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七散(《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五七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七。具有祛風散寒,補腎通絡之功效。主治素體肝腎不足,外感風寒,惡寒,頭痛,眩暈,口眼喝斜,耳聾,以及腦風頭痛。①《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感寒頭眩,惡寒,口眼喎斜,耳聾。②《增補內經拾遺》:腦風頭痛。

基本介紹

  • 名稱:三五七散
  • 出處:《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七
  • 組成:大附子、山茱萸、山藥
  • 功用:祛風散寒,補腎通絡
  • 主治:素體肝腎不足,外感風寒,惡寒,頭痛,眩暈,口眼喝斜,耳聾,以及腦風頭痛。①《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感寒頭眩,惡寒,口眼喎斜,耳聾。②《增補內經拾遺》:腦風頭痛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大附子三兩(炮,去皮臍),山茱萸五兩,山藥七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次6g,酒調服;或為粗散,每次12g,加生薑5片,大棗1個,水煎,去滓服。

功用

祛風散寒,補腎通絡。

主治

 素體肝腎不足,外感風寒,惡寒,頭痛,眩暈,口眼喝斜,耳聾,以及腦風頭痛。
①《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素體肝腎不足,外感風寒,惡寒,頭痛,眩暈,口眼喝斜,耳聾。
②《增補內經拾遺》:腦風頭痛。

附方

名稱:三五七散
組成:人參、麻黃、川芎、官桂、當歸、川烏、甘草
用法:上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一日三次
主治:賊風入耳,口眼喎斜
出處:《扁鵲心書》
名稱:三五七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重要文獻摘要

《扁鵲心書》:“三五七散,治賊風人耳,口眼喝斜之證。參一兩,麻黃(去節)一兩,川芎一兩,官桂一兩,當歸一兩,川烏五錢,甘草五錢。上為末,每服二錢,茶下,日三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