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祖(漢朝三祖)

三祖(漢朝三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祖,指的是開創西漢東漢和季的三位漢朝的開國皇帝西晉末年,出現八王之亂,朝政混亂,匈奴單于劉淵趁機起兵入侵中原,為爭得胡人政權的合理性,自稱漢朝劉姓子孫,劉淵以“兄亡弟紹”復漢為名義,築壇於南郊即漢王位(稱漢王),大赦境內,改晉永興元年為元熙元年,定國號為漢,正式建立政權。同時,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漢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三祖,分別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漢烈祖昭烈皇帝劉備

基本介紹

  • 本名:漢室三祖
  • 別稱:劉邦、劉秀、劉備
  • 所處時代:西漢、東漢、季漢
  • 民族族群:漢族
  • 主要成就:建邦立國、征戰四方
  • 廟號:太祖、世祖、烈祖
劉邦,劉秀,劉備,

劉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漢太祖漢太祖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歷任沛縣泗水亭長沛公漢王。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集合縣中約三千子弟回響起義,攻占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公元前206年,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後,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登基後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係。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去世,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毛澤東對劉邦的評價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劉秀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6年臘月初六—公元57年二月初五),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漢世祖漢世祖
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建武(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劉秀死後,其子劉莊繼位,於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劉備

漢烈祖昭烈皇帝劉備,(公元161年六月初六-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漢烈祖漢烈祖
劉備少年與公孫瓚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陳壽評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或蜀漢,占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