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宋村

三里宋村

“著衣亭上花園塘,花園塘上打鑽丘,打鑽丘頭八角井,八角井上三步嶺,三步嶺頭銀杏樹,銀杏樹邊相府第。”這是一首在三里宋代代相傳的民謠。三里宋村,毗鄰62省道,從城區麵包車場乘平橋方向的中巴只需20來分鐘便可到三里宋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里宋村
  • 位置:台州市天台縣始豐街道
歷史沿革,人文古蹟,南宋古井,石質器具,相府第舊址,古建築,

歷史沿革

據該村村籍記載,三里宋村始建於唐元和年間,距今已近1000年歷史。南宋時,三里宋村是我縣縣城通往磐安的古商道咽喉之地,曾經繁華一時。相傳三里宋村在最盛大時達到長三里寬三里的面積。
今天,遭受了風風雨雨的三里宋村已看不出當年的繁華景象,但是歷史的痕跡已深深地烙印在三里宋的每一片土地上,烙印在每一位村人的心頭。今天的三里宋村部分已劃歸其他行政村,現在僅有三里的周長。
相傳在1000年前的唐元和年間,唐名相宋之孫封金吾大將軍(河南邢州南和人),愛台山幽勝,舉家遷至天台,從此在三里宋定居。
南宋時,該村出了一名大官宋之瑞,官至大理寺少卿,相當於現最高檢察院檢察長,三里宋因此也繁華一時。從延用至今的地名及不時出土的南宋文物等不難想像當年三里宋的顯赫。
三里宋村人始姓宋,相傳元末一族人為官獲罪,誅連九族,皇上敕令抄處,村人遂改宋姓虞,避世而居。如今,在三里宋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村民大多是當年宋虞氏家族的後裔,除了少數幾家雜姓外,大多數的村民都為虞姓。村民們至今恪守著傳承了近千年的倫理傳統,一些真實的生活場景細節令人恍若隔世。

人文古蹟

南宋古井

該村經常有花磚、青瓷、石刻等文物被人挖掘出土,我縣博物館收藏的青銅古劍、鼻煙壺就出土自三里宋。
在這些文物當中,至今仍在使用的南宋古井尤為世人矚目。三里宋村及毗鄰的塘下丁村的南宋古井共有4處,最遲發現的南宋古井是村民許尚瑤在1990年造房子挖地基時發現的,此井荒棄已久,深3.5米、直徑0.7米。這四口井中最深一處古井深達30多米,位於塘下丁村一村民的圍牆外。這些南宋古井都是由青磚圈砌成八角的模樣,即八角井,系南宋時期建井的顯著風格。

石質器具

路邊的南宋遺存物件,帶著泥土氣息的雕花構件、印著布紋的瓦片,含蓄的、隱匿的、驚艷的、濃淡相宜,回味無窮。一磚一瓦、一梁一柱、一窗一欞,都極富文化內涵。粉牆、黛瓦、井壁、門楣、石碾、窗欞……精美的雕鏤鐫刻無處不在,龍鳳、麒麟、雙喜、壽字等紋樣充斥了所有的石質器具,這簡直就是一部石頭的史詩。一個個近似咫尺的細處,引發潛意識裡對古人生活的浮想。寧靜、安詳、質樸,盡在其中。

相府第舊址

一片空曠的稻田和橘樹里,是相府第舊址,即宋之瑞舊居。站在田野里,我們已經無法想像當年的相府模樣,但稻田四周的斷瓦殘垣不斷告訴我們,這裡曾經是那樣的繁華。

古建築

這些建築造型質樸大方,氣宇軒昂。立柱、梁架、廳堂上的楹聯牌匾橫額,滿目勸善的格言警句,烙刻著歷史年代的印記,透視出前人對世事人情真諦的穎悟。由這些建築承載著的文化藝術和精神元素,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後人,綿延不絕代代相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