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84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改編,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製作,王扶林擔任總導演,蔡曉晴張紹林孫光明張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導演,孫彥軍唐國強鮑國安吳曉東陸樹銘李靖飛洪宇宙魏宗萬張光北主演,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

該劇演述的是三國時代的故事,是的興亡史,共分為《群雄逐鹿》(1—23集)、《赤壁鏖戰》(24—47集)、《三足鼎立》(48—64集)、《南征北戰》(65—77集)、《三分歸一》(78—84集)五大部分。著重表現的是亂世中多個政治集團間錯綜複雜、緊張尖銳的鬥爭;這種鬥爭發展成為連線不斷的對政治權力的爭奪和軍事衝突,造就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將近一個世紀中的風雲變幻。

該劇於1994年10月23日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首播。

基本介紹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演職員表,角色介紹,電視劇表現,線上視頻,精彩長評,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前期籌備,拍攝情況,精編版,播出信息,基本信息,收視率,劇集評價,正面評價,負面評價,

角色演員介紹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孫彥軍
    配音:齊傑
    劉備(161-223),字玄德,蜀漢開國皇帝,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少年織草蓆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三顧茅廬後,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孫、劉聯合,大敗曹軍於赤壁,又取四郡、進益州、奪漢中,221年在成都稱帝。他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於成就了一番事業。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鮑國安
    配音:鮑國安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黃巾起義爆發後,拜騎都尉,參與鎮壓起義軍。此後將漢獻帝迎到許都(今河南許昌),被冊封為丞相,把持朝政,在諸侯征戰中統一了北方。220年正月,病逝於洛陽。後人評價他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吳曉東
    配音:徐平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中吳國的開國皇帝。208年,孫權與劉備組成孫劉聯軍,在赤壁共同抗曹,擊敗曹操。221年,劉備興兵討伐東吳,孫權在夷陵之戰中擊敗蜀軍。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孫權為人有膽有識,知人善任,他對開發中國的南方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唐國強
    配音:徐濤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早年避亂荊州,躬耕於南陽。後來輔佐劉備聯吳破曹,逐漸與吳、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蜀漢建立,亮為丞相。劉備死後,他又輔佐劉禪、出師伐魏,因連年征戰,積勞成疾,卒于軍中。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陸樹銘
    配音:劉潤成
    關羽(?—220),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勇冠三軍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義薄雲天,曾為尋兄千里走單騎,不忘恩而華容釋曹。219年水淹曹操七軍,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李靖飛
    配音:黨同義
    張飛(?—221),字益德(《三國演義》、《華陽國志》中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與劉備、關羽桃園三結義。張飛粗豪勇猛性情暴躁,愛憎分明,敬重賢士,愛惜英雄,為人粗中有細,他對劉備忠心耿耿,為蜀漢立下了不朽功勳,但因對待屬下粗暴,於221年被部將范強、張達所殺。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張山(青年)
    配音:曲敬國
    趙雲(?-229),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智勇雙全,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初為袁紹部將,後投奔劉備。長坂坡戰鬥中,曾懷抱阿鬥力戰突圍。孫夫人回吳,又保幼主得脫。漢水之戰,以寡敵眾,大破曹兵,被劉備贊為“一身是膽”。229年壽終正寢。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王洪濤
    配音:黨同義
    黃忠(?-220年),字漢升,南陽(今河南南陽)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改封后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馬超
    演員:安亞平
    配音:徐平
    馬超(176年-223年1月),字孟起,司隸部扶風郡茂陵(今陝西楊凌五泉鎮)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因俊秀容貌與獅盔銀鎧的非凡裝束而得名“錦馬超”,有“不減呂布之勇”。輔佐劉備稱帝。於223年1月去世,終年47歲,追謚威侯。有陣中劍術“出手法”流傳後世。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洪宇宙
    配音:曲敬國
    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縣)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儀表英俊,聰穎過人,人稱“周郎”。208年,孫劉兩軍聯合,周瑜火燒赤壁,大破曹軍。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器量狹小,見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處處加以暗算,後被諸葛亮三次激怒而死。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張光北
    配音:趙述仁
    呂布(?-199),字奉先,東漢末年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原為董卓的大將。後占據徐州,自成一方。於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所殺。由於《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演繹,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里坡
    配音:里坡
    董卓(?-192),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涼州軍閥。官至太師,封郿侯。原本屯兵涼州,於靈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權。其為人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聯合討伐,後被其親信呂布所殺。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洪宇宙(青年)
    配音:曲敬國
    袁紹(?-202),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村)人。東漢末年諸侯,出身四世三公之家。曾指揮誅殺宦官。190年,參與討伐董卓,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盟散後軍閥混戰,袁紹虎踞河北,成為曹操北方的勁敵。但因武略不足,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敗給曹操。202年病逝。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魏宗萬(中、老年)
    配音:齊傑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重要軍事家,魏重臣。魏明帝時,任大將軍,多次率軍抗擊諸葛亮,出兵與諸葛亮相拒,使亮不能得志於中原。曹芳即位,他和皇族曹爽受遺詔輔政。249年,殺曹爽,專國政。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樊志起(中、老年)
    配音:高揚
    姜維(202-264),字伯約,天水冀人。原在魏任中郎將,精通兵法,武藝高強。姜維在天水識破孔明之計,令孔明大加讚賞,賺其歸降。孔明逝世後,為實現恢復中原的宏願,他又進行了八次伐魏。鄧艾兵臨成都,後主出降,並命姜維降魏。姜維用詐降計挑起了鐘會、鄧艾二人火併,意圖復國,但最終事敗,死於亂軍之中。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陳紅
    配音:劉純燕
    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三國演義》人物,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王允將貂蟬收為義女,定下連環美人計,離間董卓與養子呂布的關係。最終呂布殺死董卓,為國除害。
  • 三國演義(199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出品電視劇)
    演員:趙越
    配音:鄭建初
    孫夫人,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人,東吳大帝孫權之妹,漢昭烈帝劉備之妻。赤壁之戰後,為了鞏固孫劉聯盟,孫夫人被嫁給了劉備。她才智敏捷,剛強不馴,身邊常有一百多個侍婢執刀守衛在身邊。劉備因敗給陸遜而死後,孫夫人亦跳江殉情。
全部
(部分角色演員介紹來源)

