生活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3)
考點聚焦(23)
第一節政治學知識(23)
考點梳理(23)
一、政治的內涵(23)
二、民主(24)
(一)民主的內涵(24)
(二)馬克思主義的民主觀(24)
三、公民的政治權利(24)
(一)公民(24)
(二)公民權(24)
(三)公民的政治權利(24)
四、公民的政治參與(25)
(一)政治參與的內涵及制約因素(25)
(二)政治參與的方式(25)
五、政府(25)
(一)政府的含義(25)
(二)政府職能(25)
(三)政府權威(25)
(四)對政府權力的制約與監督(25)
第二節我國的國家制度(26)
考點梳理(26)
一、人民民主專政制度(26)
(一)我國國家性質(26)
(二)人民民主專政含義(26)
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7)
三、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27)
(一)公民的政治權利(27)
(二)公民的政治義務(28)
(三)公民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應遵循的原則(28)
(四)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和方式(29)
第三節我國政府的職能(31)
考點梳理(31)
一、我國政府職能的主要內容(31)
(一)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31)
(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31)
(三)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31)
(四)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31)
二、我國政府履行職能的表現和作用(31)
三、我國政府的責任(31)
四、我國公民向政府求助的主要途徑(32)
五、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和監督(32)
(一)行政監督體系(32)
(二)政府接受監督的意義(32)
第四節我國的政治制度(33)
考點梳理(33)
一、我國的政黨制度(33)
二、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33)
三、我國的基層民眾自治制度(33)
四、我國的宗教政策(34)
五、人民法院(34)
六、人民檢察院(34)
七、國家主席(34)
第五節國際與外交(35)
考點梳理(35)
一、國際政治與國內政治(35)
(一)聯繫(35)
(二)區別(36)
二、國際政治格局(36)
三、主權國家(36)
四、國際組織(36)
(一)含義(36)
(二)分類(36)
(三)特點(37)
五、我國的外交政策(37)
強化訓練(38)
第三章文化生活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42)
考點聚焦(42)
第一節文化及其影響(42)
考點梳理(42)
一、文化學(42)
(一)文化學的內涵(42)
(二)文化學的發展歷程(42)
二、文化的內涵(43)
(一)文化的概念(43)
(二)文化的屬性(43)
(三)文化的功能(44)
(四)文化的變遷(44)
三、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係(44)
四、文化對人的影響(45)
(一)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45)
(二)全面理解文化對人的影響(45)
第二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46)
考點梳理(46)
一、文化的多樣性(46)
(一)含義(46)
(二)表現(46)
二、文化的傳播(46)
(一)含義(46)
(二)途徑、分類及媒介(47)
三、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關係(47)
(一)文化繼承與發展的含義(47)
(二)兩者關係(47)
四、文化創新(47)
(一)根本目的(47)
(二)根本要求(47)
(三)基本特徵(48)
第三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49)
考點梳理(49)
一、中華文化(49)
(一)重要特徵(49)
(二)生命力表現(49)
(三)包容性表現(49)
二、中華民族精神(49)
(一)含義(49)
(二)愛國主義(50)
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50)
(一)含義(50)
(二)根本任務(50)
(三)基本方針(50)
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50)
強化訓練(51)
第四章生活與哲學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56)
考點聚焦(56)
第一節哲學的基本問題(56)
考點梳理(56)
一、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56)
二、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57)
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57)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58)
第二節馬克思主義哲學(59)
考點梳理(59)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59)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60)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61)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61)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62)
(三)毛澤東思想概論(62)
(四)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62)
(五)科學發展觀(63)
第三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67)
考點梳理(67)
一、世界的物質性(67)
(一)馬克思主義物質觀(67)
(二)物質與運動,運動與靜止,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68)
(三)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和能動性(68)
(四)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69)
二、世界的聯繫、發展及其規律(71)
(一)世界的普遍聯繫(71)
(二)世界的永恆發展(71)
(三)聯繫和發展的基本環節(72)
(四)聯繫和發展過程中的基本規律(74)
(五)唯物辯證法的要求(78)
三、認識的本質和過程(79)
(一)人的實踐(79)
(二)實踐與認識的關係(81)
(三)認識的本質(81)
(四)認識的發展過程(81)
四、真理與價值(84)
(一)真理(84)
(二)價值(86)
五、人類社會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88)
(一)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88)
