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丘腦

上丘腦

上丘腦位於丘腦後上方,構成第三腦室頂的周圍邊緣部分。包括松果體、韁三角、韁連合、丘腦髓紋和後連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丘腦
  • 外文名:epithalamus
  • 組成:腦髓紋、韁三角、韁連合、松果體
  • 功能嗅覺視覺
上丘腦的構成:,解剖結構:,與丘腦相關的疾病:,

上丘腦的構成:

上丘腦位於第三腦室頂部的周圍,包括松果體、韁三角和髓紋。①松果體:是一扁錐形小體,形如松子。位於兩上丘的中間,以柄借韁連合與後連合附著於第三腦室頂。松果體細胞能合成褪黑素,實驗證明它們能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所以松果體對性腺與生殖系統有抑制作用。切除松果體,或松果體腫瘤,可引起性早熟。褪黑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合成,在黑暗條件下旺盛,由於晝夜節律的改變,褪黑素的合成有節律性的周期性變化,而影響機體的生理周期,因而松果體與生物鐘有關。②韁三角:內含韁核,發出韁核腳間束終止於中腦的腳間核和某些中縫核,以及中腦網狀結構和中腦水管周圍中央灰質。③髓紋是一複雜纖維束,起於丘腦前核、隔核、外側視前區和蒼白球內側份,終於韁核。髓紋、韁核和韁核腳間束,可作為間腦至中腦的內臟傳出通路之一。

解剖結構:

1、上丘腦:
上丘腦是間腦一個分部,位於背側丘腦的後上方,包括韁三角、韁連合、丘腦髓紋、松果體和後連合。韁三角深方的韁核即低等動物的韁神經節。人類上丘腦並未隨生物進化獲得更大的發展。韁核及其聯繫主要屬於邊緣系統。丘腦髓紋延伸向後,終於膨大的韁三角。兩側韁三角在後方連合,即韁連合,其後方連線錐形的松果體。松果體屬於內分泌腺,種系發生起源於低等動物的頂眼。交感頸上神經節有纖維穿小腦幕終於松果體。松果體對光線敏感,與光照引起內分泌調節改變有關。
丘腦髓紋纖維的起源處較多,主要來自隔核、下丘腦外側區等,止於韁三角內的韁核,韁核與部分髓紋纖維跨過中線形成韁連合。韁核發出韁腳間束(後屈束),止於中腦腳間核和中腦被蓋背核。後者有纖維參加背側縱束,止於腦幹的內臟運動核和網狀結構。這是情緒活動和嗅衝動投向腦幹的一個通路,以影響內臟活動。
2、松果體:
松果體是一個不成對的結構,呈尖朝下,底朝上的錐形,長約5~8毫米,寬約4毫米,位於中腦兩個上丘之間的溝內,由許多大小不等的細胞團塊組成。網狀結締組織包圍細胞團塊,其中有許多血管。細胞團塊含有神經膠質和實質細胞。實質細胞的染色較淡,並有線粒體、色素粒和分泌顆粒。松果體是內分泌腺,分泌抗雄激素因素,有制止兒童性成熟的作用;並能分泌松果體激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
松果體又名腦上腺,位於間腦的後上部、胼胝體壓部和中腦上丘之間,是圓錐形小體,呈淡紅色,以細莖與間腦相連。莖分為上下二薄板,二板之間即第三腦室的松果體隱窩。松果體長為8~10mm,寬約6mm,厚約4mm,重約0.2g。人的松果體7歲時最發達,以後逐漸萎縮。松果體在種系發生上與作為光感受器的頂器關係密切,故認為它和感光有關。
松果體含有高濃度的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和褪黑激素。5-羥色胺儲存在神經末梢和松果體細胞突起的末端,去甲腎上腺素存在於交感神經及其末梢內,是一種神經遞質;神經興奮時,以胞吐形式放出。現如今已確定褪黑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垂體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

與丘腦相關的疾病:

丘腦綜合徵:
丘腦病變的病因以腫瘤和血管性疾病最為常見,可產生丘腦綜合徵。1906年,某些學者最早詳細描述了丘腦綜合徵(其實應為後外側丘腦綜合徵)。本組病徵主要病因為丘腦膝狀體動脈循環障礙。臨床上丘腦一側或雙側損傷會出現以下表現。
(一)對側偏身感覺減退:
由於丘腦外側核群特別是腹後核受損,可出現各種感覺均缺失。其特點為病灶對側肢體所有感覺均有障礙;深感覺和精細感覺損害重於淺感覺;軀體及軀幹的感覺障礙重於面部;嚴重的深感覺障礙可表現為感覺性共濟失調。
(二)對側偏身自發性疼痛:
對側偏身自發性疼痛也稱丘腦痛。為內髓板核和中央核受累所致,多表現為病灶對側肢體難以忍受和形容的持續性自發性疼痛。
(三)對側面部表情運動障礙:
丘腦損害時,由於丘腦至皮質下(錐體外系統)諸神經核的反射徑路中斷,病灶對側面部可出現分離性運動障礙,即當患者大哭大笑時,病灶對側面部表情喪失,但當患者做隨意動作時,面肌並無癱瘓表現。
(四)對側偏身不自主運動、意向性震顫或共濟失調:
由於丘腦外側核群病變使之與紅核、小腦、蒼白球的聯繫纖維受損害,出現舞蹈症或手足徐動症等,並可因手指的指劃運動而呈特殊的姿勢——丘腦手。
(五)情感障礙:
情感障礙是由於丘腦與邊緣系統的聯繫受損所致,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出現強哭或強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