音樂原聲

音樂創作信息
歌曲作詞
王健、〔魏〕曹操、〔魏〕曹植、〔明〕羅貫中、〔明〕楊慎樂府民歌
電視劇《三國演義》原聲歌曲專輯封面電視劇《三國演義》原聲歌曲專輯封面
歌曲作曲
配樂作曲、歌曲配器
演奏
中國廣播藝術團管弦樂團
合唱
指揮
袁方、胡炳旭
音樂錄音
胡曉煒、李曉沛、王恆
MIDI製作
吳樂
專輯出版
北京電影學院音像出版社(磁帶、CD唱片)
歌曲·配樂信息
名稱演唱/演奏出現集數備註
楊洪基/呂繼宏(日本發行版)
片頭曲
片頭主題歌,兼第84集片尾曲
片尾曲
片尾主題歌
這一拜
1、19*
桃園結義插曲
3
赤兔馬之歌
7*
貂蟬之歌
淯水吟
毛阿敏
11、12
宛城之戰插曲,鄒氏之歌
戴建明、黑鴨子
27
三顧茅廬插曲,諸葛亮主題
29
攜民渡江插曲,劉備主題
崔京浩
30
趙雲長坂坡單騎救主插曲
丈夫歌
呂繼宏
33
“群英會”上周瑜所唱之歌
短歌行
楊洪基
37
曹操橫槊賦詩所歌
女聲吳語合唱
43
劉備娶親插曲
江上行
崔京浩
53
單刀赴會插曲,關羽主題
七步詩
劉歡
61
曹丕、曹植兄弟相爭插曲
哭諸葛
劉歡
77
諸葛亮輓歌
----
張飛主題,因故未在劇中出現
《北伐捐軀》(王憲作曲)
----
由劇中配樂重編的樂曲,或是姜維主題
農夫
26
插曲
註:標*的集數表示該集的片尾曲由插曲充當。