(二)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89)
(三)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91)
(四)人民民眾是歷史的創造者(92)
強化訓練(93)
第五章法學基礎理論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97)
考點聚焦(97)
第一節法學的基礎理論(97)
考點梳理(97)
一、法律及其特徵(97)
二、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98)
三、法治和法制(98)
(一)法治(98)
(二)法制(98)
第二節憲法的基本知識(99)
考點梳理(99)
一、憲法的概念和特徵(99)
二、憲法規定我國的基本制度(99)
(一)國體(99)
(二)政體(99)
(三)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99)
(四)民族政策(99)
(五)政黨制度(100)
(六)基本經濟制度(100)
三、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100)
(一)基本權利(100)
(二)基本義務(100)
四、我國的國家機構(100)
(一)國家權力機關(100)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01)
(三)國家行政機關(101)
(四)國家軍事機關(101)
(五)國家審判機關(101)
(六)國家檢察機關(102)
第三節重要法律法規(102)
考點梳理(102)
一、民法的概念(102)
(一)民法概念(102)
(二)民法的特徵(103)
二、民事權利和責任(103)
(一)民事權利與義務(103)
(二)民事法律責任(104)
(三)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105)
三、契約的訂立和履行(105)
(一)契約(105)
(二)勞動契約(106)
四、勞動法(108)
(一)勞動法概述(108)
(二)勞動法規定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108)
(三)勞動法的其他相關規定(109)
五、反不正當競爭(109)
(一)不正當競爭行為(109)
(二)法律責任(110)
六、婚姻與家庭(110)
(一)確定婚姻關係的法律程式(110)
(二)夫妻之間的財產關係及其他方面的權利與義務(110)
(三)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與義務(111)
七、繼承(111)
(一)概念(111)
(二)繼承開始(112)
(三)繼承的接受和放棄(112)
(四)繼承權的喪失(112)
八、未成年人保護法基本法條(112)
第四節法律訴訟(114)
考點梳理(114)
一、司法調解與行政複議(114)
二、行政訴訟的基本程式(114)
(一)行政訴訟管轄類別(114)
(二)舉證責任(115)
(三)行政訴訟程式(115)
三、民事訴訟的基本程式(115)
(一)起訴和受理(115)
(二)審理前的準備(116)
(三)開庭審理(116)
(四)訴訟中止和終結(116)
四、刑事訴訟的基本程式(117)
(一)公訴案件(117)
(二)自訴案件(118)
強化訓練(119)
第六章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21)
考點聚焦(121)
第一節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原則和內容(121)
考點梳理(121)
一、倫理與道德(121)
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121)
(一)核心(121)
(二)原則(122)
三、社會三大生活領域的道德(122)
(一)社會公德(122)
(二)職業道德(122)
(三)家庭美德(122)
第二節道德品質和道德修養(123)
考點梳理(123)
一、道德品質的構成要素(123)
(一)道德認識(123)
(二)道德情感(123)
(三)道德意志(124)
(四)道德信念(124)
(五)道德行為(124)
二、道德修養的方法(124)
三、社會主義榮辱觀(124)
(一)具體內容(124)
(二)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125)
四、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的關係(125)
強化訓練(126)
第二部分課程理論知識
第一章思想政治課程理論基本知識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30)
考點聚焦(130)
第一節思想政治學科理論概述(130)
考點梳理(130)
一、思想政治課程的性質(130)
二、思想政治課程的特點(131)
三、思想政治課程的功能(131)
第二節關於思想政治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標(132)
考點梳理(132)
一、高中政治課程的基本理念(132)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徵相統一(132)
(二)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相結合(132)
(三)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組(133)
(四)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與開放性(133)
(五)建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機制(133)
二、高中政治課程的課程目標(133)
(一)總目標(133)
(二)分類目標(133)
第三節思想政治課程的設計思想(134)
考點梳理(134)
一、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134)
二、思想政治課程的邏輯結構(135)
強化訓練(136)
第二章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淵實驗冤解讀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38)
考點聚焦(138)
第一節課程內容與實施(138)
考點梳理(138)
一、經濟生活(138)
二、政治生活(141)
三、文化生活(143)
四、生活與哲學(145)
五、關於選修模組(上)(148)
(一)科學社會主義常識(148)
(二)經濟學常識(149)
(三)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149)
六、關於選修模組(下)(150)
(一)科學思維常識(150)
(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識(151)
(三)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152)
第二節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形態(153)
考點梳理(153)
一、課程形態的定義(153)
二、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形態(154)
(一)綜合課程(154)
(二)課程呈現形式的多樣化(154)
第三節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結構(154)
考點梳理(154)
一、思想政治課程結構的內涵(154)
二、思想政治課程的文本結構(155)
(一)課程標準(155)
(二)教材(155)
