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客家文化

三明客家文化

三明在歷史上是客家先民南遷的重要中轉站,是客家人形成並繁衍生息的重要居住地,客家文化底蘊深厚。全市12個縣(市、區)中有10個縣(市、區)是客家縣,即寧化、清流、明溪、將樂、沙縣、建寧、泰寧、永安、梅列和三元為客家縣。此外,尤溪縣和大田縣也有部分客家鄉鎮、客家村。在唐宋期間,三明各縣市成為大批中原漢人躲避戰亂和災荒而輾轉南遷的重要聚居地,為孕育客家民系、形成客家文化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客家祖地。尤其寧化石壁客家祖地,在客家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在客家人的主要姓氏中,有190個與寧化石壁有親緣關係。因此,民間流傳“北有大槐樹、南有石壁村”,寧化石壁被客家研究專家學者定位為“客家中轉站”、“客家早期聚散中心”“客家搖籃”、“客家祖地”和客家人尋根謁祖的聖地。客家祖地三明與台灣省自古以來就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有著地緣近、史緣久、血緣親、文緣深、語緣通、神緣合、俗緣同、商緣廣的八緣之親,是一種姓氏的“根”和文化的“脈”的關係,密不可分。據考證,台灣600萬客家人中與三明(尤其是寧化)有親緣關係的多達97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明客家文化
  • 分布區域:三明市
寧化縣是世界公認的客家祖地,是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客家地域特色明顯,縣內民間信仰、語言、飲食、建築、傳統技藝、婚喪習俗等有著獨特的文化價值,其中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門類齊全,尤其珍稀。為加快促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縣文旅局擬重點做好如下幾項工作:一是深入挖掘寧化千年古縣、客家祖地風貌,開展縣內外全民參與的“寧化記憶”推選活動,擇機復建一碼頭、一條街、一口井、一作坊等碎片式千年客家記憶場景,恢復千年客家味道,打造夜遊經濟。二是抓好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三是開展具有寧化特色的文化旅遊活動,聯合文化、農業、小吃辦等部門整合提升縣內鄉村特色風光、小吃、土特產品、民俗節慶活動等資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吸引遊客來寧化開啟“尋根之旅”、“紅色之旅”、“康養之旅”、“美食之旅”、“研學之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