幕後花絮

●導演王扶林透露,當年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周瑜這七大主演是他們六位導演一起商定的,但凡有哪個導演認為哪個演員不合適,就不能通過。
劇組參加《藝術人生》再聚首節目劇組參加《藝術人生》再聚首節目
●孫彥軍剛進組時,競爭的角色是曹操,但導演王扶林認為孫彥軍白皙、英俊、有書卷氣,分明是劉備的形象,於是派他去演了劉備。蔡曉晴導演給劉備設計了許多種不同的哭法,特別是哭關羽時,孫彥軍自己都哭暈過去了。
●“諸葛借風”的戲分拍攝於1994年初的隆冬時節,扮演諸葛亮的唐國強卻必須披著單薄的道衣,光腳散發,飄然而行。兩天的拍攝結束,他的雙腳已經凍得又紅又腫了。
●《三國演義》在當時是一部耗資巨大的鴻篇巨製,然而,這一劇組全體工作人員,為了把這部家喻戶曉的古典文學名著搬上螢屏,歷盡了千辛萬苦,拿到的卻是當年全國影視界最低的酬金。唐國強更是笑稱:“我們人人都是二百五(每集片酬只有250元左右)。”為了拍片,許多人一二年沒回家。一位新加坡導演曾考察過《三國演義》劇組,他感慨萬千地說:“你們真正是在為中華民族拍戲!”
●劇中需要大量鎧甲,但劇組認為用金屬製作加工困難,而且太重,最後採用了在塑膠中兌入顏料壓成甲片的辦法來代替,實拍效果很好。
●1987版《紅樓夢》在日本每集賣了1000多美金,後來日本人又來買《三國演義》,製片人任大惠咬咬牙報了1萬多美金,日方竟然連還價都沒還。而日方為了引進《三國演義》,光翻譯費用一集就達到了1萬多美金。
●洪宇宙在沒飾演周瑜之前,蔡曉晴導演起初讓他試演趙雲一角。洪宇宙說,我就是衝著周瑜來的我不願意演趙雲。在沒演周瑜之前扮演了袁紹。最後在試裝時非常成功,所以就成功扮演了周瑜。
●關羽的扮演者陸樹銘,在十渡拍一場三人騎馬過河的戲的時候,被一塊大鵝卵石絆住了,結果馬過去了,人摔了下來。於是,他每天都要被6個當兵的摁住,用給牲口打針的大針管抽兩管淤血,疼得陸樹銘直叫。大夫說:“喊什麼?你關公刮骨療毒呢!還在乎這個?”一句話讓他有苦難言。
●“鬍子”是劇組給張飛的扮演者李靖飛起的稱號。他的鬍子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大特色,在劉關張三個人當中,張飛的鬍子最有特點,也是三個人中鬍子最多的,因此,李靖飛在劇組不但有“鬍子”的外號,還有“圍脖”的外號。
●雖然該劇投資了7900多萬元,但是劇組的生活還是很艱苦,為此,演員們都說在《三國演義》劇組是“關了3年牢,吃了3年苦”。他們住的都是4人一個房間,“劉”“關”“張”和“趙雲”等4個人擠在一個房間,而曹操的扮演者鮑國安要面對經常變換的新“房客”,而每來一個人,大家都要和鮑國安拉話,搞的他無法入睡和看劇本,為此,鮑國安去找製片主任“理論”。但是製片主任並沒有現場解決,兩人也有了“小矛盾”。鮑國安還因為一塊牛肉和廚師生氣,都是因為劇組的條件太差了。為此,管著劇組上千口“柴米油鹽”的5個製片主任都被當成了“惡人”。他們給其中3個製片主任編了順口溜“單(指單雨田)主任不善,郝主任(指郝恆民)不好,劉(指劉志軍)主任真牛”。
●一開始選定曹操演員的時候沒定鮑國安,而是找別的演員,但是那個演員比較有個性,生氣了不來試戲,然後劇組就找了鮑國安,後來劇組都特別慶幸,說虧得找了鮑國安。
●飾演孫權的吳曉東是王扶林導演的老部下了,開始在《三國演義》劇組裡當副導演。導演看他鼻樑較高,就讓他粘上鬍子試了一下孫權的妝,結果很有“碧眼兒”的風采,就定了他。
●飾演諸葛亮的唐國強本來是演周瑜的,後來因為要求諸葛亮比劉備、關羽年輕,原來準備演諸葛亮的李法曾老師比他們大,於是導演就把演諸葛亮的機會給了唐國強。

獲獎記錄

第15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5第15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三國演義》獲獎
1995第15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主角獎鮑國安獲獎
1995第15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主角獎唐國強提名
1995第15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美工獎《三國演義》獲獎
第13屆大眾電視金鷹獎(中國電視金鷹獎)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5第13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電視連續劇獎《三國演義》獲獎
1995第13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鮑國安獲獎
第四屆“五個一工程”獎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5第四屆“五個一工程”獎優秀電視劇作品《三國演義》獲獎
安徽衛視《國劇盛典·迴響30年》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8《國劇盛典·迴響30年》30年最具影響力電視劇《三國演義》獲獎
(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前期籌備