三、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結構(156)
(一)理解“課程模組”的建構方式(156)
(二)必修課的基本框架及其設計思路(156)
(三)選修課程的基本框架及其設計思路(156)
第四節思想政治課程的實施建議(156)
考點梳理(156)
一、教學建議(156)
(一)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156)
(二)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156)
(三)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156)
(四)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157)
二、評價建議(157)
(一)評價要求(157)
(二)評價意義(157)
三、教科書編寫建議(158)
(一)鮮明地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求(158)
(二)把握內容標準的要求與編寫教科書的關係(158)
(三)發掘教科書引領教學活動的功能(158)
(四)滿足不同層次和類別學生使用的需要(158)
(五)倡導聯繫生活實際、活潑生動的呈現方式(158)
四、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議(158)
(一)豐富、拓展課程資源(158)
(二)主動開發課程資源(159)
第五節思想政治課程目標定位與教材解讀(159)
考點梳理(159)
一、《經濟生活》的目標定位與教材解讀(159)
(一)目標定位(159)
(二)教材解讀(160)
二、《政治生活》的目標定位與教材解讀(160)
(一)目標定位(160)
(二)教材解讀(161)
三、《文化生活》的目標定位與教材解讀(161)
(一)目標定位(161)
(二)教材解讀(162)
四、《生活與哲學》的目標定位與教材解讀(162)
(一)目標定位(162)
(二)教材解讀(162)
強化訓練(163)
第三部分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
第一章思想政治課教學概述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70)
考點聚焦(170)
第一節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基本理論(170)
考點梳理(170)
一、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理念(170)
(一)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170)
(二)積極主動開發課程資源(171)
(三)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171)
(四)轉變學習方式,開展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172)
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特點和規律(173)
(一)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特點(173)
(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規律(173)
第二節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組織形式和基本環節(175)
考點梳理(175)
一、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組織形式(175)
(一)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及其技能訓練(175)
(二)思想政治課課外實踐活動組織形式及其技能訓練(177)
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基本環節(178)
(一)組織教學及其技能訓練(178)
(二)導入新課及其技能訓練(178)
(三)講授新課(178)
(四)鞏固新課及其技能訓練(179)
(五)布置作業及其技能訓練(179)
強化訓練(180)
第二章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82)
考點聚焦(182)
第一節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準備(182)
考點梳理(182)
一、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目標(182)
(一)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目標體系(182)
(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目標的價值取向(183)
(三)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原則(183)
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對象分析(183)
(一)研究課程標準(183)
(二)鑽研教材(184)
(三)研究學生,進行學情分析(185)
三、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計畫及方案撰寫(186)
(一)制定教學計畫(186)
(二)撰寫教案(187)
(三)思想政治課程教案中幾個重點內容的設計(187)
四、思想政治課程現代教育技術運用(189)
(一)在備課中運用信息技術(189)
(二)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189)
第二節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過程設計(191)
考點梳理(191)
一、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過程的實質(192)
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過程最最佳化(192)
(一)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過程最最佳化的標準(192)
(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過程最最佳化設計原則(193)
三、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設計(193)
(一)教學設計的特點(193)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193)
(三)教學設計的內容(194)
(四)教學過程設計主要遵循的基本要求(194)
強化訓練(195)
第三章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及情境問題解決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97)
考點聚焦(197)
第一節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方法(197)
考點梳理(197)
一、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基本方法(197)
(一)講授法(197)
(二)談話法(198)
(三)討論法(199)
二、基於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選擇(200)
