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打家什高蹺

上打家什高蹺

上打家什高蹺是一種古老的傳統舞蹈。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一種什麼樣的藝術形式。實際上,在天津市每年的春節或元宵秧歌大賽舞台上,人們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只是不知道它的“藝名”而已。 上打家什高蹺又名天津蹺,表演者雙足踩著木蹺作舞,由其中四名舞者用兩鼓兩鑼(或八人、四鼓四鑼)邊舞邊為全隊伴奏。

表演,特色,

表演


 上打家什高蹺的表演隊伍最少由14人組成:左排:陀頭(沙僧)、老座子(老太太)、青蛇、俊公子、傻媽媽、小鑼(武士)、挎鼓(黃天霸);右排:賣豆(紅孩)、樵夫(武松)、漁翁、白蛇、傻柱子、小鑼(丫環)、挎鼓(楊香武)。
上打家什高蹺表演程式不同於其他高蹺,普通蹺的高度可達到2、3米,在這么高的蹺上,藝人只能配以簡單的動作,所以不能稱之為“耍蹺”,只能叫“走蹺”。所謂上打家什高蹺,指的是在蹺上吹拉彈唱,蹺的高度一般為60厘米左右,藝人們穿著戲服,踩在木棒做成的蹺腿上,然後用繩子系在小腿上,以“老三點”伴著“行進步”打開場子;以“拉駱駝”的造型向觀眾致意;以“亂三點”伴著“逗群場”掀起小高潮;在賞心悅目的“雜耍點”伴著“下對子”之後,以快節奏的“亂鑼”伴著“二龍吐須”把表演推向高潮;最後,依次擺出“天、下、太、平”四個大字穩住陣腳“下會”(即,收場)。整個表演既突出表現各段特色,也串連成一個完整的程式。
上打家什高蹺上打家什高蹺

特色


上打家什高蹺備受觀眾的喜愛,演出時,只要耍蹺的藝人們在大道上一亮相,道邊圍觀的人群便不由自主地湧上前去跟著他們一起前進,這給交通部門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所以,幾乎在每一年春節的民眾文化活動中,上打家什高蹺都作為壓軸節目最後出場。目前,經我市申報,丹東上打家什高蹺已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