紅樓夢》拍攝完成後,中央電視台下一步的計畫就是將名著《三國演義》也搬上螢屏。1987年年中,電視工作者戴臨風阮若琳,歷史學家劉世德馮其庸,評書《三國演義》的監製袁楓和《紅樓夢》的製片人任大惠召開了一個會議,定下了改編“三國”的方案。但不久傳出了福建電視台、電影藝術家孫道臨、乃至日本影視界都預備拍“三國”的訊息,央視於是中止了拍攝計畫。由於種種原因,各家的拍攝工作都未能如期展開,央視重新啟動了拍攝三國的計畫。
1989年7月,王扶林被任命為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總導演。1990年6月,“三國”領導小組成立。8月,劇本創作會議召開,編劇組成立。劇組達成共識:充分尊重原作《三國演義》,同時參考《三國志》中有價值的史料,把120回的章回小說改編成80集的劇本(最終剪輯成84集),大的框架由群雄逐鹿、赤壁大戰、三足鼎立、南征北戰、三分歸晉五部分組成。截至1990年12月15日前,累計完成文學劇本中的76集,不久初稿全部完成。領導小組專門組織了一個劇本討論小組,對劇本進行反覆討論,劇本經過數次易稿,最後定稿紅皮書時,是1991年12月30日。實際上,《三國演義》的編劇們是和主創人員同時進駐,同時工作,修改劇本也和開機拍攝交叉進行。
1990年8月中旬到10月初,演員遴選李法曾和顧鳳莉走訪了北影、八一廠、北京人藝、青藝、兒藝、總政、空政等單位,確定了第一批候選演員78人;導演組又陸續選看了各地送來的演員錄像資料,並派出三位副導演分赴各地物色演員。遴選演員工作進行了將近10個月,於1991年5月底結束。角色基本確定後,劇組於1991年7月在北京舉辦了演員學習班,有6位專家分別為演員授課,內容包括三國的時代背景、漢代禮儀、漢代風俗、古代戰爭與陣法、古典名著的改編等。學習班中,總導演王扶林談了導演總體構思,他提出電視劇的改編宗旨是:在大關節上,基本符合原著《三國演義》;根據電視劇的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藝術加工;尊重原著“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突出“提倡仁政,反對暴政”的價值觀;讚美三國英雄們的忠義精神。

拍攝情況

《三國演義》的製作採取了“總導演掌握基調、統一風格——五位導演負責具體拍攝——總導演負責後期製作”的模式,1991年3月正式開拍,經過近三年的拍攝,到1994年1月拍攝完畢,1994年10月正式首播。
劇情是先拍攝的中期,後拍的晚期,最後拍的出山,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拍攝完成。
該劇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近1億元用於建造拍攝基地,7000萬元則直接投入拍攝。劇組在涿州搭建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兩個攝影棚,每個棚的面積為1200平方米,兩棚共耗資約4000萬元;無錫的“三國城”和同期為電視劇《唐明皇》而建的“唐城”共耗資約2000萬元;涿州的“漢城牆”、“街道”、“銅雀台”約耗資3000萬元;服裝1000餘種、3萬多套,耗資約500萬元;道具近7萬餘件,耗資約700萬元;共耗資1億多元。涿州和無錫的兩大影視基地此後仍在為各影視劇組服務。
劇組動用了規模空前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僅動用民眾演員一項就達到了40餘萬人次。其中,1992年6月拍攝的“官渡之戰”,便動用了解放軍一個師的兵力,耗資40萬元左右;拍攝“火燒赤壁”時,劇組動用了9台攝像機和1架直升機,分別從水、陸、空三個方向同時拍攝,動用船隻72艘,大火燒掉50多車木柴,20多噸汽、柴油,並請來3000多名民眾演員參與拍攝。拍攝期間,五個劇組還曾輾轉包括河北、內蒙古、四川、寧夏、甘肅、青海、西藏、江蘇、湖北、雲南等在內的十餘個省、市、自治區取景。

精編版

1994年,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在中國大陸播出,隨後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韓國、印度尼西亞、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全部或部分播出。許多海外人士在肯定此劇的同時,建議中國電視工作者對其予以精編後打入國際市場。從1995年8月開始,中央電視台組建了由電視劇的主創人員組成的創作集體,將84集電視劇重編為每集90分鐘、共19集的精編版。保留《三國演義》原著中名段名篇,突出主要人物和事件,從桃園三結義始,至諸葛亮北伐中原失敗病逝五丈原止。刪節部分以旁白的方式貫穿,並在各集開頭增加吳曉東的串講,以便不太熟悉中國文化的西方人了解故事。

播出信息

基本信息

播出時間播出平台備註
1994年2月10日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春節聯歡晚會後試播《桃園三結義》、《連環計》二集
1994年10月23日—1995年2月20日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正式播出
1995年9月
香港亞洲電視台