(一)基於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200)
(二)基於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202)
(三)基於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模式(204)
第二節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及問題解決(207)
考點梳理(207)
一、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情境創設(207)
(一)情境創設的定義(207)
(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情境創設的途徑(207)
(三)思想政治課程情境創設的基本類型(207)
(四)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情境創設需要注意的問題(208)
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問題解決(209)
(一)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問題解決的原則(209)
(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問題解決的辦法(209)
強化訓練(210)
第四部分教育教學評價理論知識
第一章思想政治課教學評價概述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14)
考點聚焦(214)
第一節思想政治課教學評價的一般理論(214)
考點梳理(214)
一、思想政治課教學評價的內涵、特點和理念(214)
(一)教學評價的內涵(214)
(二)教學評價的特點(215)
(三)教學評價的理念(215)
二、教學評價的基本程式和方法(216)
(一)思想政治教學評價的基本程式(216)
(二)思想政治教學評價的方法(217)
第二節思想政治課教學評價的功能及作用(219)
考點梳理(219)
一、教學評價的功能(219)
二、教學評價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發展的作用(220)
強化訓練(221)
第二章思想政治課學業評價方法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23)
考點聚焦(223)
第一節思想政治課學業評價的基本方法(223)
考點梳理(223)
一、過程學習的檔案袋評價(223)
(一)成長檔案袋具備的四個特徵(223)
(二)成長檔案袋的類型(224)
(三)成長檔案袋的優勢(224)
(四)成長檔案袋的局限性(224)
(五)成長檔案袋的創建(225)
二、表現性評價(226)
(一)表現性評價的優勢(227)
(二)表現性評價的內容(228)
(三)表現性評價的實施(229)
三、測試評價(230)
(一)考試形式(230)
(二)選擇測試方式的依據(231)
(三)政治試題的編制(231)
(四)試卷質量的評價(232)
第二節思想政治課學業綜合評價方式(234)
考點梳理(234)
一、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234)
(一)形成性評價的利弊(235)
(二)終結性評價的利弊(237)
(三)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237)
二、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238)
第三節教學評價標準與反思(240)
考點梳理(240)
一、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評價標準(240)
(一)有效的教學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240)
(二)有效的教學應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的過程(241)
(三)有效的教學應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學習材料、時間以及空間上的保障(241)
(四)有效的教學應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42)
(五)有效的教學必須關注學習者對自己以及他人學習的反思(242)
(六)有效的教學應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242)
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反思(243)
(一)教學反思的含義(243)
(二)思想政治課教學反思的階段(244)
(三)思想政治課教學反思的重點(245)
(四)怎樣反思思想政治課的教學(245)
強化訓練(248)
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課程體系(252)
中公教育全國分校一覽表(255)

文摘

著作權頁:



1.某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了一段反映城管暴力執法的視頻,意在揭露行政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用以說明依法行政的必要性。這一教學行為體現的思想政治課程理念主要是( )。
①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
②堅持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
③始終把知識教學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
④把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
【答案】A。解析: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1)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徵相統一;(2)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相結合;(3)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組;(4)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5)建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機制。③選項可以直接排除,④的表述是正確的,但在題乾中沒有體現。
2.依據思想政治課“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學生成長階段的特點相結合”的課程理念,在引用反應“城管暴力執法”的案例時,特別要注意( )。
A.反思性原則
B.正面導向性原則
C.人文性原則
D.綜合性原則
【答案】B。解析: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相結合,本課程要重視高中學生在心理、智力、體能等方面的發展潛力,針對其思想活動的多變性、可塑性等特點,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和各種生活關切的同時,恰當地採取釋疑解惑、循循善誘的方式,幫助他們認同正確的價值標準、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
3.思想政治課教學需要遵循哪些基本規律?
