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戰役

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戰役

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戰役是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6月至12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進擊中原國民黨軍的戰略性進攻行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戰役
  • 類別:戰役
  • 時間:1947年6月至12月
  • 地點:中原
戰役經過,戰役點評,

戰役經過

人民解放軍經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作戰,取得了有利於已不利於敵的變化。但國民黨軍統帥部仍企圖繼續向山東和陝甘寧解放區實行重點進攻,以打擊人民解放軍和破壞解放區。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主席***依據全國的形勢,制定了“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的戰略方針,決定以晉冀魯豫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主力在山東和西北解放軍堅持內線作戰的配合下,南渡黃河,進擊中原,以徹底粉碎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並開創中原解放區,從而使中國人民革命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在上述方針指引下,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率4個縱隊(後稱劉鄧大軍),於1947年6月30日夜,從魯西南強渡黃河,至7月10日,攻克鄆城、定陶,收復曹縣,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55師(欠1個旅)及援兵第153旅。隨後,揮師東進,至14日夜,殲滅國民黨援軍整編第70、第32師共4個旅於六營集地區,並將整編第66師(欠第199旅)包圍於羊山集。19日,國民黨軍統帥蔣介石倉皇從西安、山東、漢口等地抽調8個整編師又兩個旅再次馳援。22日,劉鄧大軍於萬福河以北誘殲自金鄉北援的第199旅。隨後,乘國民黨援軍尚未趕到之機,於28日殲滅固守羊山集的整編第66師主力。魯西南戰役中,劉鄧大軍殲滅國民黨軍4個整編師(軍)部、9個半旅,共6萬餘人,打亂了國民黨軍戰略部署,揭開了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 魯西南戰役後,蔣介石糾集14萬人的兵力,企圖合擊劉鄧大軍,以堵住南線中央被打開的缺口。劉、鄧為執行中共中央制定的進擊中原的任務,毅然結束休整,在已轉入魯西南地區的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的掩護下,於8月7日跳出國民黨軍的合擊圈,揮師南下。11月越過隴海路,通過黃泛區,渡過沙河、汝河和淮河,於28日勝利到達大別山區(參見挺進大別山戰役),並立即乘虛實施展開,使蔣介石20多個旅的“追堵”計畫落空。 9月上旬,蔣介石以23個旅的兵力,進入大別山區進行追殲。劉鄧大軍先後在商城、光山地區打了3仗,殲滅國民黨軍一部。10月初,又以主力向空虛的山南展開,先後於張家店、高山鋪等地殲滅追擊軍1個整編師又2個旅。至11月底,劉鄧大軍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作戰和民眾工作,共殲滅國民黨軍3萬餘人,解放縣城24座,建立了33個民主縣政權,成立了鄂豫、皖西兩個區黨委和軍區,完成了在鄂豫皖的戰略展開。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司令員陳賡、政治委員謝富治遵照中共中央關於協助西北野戰軍擊退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的進攻,同時協助劉鄧經略中原的指示,於8月22日、23日率第4、第9縱隊及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又1個旅(又稱陳謝集團),由晉南、豫北強渡黃河,挺進豫西,至8月底,攻克新安、澠池、洛寧等城鎮,殲滅國民黨軍一部,迫使胡宗南部主力由陝北南撤,並調動了追擊劉鄧大軍之國民黨軍一部回援。9月2日,陳謝集團遵照中央軍委指示,除留第9縱隊在洛陽東南地區阻擊國民黨軍第5兵團,並以一部開闢伏牛山北麓外,主力乘虛西進。至17日,攻占蘆氏、靈寶、陝州(今陝縣)等城,全殲國民黨軍陝東兵團,威逼潼關。當國民黨軍調集10個半旅於西安、潼關間加強防禦,而洛陽以西第5兵團兵力分散時,陳、謝奉命以主力於26日隱蔽東返,10月2日於鐵門殲滅整編第15師師部和第64旅大部。接著,於10月下旬以一部向陝南發展,主力向伏牛山東麓寶豐、方城等縣展開。至11月底,陳謝集團經3個月作戰和開闢地方工作,共殲滅國民黨軍5萬餘人,解放縣城36座,建立了豫陝鄂邊區行政公署和39個民主縣政權,建立了豫陝鄂軍區和8個軍分區。 為協同劉鄧、陳謝兩軍創建中原解放區,並配合山東、蘇北部隊作戰,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率3個縱隊於9月2日由山東省壽張地區渡過黃河,會合已在魯西南的4個縱隊(後稱陳粟大軍)並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1縱隊,於7至9日在沙土集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57師(參見沙土集戰役),迫使國民黨軍統帥部從山東和大別山區抽調4個整編師回援。26日,陳、粟除留2個縱隊繼續在魯西南鉗制國民黨軍外,率主力越過隴海路,挺進豫皖蘇,實施展開。至10月底,殲滅國民黨軍保全團隊萬餘人,克城24座,恢復與擴大了豫皖蘇解放區,新建了3個專署和軍分區。11月8日至17日,發起隴海路(天水至連雲港)徐(州)汴(開封)段與津浦路(天津至浦口)徐蚌(埠)段破擊戰,共破路150餘公里,殲滅國民黨軍及保全團隊1.1萬餘人,威逼徐州,迫使國民黨軍匆忙抽調15個旅應援。 至此,三路大軍在中原已形成了“品”字形陣勢。蔣介石為確保中原,調集33個旅的兵力圍攻大別山區劉鄧大軍,並分別以第5兵團和整編第5軍等部鉗制陳謝、陳粟兩軍。針對這一情況,中共中央軍委決定三路大軍採取內外線配合的方法,尋機殲敵,徹底粉碎國民黨軍對大別山區的圍攻。 12月上、中旬,劉鄧以3個縱隊(內2個縱隊是剛進入大別山區的)分別向江漢、桐柏、淮西地區實施再展開,創建新區,並調動國民黨軍;留在大別山區的3個縱隊在地方武裝配合下,採取靈活機動的戰法,經1個月反圍攻鬥爭,殲滅國民黨軍萬餘人,挫敗了其多次圍攻與清剿。陳粟、陳謝兩軍於12月中旬發起平漢隴海路破擊戰,至月底共破路400餘公里,殲滅第5兵團部及整編第3師等部,迫使國民黨軍先後從大別山調出4個整編師應援,從而粉碎了國民黨軍對大別山區的圍攻。