收視率

播出平台收視率備註
中央電視台第一套
46.7%
首播收視率
香港亞洲電視台
21點
播出時亞洲電視台的收視率一度上升了50%
(資料來源)

劇集評價

正面評價

劇照劇照
尊重原著 主題鮮明
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去蕪取菁、刪繁就簡,成功地展現了原著的精髓和三國時代的歷史風貌。原著中膾炙人口的段落以及為人們所熟知的故事情節,都在劇中或以磅礴的氣勢、恢宏的場景,或以抒情的意境、生動的細節,讓觀眾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而讚嘆、感慨、惋惜、落淚;隨著人物命運的演變及悲劇的結局而領悟人生的哲理。(周金華評)
電視劇的導演牢牢把握住原著“擁劉反曹”的基本思想傾向,保留原著固有的人民性的思想精髓,從多方面開掘劇作的意蘊。此外,對三國時期歷史的評述,對三國時代精神的再現,還是對統治者和黑暗社會的揭露,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對明君賢相、國家和平統一的渴望,在電視劇中都得到了鮮明的體現。張宗偉評)
表演精湛 人物生動
《三國演義》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卓有成就,不僅各類人物立場分明、愛憎清楚,而且主要角色都個性生動、色彩鮮明。(電影網評)電視劇成功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的人物形象: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黃忠、趙雲、姜維等。原著作者把一些人物神化、誇張,甚至籠罩上封建迷信的色彩,電視劇則把他們還原為人,使他們既是超群的英雄,又有常人的喜怒哀樂,再加上演員精彩的創造,使劇中的主要人物更加真實可信,栩栩如生。(周金華評)
藝術成就高歷史感強
電視劇《三國演義》製作的精良,構思的獨特,劇中極具滲透力的文化氣息以及那份似乎是渾然天成的大氣磅礴,使人嘆為觀止。(電影網評)
編導從全劇的把握、人物的塑造、舞美設計、音樂、歌詞的創作以及歷史氛圍的營造,都追求一種豪放、雄健、古拙、悲壯的藝術風格,這種美學風格,與東漢、三國時代的美學風貌是相一致的。《三國演義》電視劇恰當地體現了這一美學風貌。對白採用原著中較為淺顯的文言,保留了原著對話語言的精煉、生動、傳神,也與全劇的藝術風格相和諧。音樂風格古樸、典雅、凝重,與全劇的風格渾然一體。歌詞蘊藉、典雅,有漢魏樂府五言詩的風韻和人生哲理的況味。(周金華評)
美術、服裝、化妝造型、燈光、道具,一直到總剪輯,都在原著的“電視化”方面作出了極大的努力。歷史氛圍的營造,還有場景的設計,都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曾慶瑞評)

負面評價

戰爭戲不盡如人意
對於千軍萬馬的交戰,編導注意了陣勢的布置與變化、指揮聯絡的方式等等,對幾大戰役的決戰場面拍得很有氣勢;也有不少交戰場面流於一般,缺乏特點,甚至顯得馬虎;至於許多交戰場面只有將領的廝殺,眾多士兵卻只是搖旗吶喊,不合古代戰爭的實際,則是因為受制於小說原著而不得已。總的來說,戰爭場面既有超越小說之處,也有未能充分傳達小說韻味之處。沈伯俊評)
馬上交戰的場面可謂比比皆是,然而真正打得精彩的並不多見。相對而言,第52集“奪占西川”中張飛與馬超的激戰,倒是比較真實、緊張、好看的。可惜多數馬上開打的設計顯得招式呆板,節奏緩慢,激發不起人們的觀賞激情。鐘藝兵評)
部分情節改編不足
改編者的辛勤努力,使劇情曲折合理、搖曳多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富於情致,藝術感染力超越了小說而獲得較大成功。但也有一些地方,改編者只是用電視語言簡單地演繹小說情節,就顯得比較單薄,感染力不強。(沈伯俊評)
在風格上過分強調“寫實”,使得劇作對原著空靈、浪漫的傳奇風格表現不大充分,比如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等,就不如原著傳神。(張宗偉評)
演員更換過於頻繁
電視劇中有些角色甚至是重要角色,幾次更換演員,影響觀眾的情緒。趙雲是蜀漢五虎上將之一,電視劇中卻用了三位演員扮演,第二位演員比第一位演員更年輕,觀眾看了經常懷疑這是不是趙雲。東吳魯肅本是忠厚長者,第一位演員演得很成功,不料也更換了,觀眾很難將兩個魯肅聯繫在一起。還有魏延、姜維等角色,也是如此。後來的演員未必不如前者,但一經更換,觀眾對角色的印象就會模糊了。(鄧楚棟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