【答案要點】
(1)認識的漸進性規律。一次完整的認識,要經歷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而對事物的認識,也要經歷從淺入深的多次認識。這就是認識的漸進性規律。
(2)認識的曲折性規律。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會一成不變。很多時候,人們的思想認識會出現反覆。
(3)師生互動規律。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和推動的過程。師生互動的狀態與程度是決定教學活動效果的重要因素。
4.我國新型師生關係的特點是什麼?
【答案要點】
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人具有非常優異的先天‘潛能’教育無需也不應該用指導性的方式向學生灌輸什麼,這樣會壓抑‘潛能’的自然實現,適得其反。

序言

前言
2011年10月,教育部師範教育司、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了《中國小和幼稚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試行)》。該標準發布後,教師資格考試打破了以往各地分別組織考試的形式,全國統一組織考試成為定式。
為幫助廣大考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考試成績,中公教育教師考試研究院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組織相關專家深入研究考試大綱和命題趨勢,精心編寫了這套“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
本套教材共71本圖書,包括廣受考生歡迎的16本公共科目輔導用書,及55本專業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輔導用書。本套教材涵蓋了教師資格考試大綱所規定的所有科目,包括幼稚園系列7本,國小系列7本,中學系列57本。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實現了以下幾個目標:
1.依據大綱,緊扣真題
2012中公版的教師資格考試叢書因嚴格依據新大綱編寫,深受廣大考生的歡迎,銷量居高不下。2013年,我們深入分析了2012年全國統考試題,繼續秉承兩個編寫標準,即“依據大綱內容”和“緊扣真題考點”,做到了立足現在,展望未來。
2.囊括考點,突出重點
全書以考試大綱為根本依據,100%覆蓋了教師資格考試的所有考點、能力要求和題型類別,使考生一書在手,考點全有,達到複習有方案、記憶有方向、解答有依據、挑戰有希望的目標。同時,我們總結了考試中的高頻考點和考試難點,並深入細緻地進行了講解,助力考生贏取更高分數。
3.理清規律,精準預測
中公教育教學與研發專家結合多年輔導與教學經驗,在本書中深入細緻地分析了教師資格考試的命題原理、命題趨勢和考查重點,對2013年命題新態勢進行了科學預測,並對考生的複習方法和複習技巧進行了點撥,使考生複習更有前瞻性和針對性。
4.強化訓練,切實提分
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掌握考試中的重點、難點、高頻考點,我們在教材中添加了“考題再現”,穿插了大量的真題、模擬題,並在每章之後增加了“強化訓練”。通過以上兩部分的添加,一方面可以強化考生對考點的掌握,另一方面覆蓋了教師資格考試的所有題型,以提高考生解題技巧。
5.內容完備,體系健全
本套圖書以筆試和面試為經緯線,結合幼稚園、國小、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不同學段的特點,架構起以《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育知識與能力》,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各專業課的筆試教材,及《幼稚園面試一本通》、《國小面試一本通》、《中學面試一本通》的面試教材有機結合的龐大體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相信各位考生在本系列圖書的幫助下,一定可以通過自己辛勤的努力,披荊斬棘,圓自己的三尺講台之夢。
2013年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