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紫菀木(原變種)

中亞紫菀木(原變種)產於青海、甘肅、寧夏和內蒙古;蒙古南部也有。生於草原或荒漠地區的一種植物。花果期7-9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亞紫菀木(原變種)
  • 拉丁學名:Asterothamnus centraliasiaticus Novopokr. var. centraliasiaticu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桔梗目
  • 菊科
  • 亞科管狀花亞科
  • 紫菀族
  • 紫菀木屬
  • 中亞紫菀木
  • 分布區域:青海、甘肅、寧夏和內蒙古
  • :20-40厘米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株
多分枝半灌木,高20-40厘米。
根狀莖粗壯,徑超過1厘米,莖多數,簇生,下部多分枝,上部有花序枝,直立或斜升,基部木質,堅硬,具細條紋,有被絨毛的腋芽,外皮淡紅褐色,被灰白色短絨毛,或後多少脫毛,當年生枝被灰白色蜷曲的短絨,後多少脫毛,變綠色。
葉較密集,斜上或直立,長圓狀線形或近線形,長 (8) 12-15毫米,寬1.5-2毫米,先端尖,基部漸狹,邊緣反卷,具1明顯的中脈,上面被灰綠色,下面被灰白色蜷曲密絨毛。
頭狀花序較大,長8-10毫米,寬約10毫米,在莖枝頂端排成疏散的傘房花序,花序梗較粗壯,長或較短,少有具短花序梗而排成密集的傘房花序;總苞寬倒卵形,長6-7毫米,寬9毫米,總苞片3-4層,覆瓦狀,外層較短,卵圓形或披針形,內層長圓形,頂端全部漸尖或稍鈍,通常紫紅色,背面被灰白色蛛絲狀短毛,具1條紫紅色或褐色的中脈,具白色寬膜質邊緣。外圍有7-10個舌狀花,舌片開展,淡紫色,長約10毫米;中央的兩性花11-12個,花冠管狀,黃色,長約5毫米,檐部鐘狀,有5個披針形的裂片;花葯基部鈍,頂端具披針形的附片;花柱分枝頂端有短三角狀卵形的附器。
瘦果長圓形,長3.5毫米,稍扁,基部縮小,具小環,被白色長伏毛;冠毛白色,糙毛狀,與花冠等長。
花果期
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草原或荒漠地區。

分布範圍

產於青海、甘肅、寧夏和內蒙古;蒙古南部也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