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周

不服周

不服周是一個漢語辭彙,是湖北人說話的特色辭彙,據考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常用於不服氣和不甘心的時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服周
  • 歷史:2000多年
  • 流行地區:湖北
  • 拼音:bù fú zhōu
  • 套用場景:不服氣和不甘心的時候
  • 性質:特色辭彙
解釋,來源一,來源二,

解釋

湖北人說話有自己的特色辭彙和用語,在遇到不服氣和不甘心的時候,習慣說一句“不服周”。比如“老子就是不服周”、“個板馬,你不服周?”,這個“不服周”的辭彙,出現在湖北多地方言中,據考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來源一

商朝自帝乙始,南阻楚國,北嚇周國,至商末,商朝國力大衰,禮崩樂壞,周遂聯盟楚國,共拒商朝,同時,周聯絡西北各部,準備伐商。
楚國在周國伐商之初,尚牽制商軍,支援周,牧野之戰後,楚國見到周的強大,漸漸中立,甚至支援商王,因此引起周的憤恨,埋下了千年的仇怨。
周得天下後,僅僅封楚國為子爵,對於楚,周始終懷恨在心,而對於周,楚國也始終若即若離
其後數百年,周盛於北而楚興於南,雙方相安無事
周昭王時,楚國基本併吞南方,頻頻用兵於南方周的屬國,周王大怒,召集天下軍隊,大戰於楚,最終,周朝聯軍敗於漢水,周王溺斃。周敗,不敢用兵於楚,於南方封申、鄧、息三國專事抗楚,自此,周、楚相安。但是楚國已經開始“不服周”了。周朝東遷 ,國勢衰敗,楚國併吞申鄧息三國,公然將戰火燒到鄭國邊境,並自稱為王,公然的不服周,欲取而代之,做中原諸國的領袖。
整個一個戰國時期,大部分戰爭就是圍繞楚國和秦國的紛爭而展開。 戰國之後,楚屈敗於秦,至此周、楚之間近千年的積怨遂告完結,但是不服周,卻被代代相傳,保留至今。而對於秦,楚國仍然不服氣,放出話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有楚懷王號令諸侯反抗暴秦、楚霸王項羽和劉邦的中原逐鹿,看來,楚國人從來是不肯服輸的,就是不服周。

來源二

西周初年,鄂國的故地被晉所並,遺族南遷到河南南陽北,仍叫鄂國(西鄂)。因被周王室征討,於西周中葉,又南遷到今湖北鄂州市城區東,仍叫鄂國(東鄂)。周厲王時期,鄂侯馭方反周,兵敗被俘,顯赫一時的鄂國從此滅亡。到現在為止,本地人都還有“不服周”這個方言,來表示“不服從”的意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