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坑村(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佛曇鎮下轄村)

下坑村(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佛曇鎮下轄村)

下坑村(雅稱霞坑)是福建漳州漳浦縣佛曇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佛曇鎮東北部,南隔鴻儒江與岸頭村相鄰,東與下蘇、先鋒二村毗連,東北隔蘇山與東坂村接壤,西北隔大薈山與馬坪鎮林埭村交界,西與港頭村毗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坑村
  • 外文名稱:Xiakeng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漳州市漳浦縣佛曇鎮
  • 電話區號:0596
  • 郵政區碼:363208
  • 地理位置佛曇鎮東北部
  • 人口:80204人
  • 方言:閩南話
  • 車牌代碼:閩E
政區沿革,姓氏源流,經濟狀況及基本設施,名勝古蹟及風俗,古代人物,

政區沿革

下坑明代屬十七都石門下里,清代屬石門下保。民國初年為外東區佛曇鎮所轄。民國29年實行保甲制度,下坑屬佛曇鎮先鋒保所轄。解放初成立下坑鄉,屬第五區(佛曇區)管轄,1958年9月改為下坑生產大隊,歸佛曇公社管轄。1984年公社改為鎮,大隊改為村,轄下坑、田仔下、柑仔腳、石前4個自然村,全村共有1008戶,3891人。下坑社565戶,2204人;田仔下284戶,1099人;柑仔腳121戶,435人;石前38戶,153人。

姓氏源流

下坑為佛曇楊姓發祥地。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攻陷南宋都城臨安府(杭州),幼年的恭帝趙㬎及其母全太后(度宗的皇后)被挾北去,度宗的淑妃楊氏所生皇子趙 日 正 ,在淑妃弟楊亮節護衛下逃到永嘉(溫州),被從臨安逃出的大臣們擁到福州稱帝,改元景炎,尊淑妃為太后。亮節任處置使。在元軍追擊下,小朝廷以船隊南下,至泉州港,逢蒲壽庚降元,乃匆促離開泉州港,繼續航海南下。楊亮節帶三個兒子上岸辦事,未及同行,只得到漳州一帶沿海尋覓。到佛曇時聽說小朝廷已南下廣東,乃將患病的第三子楊盛寄養在佛曇,自己帶長、次二子到鷺島(今廈門),要覓船往廣東。聽說南宋小朝廷已敗亡,乃帶長、次二子往浯州(今金門)官澳,耕山漁海為生,在金門傳下眾多後裔。亮節第三子楊盛(謚世隆),居佛曇大薈山下,傳後裔於下坑,再傳到佛曇各角落及其他地方。

經濟狀況及基本設施

全村耕地1897畝,其中水田850畝,農地1047畝。蝦池2000畝,還有未開發的灘涂200畝。蝦池是改革開放以後所辟,發展了魚蝦養殖,村民開始走上致富之路。電視、電話已經普及,自用的機車有700多架,從事運輸的機車、拖拉機、機板車有數十架。機耕路開到山間園地。
蓉山國小,校園面積3000平方米,建教學樓兩座,有教室18間,建築面積1459平方米,設12班級,學生512人,教師13人。學童100%入學。

名勝古蹟及風俗

大薈山岩畫,為原始人類所遺留。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海日岩,古稱安德院,在大薈山山腰中部,為避暑勝地。
楊氏大房祠堂,明崇禎間建,背靠芙蓉山,面向鴻儒江,遠朝蓮花山,左有犁壁山,右有鷺鶿石,環境優美。
謝府元帥廟,每年正月十五在廟前“鬧元宵”。
每年端午節參加龍舟競渡,祭屈原

古代人物

楊守仁,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廣東副使。
楊一葵,守仁之子,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雲南左布政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