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

下肢

下肢是指人體腹部以下部分。包括臀部、股部、膝部、脛部和足部。股部分前、內和後區,膝部分為前、後區,小腿部分前、外和後區,足部分踝、足背、足底和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肢
  • 外文名:lower limbs
  • 概念:指人體腹部以下部分
  • 部分成分肌腔隙血管腔隙
  • 分類:人體
概述,對比關係,基本結構配布,簡介,股三角,隱靜脈裂孔,收肌管,股內側區,股後區,膝後區,

概述

境界與分區
下肢與腹部的界線為骨性骨盆上口,下肢與盆部的界線為骨性骨盆的下口,下肢與脊柱區的界線為骶尾骨

對比關係

Nelaton線:側臥,髖關節半屈位。坐骨結節至髂前上棘的連線,稱Nelaton線。此線恰通過股骨大轉子尖,若大轉子尖向此線上方或下方移位,多見於髖關節脫位股骨頸骨折。Kaplan點:仰臥位,兩腿伸直併攏,兩髂前上棘處在同一平面,左、右大轉子尖經同側髂前上棘的延長線,正常情況下,兩線在臍上相交之點,稱Kaplan點。當髖關節脫位股骨頸骨折時,該點常移至臍下,且偏向健側。

基本結構配布

簡介

下肢是由骨、肌肉、血管神經及淺、深筋膜和皮膚形成的多層次鞘狀局部。可分為淺、深二層結構。淺層結構由皮膚和淺筋膜構成,在淺筋膜內有豐富的淺靜脈、淋巴管和皮神經。深層結構由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經和骨構成,並以血管神經及其行徑形成了若干重要局部結構及局部核心結構。
主要局部結構:肌腔隙血管腔隙
進入股前區的血管神經,通過二個腔隙即肌腔隙血管腔隙進入;然後集中於股前區的股三角區內;最後經隱靜脈裂孔進入股前區和腹前外側壁淺層;經收肌管進入膝後區
1、肌腔隙(英文名:lacuna m usculorum): 由腹股溝韌帶髂恥弓和髂骨圍成,內有髂腰肌及其淺面內側的股神經和其淺面外側的股外側皮神經。
2、血管腔隙(英文名:lacuna vasorum): 由腹股溝韌帶髂恥弓、腔隙韌帶和恥骨梳韌帶圍成,內有股動脈及其內側的股靜脈股管股管的開口為股環,其外為股靜脈,後為恥骨,僅前、內為韌帶,是擴大股管的部位。

股三角

股三角 (英文名:femoral triangle): 由腹股溝韌帶縫匠肌和長收肌圍成。內有股神經、股動脈股靜脈股鞘股管
(1)股動脈(英文名:femoral artery): 是股三角內的中心結構,有四大分支。向前發出三條動脈即:腹壁淺動脈、旋髂淺動脈和陰部外動脈。向後發出股深動脈,該動脈又發出旋股內、外側動脈和穿動脈,股動脈與股深動脈幾乎處於同一垂線上。
(2)股靜脈(英文名:femoral vein): 位於動脈內側,有四條屬支,與動脈的分支同名但歸屬有異。其前方為一支,即大隱靜脈。後方為三支,即股深靜脈、旋股內、外側靜脈。
(3)股神經(英文名:femoral nerve): 位於動脈的外側,立即分成多條肌支和皮支,其中有兩條神經一直伴動脈下行,即隱神經及其外側的股內側肌支。
(4)股鞘(英文名:femoral sheath): 為腹橫筋膜與髂筋膜向下延續包繞於股動、靜脈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長約3-4CM。股鞘內有兩條縱行的纖維隔,將鞘腔分為三部分:外側部容納股動脈,中間部分窩納股靜脈,內側部稱股管(圖1-8)。
(5)股管(英文名:femoral canal): 其前界為腹股溝韌帶及篩筋膜;後界為恥骨梳韌帶及恥骨肌筋膜;內側界為腔隙韌帶及股鞘內側壁;外側界為股靜脈內側的纖維隔。
神經、動脈和靜脈三者間的動態變化為:由原位的外、中、內關係,發展到前、中、後關係。即外側的神經向前,內側的靜脈向後,在三角的尖部,神經和血管呈前後一排,由前向後分別為:隱神經、股動脈股靜脈股深動脈、股深靜脈。因此,在三角尖部由前向後刺入,可同時損傷四條血管股動脈淺面無任何神經肌支跨過,沿股動脈切開,除切斷淺層的股前皮神經和隱神經外,無任何神經肌支受損。動脈的內側肌群由閉孔神經支配,其外側肌群由股神經支配,恥骨肌位於動脈內側,也由股神經支配,但該神經由動脈之深面通過。

隱靜脈裂孔

靜脈裂孔 (英文名:saphenous hiatus): 是由大隱靜脈穿經闊筋膜並鉤繞牽拉形成。有一條靜脈及三條動脈通過,血管周圍有大量的淋巴結大隱靜脈的五條屬支並不通過此裂孔。

收肌管

收肌管(英文名:adductor canal): 由股內側肌、縫匠肌、長收肌和大收肌圍成。進入收肌管者為:股動脈股靜脈和隱神經;通過收肌管者為:股動脈和股靜脈;途中穿出收肌管壁者為:隱神經和膝降動脈。

股內側區

局部核心結構:短收肌
股內側區有五塊肌肉,短收肌與該區的血管神經及肌肉關係密切。
短收肌前方為三塊肌肉,即恥骨肌、長收肌和股薄肌
後方為一塊肌肉,即大收肌。
由閉孔進入股內側區血管神經分別經短收肌淺、深面下行,即騎跨於該肌之上。

股後區

局部核心結構: 股二頭肌
股後區坐骨神經的通道,有三塊肌肉即股二頭肌半膜肌和半腱肌。其中股二頭肌坐骨神經相關密切。
坐骨神經(英文名:sciatic nerve): 行於股二肌長頭的深面,在股二頭肌上緣與臀大肌下緣之間,坐骨神經無肌肉覆蓋,為第一危險區
股二頭肌下緣坐骨神經仍無肌肉覆蓋,為第二危險區
坐骨神經行程中,自內側發出肌支至股二頭肌長頭、半腱肌半膜肌及大收肌的坐骨部,而股二頭肌短頭則由腓總神經支配。坐骨神經的內側部則為第三危險區
坐骨神經外側部無分支,故為安全區。

膝後區

主要局部結構:膕窩。
膝部分為前後兩區,後區是下肢血管神經匯集的局部,該區肌肉形成菱形窩即膕窩。
膕窩 (英文名:popliteal fossa): 是膝後區由諸肌肉形成的菱形局部。窩的上內側界為:半腱肌和半膜肌;上外側界為:股二頭肌;下內、外側界為腓腸肌內、外側頭。
在膕窩內有大量血管神經,由淺入深分別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膕靜脈、膕動脈。膕動脈因發出脛前動脈和腓動脈,故於脛神經的深面先跨其外側,然後再重返其內側下行,沿途發出大量分支形成膝關節網。脛神經由窩上角至下角,在上角處與腓總神經緊密相貼,在下角處有分支進入小腿三頭肌。腓總神經緊貼窩上外側界全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