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視教育運動

三視教育運動

三視教育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在韓戰中為了肅清社會上存在的“親美、崇美、恐美”思想,面向全國展開的以“仇視”、“鄙視”及“蔑視”美國的政治思想教育。

歷史背景,內容,宣傳形式,影響及評價,

    歷史背景

    中國共產黨原本並不反對美國,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爭取美國的支援,延安的中共曾發表大量親美言論,向美國伸出橄欖枝,雖有謝偉思、史迪威高斯等美國駐華外交與軍事人員主張親共政策,但並未得到美國政府首肯。1946年馬歇爾來華調停國共爭端時,中共再次向美國示好,但隨著調停的失敗而無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美國為拉攏中共,曾於1950年1月5日發表放棄台灣、不干涉中國內戰的宣言。但不久後《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締結,中共與美國關係再生變數。美國認為中共已成為蘇聯擴張的棋子,因此其政策又轉向保台灣反中共。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在宣布援助韓國的同時,又派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杜魯門總統發表“台灣問題未定論”,推翻1950年1月5日的聲明。毛澤東主席也在1950年6月28日發表講話譴責美國干涉中國內政,至此中共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完全破裂。
    隨著韓戰局勢的擴大化,新中國援助朝鮮也提上議事日程。中共中央高層決定進入朝鮮參戰之前,存在意見分歧。在1950年10月4日下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多數人不贊成出兵或者對出兵存有種種疑慮”。韓戰的爆發尤其是美國的出兵朝鮮, 中國民眾“思想認識很不一致”,“曾引起各階層民眾一定的思想波動和混亂”。
    而當時中國剛經歷過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社會上存在許多“親美、崇美、恐美”的思想。“恐美”情緒在多數民眾的心理中普遍存在,並對中國介入韓戰持悲觀情緒,認為“美國經濟實力強大、武器精良,而解放軍是土包子,沒法跟美國打,志願軍赴朝參戰是惹火燒身”。“崇美”和“親美”心理主要是在當時的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知識分子和部分學生中比較普遍。據當時的調查,“在一部分教授資本家教徒教會學校中仍存在著濃厚的親美思想,需要用極大的努力來肅清”;“在教授和工商界中,很多人還有崇美、恐美心理或對抗美援朝的軍事行動口是心非”。
    這些因素不利於調動社會資源參戰,而且從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建構的角度來看,在二元對立的結構中確立一個對立面是必需的,因此這樣的思想必須肅清。即使沒有韓戰,肅清美國對中國的影響問題,中共也是非常重視的。1949年美國國務院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毛澤東就少見地對此接連寫了數篇文章批駁、回應。而通過抗美援朝運動,逐步肅清“親美”、“崇美”、“恐美”的思想後,周恩來就認為“這更是一個無價的收穫”,因為“這種侵略毒素不是一天侵入的,是長期地不知不覺迷惑、麻醉侵入的”。可見其意義是遠在單純的戰爭動員之上的。

    內容

    “仇美、鄙美、蔑美”是“三視”宣傳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為了配合宣傳教育運動的展開,中共宣傳部門專門編寫了一本名為《怎樣認識美國(宣傳提綱)》的小冊子,其主要論述邏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仇視美國,因為它是中國人民的死敵”,從“目前”到歷史,共列數十條事例說明美國對中國的侵略。
    第二部分是“鄙視美國,因為它是腐朽的帝國主義國家,是全世界反動墮落的大本營”,指出美國被少數資本家控制,對內政策是壓迫和剝削人民,絞殺民主,絞殺文化;對外則是侵略和戰爭的政策。
    第三部分是“蔑視美國,因為它是紙老虎,是完全可以打敗的”,這是因為它在政治上孤立,在軍事上也存在戰線過長、兵力不足等弱點,雖然有核子彈,但並不可怕等等。