戰役點評

路大軍依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關於多打勝仗和爭取民眾的指示,在內線各戰場人民解放軍的戰略協同下,經5個月英勇作戰,共殲滅國民黨軍19.5萬餘人,解放縣城100座,創建了江淮河漢之間新的中原解放區,調動與吸引了國民黨軍90多個旅,完成了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戰略任務。
三路大軍在外線實施展開,創建新的中原解放區的主要經驗是:正確運用“分兵以發動民眾,集中以應付敵人”的原則,適時地分遣和集結部隊。分遣,主要是為了廣占地盤,開展地方工作,調動分散敵人;集結,主要是為了形成拳頭,尋殲分散之敵,打開局面,掩護地方工作。
主要做法有:①在先敵進入預定地區後,以縱隊、師(旅)為單位,廣泛分兵,分片負責,殲滅敵保全團隊,從事發動民眾、建立政權等地方工作;待敵重兵將要到達時,即適時集中一部分主力,以應付敵人。
②部分主力從事發動民眾,部分主力集中作為機動,掩護地方工作的開展。
③抽調一部分野戰部隊和幹部為骨幹,儘快地組建軍區和分區武裝。組建民兵,以形成地方武裝、民兵配合野戰軍作戰的體制。
④在初步展開以後,既要大力鞏固已開創的地區,又要視情況繼續分遣一部分部隊,在更廣闊的地域內展開,繁殖游擊戰爭,調動和分散敵人。
⑤在敵人實行重點圍攻時,除以少部兵力堅持內線外,主力作更大的分遣,轉至敵之側後廣泛活動,以撕破敵人的合圍陣勢,並在敵人被迫分散時,適時集中兵力,殲滅孤立之敵。
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實行“打仗、作民眾工作、籌款”三大任務,創建新的解放區,並以此為基地,繼續把戰爭向蔣管區推進,這是我軍實施戰略進攻的特點和獨創,它完全符合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客觀實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