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內外因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其如飲食饑飽,叫呼傷氣……乃至虎狼毒蟲,金瘡踒折,疰忤附著,畏壓溺等,有背常理,為不內外因。”實際上亦屬致病外因的範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內外因
  • 出處:《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病因分類之一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三因學說”是宋代陳言在《內經》、《金匱要略》的基礎上,根據“千般災難,不越三條”為主導思想,撰寫《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提出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之二·三因論》曰:“六淫,天之常氣,冒之則先從經絡流入,內合於臟腑,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郁發,外形於形體,為內所因;其如飲食饑飽,叫呼傷氣,盡神度量,疲極筋力,陰陽違逆,及至虎狼毒蟲,金瘡踒折,疰忤附著,畏壓縊溺,有背常理,為不內外因。”陳氏“三因學說”傳承仲景之“三因學說”而有所發揮,明確了內外之別並指導辨證,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不內外因和內因、外因皆有相互影響的關係,如外傷感染常致發炎或破傷風等,藥物中毒能致肝壞死等。所以三因中任何一因都不是孤立的,在治療過程中,既要掌握全面性,又要發揮靈活性,隨時注意病情變化,全面考慮用藥。

中醫套用

1、不內外因致病
不內外因是既非內因也非外因對人體的侵害,其人或為飲食所傷,或因勞逸致病,至於痰飲、瘀血、結石者種種也。《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殃。”《素問·宣明五氣篇》曰:“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曰:“其如飲食饑飽,叫呼傷氣,盡神度量,疲極筋力,陰陽違逆,乃至虎狼毒蟲,金瘡、踒折、疰忤附著、畏壓溺等、有背常理,為不內外因”。古代醫家追尋形與神俱,終其天年,講究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現代社會,人們飲食、勞作無規律,飲食的質量得不到保證,抽菸、飲酒等不良習慣導致人體之內痰濕、瘀血、結石生成;沒有培訓狀態下進行戶外運動使人們易為蟲獸所傷或跌扑致傷。至於濫用藥物,亦是當今社會重大問題。
2、不內外因養生
(1)培養良好生活方式。勞逸致病包括過度勞累和過度安逸,過度勞累又包含勞力、勞神、房勞。人體的起居活動應順應自然界陰陽二氣的變更,順應人體臟腑氣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規律。現代社會,人們工作壓力大,長期熬夜,伏案工作,皆可導致亞健康狀態的產生,此時應注意勞逸結合,或短暫休息,或適度運動,調整整個身心狀態。至於驕奢淫逸,紙醉金迷皆不可取,應遠離此類生活方式,不可只圖一時之歡樂,引無窮之後患。
(2)注重健康飲食療法。飲食致病包括饑飽失常,飲食不潔,飲食偏嗜。中醫認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膏粱之變,足生大丁”。飲食節制問題十分重要,應講究科學性與營養性相配合。目前,我國營養師培訓已經步入正軌,如何正確的搭配食物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相信不久的將來,許多家庭都可以在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食物的合理搭配。目前,可以實行的健康飲食搭配包括葷素搭配,少食高嘌呤類食物,多食用粗纖維食物等等。另外,食療同樣可作為亞健康人群養生保健方法的選擇。藥膳既可食用又可治病,亞健康人群可根據不同的症狀食用相應藥膳。
(3)外慎蟲獸金刃所傷。蟲獸、金刃、跌打損傷皆為不內外因,與人類亞健康狀態息息相關。王琦將之歸為特稟質類。過敏體質患者,在未接觸特異性過敏原時,其形態特徵、神態、性格、聲息等均無異常表現。然而其發生過敏反應時,表現為對不同過敏原的親和性不同。如有的人對異種血清或蛋白、動物皮毛過敏,有的人則對微生物、寄生蟲、植物花粉或食物過敏,而有的人則對油漆、藥物、染料過敏。此時,可通過“治未病”的措施,採取益氣固表、涼血消風、調節過敏方法進行保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