    宣傳形式

    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後不久,中共中央就發出關於時事宣傳的指示,提出“為了使全體人民正確地認識當前形勢,確立勝利信心,消滅恐美心理,各地應即展開關於時事的宣傳運動”。1950年1月4日《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發表後,“三視”教育運動宣傳攻勢正式在中國大陸範圍內普遍展開。
    通過新聞媒體傳輸一定量的教育信息是宣傳教育的重要形式。從1950年11月到1953年,關於韓戰的宣傳成了中國新聞機構的中心主題。《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通過發表相關社論、評論,特辟專刊等方式對戰爭進行宣傳。據統計,從1951年到1954年,《人民日報》關於韓戰的宣傳文字平均每月就達兩萬字左右。同時,中國共產黨著手建立了宣傳員和報告員制度, 在共產黨的每一個支部設立宣傳員,並在共產黨的各級領導機關設立報告員,以配合新聞媒體進行時事宣傳。此種宣傳員報告員制度,實際上成為新聞媒介的重要輔助和補充。
    通過各種會議及控訴會,以“民眾親歷、親聞、親見的活生生事實,揭露美帝國主義的殘暴罪行,使他們對美帝國主義的理性認識與自己的真情實感相結合,樹立起深刻的仇美思想”。1950年12月中共就要求“在工廠、機關、學校、街道、團體、里弄舉行集會,控訴美帝國主義的罪惡,批判親美、崇美、恐美的錯誤思想”。
    組織不同階層民眾在不同地區進行遊行也是“三視”教育運動推廣的主要手段。1950年11月30日,天津市4萬多工商業者舉行了“抗美援朝”示威遊行大會,並在會後致電毛澤東,稱他們“已經認清了美國的侵略本質,表示要與各階層人民團結一致”,“為完成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神聖任務而奮鬥到底”。1950年12月26日,上海工商界舉行了有15萬人參加的示威遊行。其他如北京哈爾濱青島西安武漢等城市的工商業者也在1950年12月上半月相繼舉行了數萬人至十幾萬人的示威遊行。在有各界民眾參加的集會遊行中,1951年“五一” 節期間舉行的示威遊行規模最大,參加的各階層民眾共有18643萬餘人,占了全國總人口的39%以上,如果加上“五一”節前參加遊行的人數,全國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參加了遊行。
    藝術性宣傳是“三視”教育運動推廣的另外一種手段。通過通俗性的大眾藝術如雜文漫畫、戲劇、歌曲等,調動起群體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凝聚力,並激發群體強烈義憤。1950年11月,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發出《關於文藝界展開抗美援朝宣傳工作的號召》,號召文聯所屬各分會及各地文藝組織一致行動起來,以文藝形式“揭露美帝國主義的罪行”、“肅清帝國主義流毒對一部分人的影響”。中國大陸各地的文藝性刊物和各地的主要報紙,都以大量的版面,先後刊登了成千上萬關於韓戰的文藝作品和指導性的文章。據上海市1950年11月3日至12月5日一個月零兩天的統計,已經發表和演出的文藝作品就達890篇。全國各地的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韓戰題材的文藝叢書。1950年11月到1951年3月僅4個月出版的有關叢書就達數十種之多。

    影響及評價

    天主教新教在中國有著深厚的影響,當時大約有400萬信眾,其中新教團體多與美國有著密切的聯繫,受美國教會資助、控制,而他們舉辦的一些慈善、教育事業,對開展仇視美國的思想教育運動來說,又具有極大的“迷惑性”。如何處理它們,成為“三視”教育的一個重點。在中共的推動下,1950年9月,基督教方面吳耀忠等人推出《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的宣言》,12月,四川廣元天主教王良佐等發表《自立革新運動宣言》,號召教徒切斷與帝國主義國家的聯繫,實行“自治、自養、自傳”(三自運動)。抗美援朝運動開始後,宣傳重點轉為對外國傳教士及從事間諜的神職人員的控訴。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是教會所辦的育嬰堂的虐嬰事件的控訴。其中一個是廣州聖嬰育嬰院的“血案”,《人民日報》指控其是在“慈善事業”、“宗教事業”掩護下的“殺人場”。因由對教會育嬰堂的控訴具有良好的效果,1951年全國各地就發掘出許多類似的事件,大量關於育嬰堂的罪行被控訴,而且其控訴的步驟也基本相同。對他們的指控,更容易激起仇恨,而且,這種仇恨很自然地就引向了美帝國主義並同時激起愛國熱情。這是“三視”教育中最為成功的地方。
    “三視”教育運動重新塑造了中國大陸民眾對於美國的認知。美國在許多中國大陸人心中的形象,由抗日戰爭時期的民主、文明、對中國友好的國家,成為了“全世界反動墮落的大本營”。
    其一,美國是中國人民的死敵,“是打劫起家的兩頭蛇”,“是中國人民的吸血鬼”,美帝的侵略是“偽善”的、“殺人不見血的侵略”,因此,美國“是我們中國人民最危險的敵人,最兇惡的敵人”;
    其二,“作為帝國主義侵略陣營的魁首”,美國是“世界上最反動的、最野蠻的、最富於侵略性的帝國主義國家”,是“屠殺人類的老窩”,因此,它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民主人民的最兇惡的敵人”,是“世界的反動中心”;
    其三,美國是最為腐朽的帝國主義國家,是“特務流氓強盜國家”,美國是“狗的天堂”、“人的地獄”、“瘋子的天下”。美國人民生活貧困、流離失所,不願作戰,美國的科學研究正在走向末路。
    “三視”教育運動所形成的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中國人。1951年7月1日朝鮮停戰談判訊息傳到北京後,“很多民眾對媒體中稱李奇微為‘將軍’、為‘聯合國軍總司令’甚為不滿”,因為據“三視”教育中接受的觀念,“李奇微乃是美帝國主義的代表,又怎能尊稱其為將軍呢?”新聞稿件和發言稿中,到處都是匪類、帝國主義、惡魔、法西斯等“刺激性的詞語”,1952年5月周恩來曾指示要“避免或少用不必要的刺激性語句”。直到1972年,中國政府宣布尼克森訪華的訊息,中國的普通民眾“在感情上一時無法接受”,當他們在報刊上看到毛澤東與“美帝國主義頭子”尼克森“握手言和”的時候,他們普遍感到驚愕,以致目瞪口呆。
    “三視”教育運動通過新聞媒體的宣傳教育及組織各種會議與集會等方式,成功地激起並引導了大陸民眾對美國的仇恨情緒。以“仇美”、“反美”為核心的對美意識形態形成並影響了此後數代中國大陸的人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