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染污無知

不染污無知

不染污無知,即以其性非染污,故稱不染污,而於佛法等諸義類差別未能了知,故稱無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染污無知
  • 外文名:aklis!t!a^jn~a^na
  • 性質:梵
  • 又稱:不染無知
不染污無知(梵aklis!t!a^jn~a^na)
又稱不染無知,或不染愚。與「染污無知」合稱二無知。即以其性非染污,故稱不染污,而於佛法等諸義類差別未能了知,故稱無知。亦即雖有此無知,但內心不為煩惱所染,故云。《大毗婆沙論》卷九十九雲(大正27‧ 511b)︰「諸無知略有二種︰一者染污,阿羅漢已無;二者不染污,阿羅漢猶有。」
關於不染污無知之體,大乘系以無明為其體,如《大乘起信論義疏》卷下(上)雲(大正44‧189c)︰「雜心雲︰如來斷除二種無知。一者斷染污,二者斷不染污。染污無知即是五住性結煩惱,不染污無知即是事中無明之心。準驗斯等當知,以彼五住性結為煩惱障,事中無知以為智障。」《俱舍論光記》卷一論不染污無知之體時,先將《婆沙》等諸論所說判分為十一種,即︰(1)以未成佛以來鈍異熟無記心心所法為體,(2)以未成佛以來鈍四無記心心所法為體,(3)以未成佛以來自性無記心心所法為體,(4)以未成佛以來鈍眾同分為體,(5)以不自在為體,(6)以非得為體,(7)以不勤求不聽聞不數息等心心所法為體,(8)以智無為體,(9) 以心心所法所有之習氣為體,(10)以令心心所法不自在轉之習氣為體,(11)以一切煩惱習氣為體。
書中對此十一種體,加以一一難破,並出自義,謂不染污無知系以未成佛已來所有一切有漏無染之劣慧為體。在三性中,通於善及無覆無記。菩薩於金剛喻定現在前時,頓時盡斷 [P885-b] 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