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美嶼

七美嶼

七美嶼位於澎湖列島的最南端, 原名大嶼.面積約6.98 平方公里, 是澎湖列島諸島中第五大島嶼. 七美嶼上地勢平坦, 風景秀麗, 全島最高點海拔66 米.其南端有一名勝, 叫"七美人家", 是一個著名的風景點, 它的來歷與七美嶼的歷史緊密聯繫在一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美嶼
  • 地點澎湖列島的最南端
  • 面積:約6.98平方公里
  • 最高點海拔:66米
七美嶼由來,七美嶼簡介,地理,南淺漁場,畜牧,養殖,地形,交通,相關,

七美嶼由來

古稱大嶼的七美島,是澎湖最南端的島嶼,有便利的環島公路可通抵各遊憩據點。島上流傳著許多悽美動人的故事,七美人冢是傳言七名女子為全貞節而投井自盡的遺蹟,也是島名的由來;這裡早就流傳著一個悽美哀怨動人的故事。正因為有故事發生,才有今日的七美人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入侵本島,當時正好有7名女子在井邊洗衣服,因不甘受凌辱為保全貞節而相偕投井自盡,全部身亡,而鄉人便將此井填滿充當為墳。時過不久井墳上竟長出七株香楸樹,清新常綠,鄉民都認為此乃為七名女子的化身,而至今已400餘年了,香揪樹仍終年飄香,碧綠依舊。當地傳說誰若是折取冢上的香揪樹,則會腹疼如絞,故該樹一直生長茂盛,沒有人敢采折。如今七美人家前有兩塊石碑,左邊刻有“七美人家”4個大字的石碑是1925年立的,而右邊歌頌七美人的碑文則是1953年根據一首歌詞與敘文刻的,以紀念其節操,表達了對7位貞潔烈女的崇敬與追悼。七美島島名也由此而來。
七美嶼七美嶼

七美嶼簡介

七美島古稱大嶼,面積約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4.4公里,島上有6個村子,曾是大陸移民的中繼站,島上景點幾乎都蘊藏了一段悽美動人的傳說故事,豐富了島上的自然景觀。除此,該島最繁榮的南滬港燈塔下方海岸,有一塊伸出海面如平躺的婦人礁石,此即望夫石,傳說是等待夫君打魚歸來的婦人化身,頗具地方色彩。七美島拜造化之賜,是極佳的地質生態教室。自月鯉港北行即為連續柱狀的玄武岩海岸,岩層景致變化萬千。潔淨清澈的海水中,有色彩瑰麗的珊瑚及熱帶魚悠遊其間,是七美島主要的浮潛地點。其旁的月鯉灣,白沙綿細,海水碧藍,為島上難得的沙灘景致。與此相連的月鯉岩洞,傳說曾有倭寇於此熏死鄉民,並有大批財寶塵封洞中。大獅風景區有狀若蹲伏雄獅的巨石獅。龍埕有精彩的海蝕平台褶皺彎曲奇景。牛母坪為一處U形海岸山谷,岸上是遼闊平坦的大草原,海岸有發達的海蝕平台,其中有塊形狀酷似台灣島,令人稱奇。另外,北岸的頂隙有寸草不生、宛如月球表面般荒漠的“月世界”惡地形景觀,而附近海崖下方更有聞名的“雙心形石滬”,為七美島的著名標記。
另南滬燈塔下方海岸,有宛若孕婦橫臥的望夫石,相傳系久盼夫君漁歸未果的婦人化身。

地理

七美嶼擁有特殊的玄武岩海岸地形景觀,分布於東海岸及北海岸,號稱為七美的“自然寶藏”。銀合歡日治時期引進的植物,由於生命力強且適合本地環境,已成為七美嶼分布最廣的植被。馬櫻丹是近十幾年來才經由候鳥的糞便帶進七美,經快速蔓延後,目前為第二多之野生植物。
七美嶼具有綿延狹長的海岸線,其西南方為南淺漁場,由於土壤雨量東北季風的影響,農地僅能耕種乾旱作物,使得漁業在此高度發展。

南淺漁場

七美嶼西南方的南淺漁場,為巴士海峽黑潮與南下的中國沿岸流交會地點,大批浮游性與底棲魚類群聚在附近海域,得天獨厚的海洋生態,顯出南滬港的重要性。
南滬漁港與當地居民有著唇齒相依的關係,有兩座容量高達4萬公秉的油槽,使捕魚的船隻加油便捷,更有製冰廠、加冰站等補給設施。 每年魚汛從高雄、北門、屏東、將軍台灣等地的漁船也是源源不絕;漁獲量以沙丁魚及鰹魚為大宗。

畜牧

七美因物資缺乏,地廣人稀,畜養放牧相當普遍。島上牛、羊放牧,雞、鴨野放各自飼養啃食野草、蚯蚓。土雞蛋與甜美結實的羊肉,為其特產。

養殖

七美嶼水質無污染,適合養殖九孔,鹹度高(三度半左右),肉質較紮實,養殖的品質特別好,但因交通不便,七美人重心為培育九孔幼苗為主,未來也有轉型休閒觀光,成為九孔生態區。

地形

七美為一東高西低的方山台地,海岸線總長14.4公里的島上充滿了火山熔岩凝固的玄武岩,有柱狀節理、板狀節理與放射狀節理。
四面環海的七美擁有大獅、月鯉灣綿延數千米的熔岩台地、大灣玄武岩海蝕地形、望夫石玄武岩質岩脈、龍埕海蝕平台的折皺構造、分叉子海蝕柱、海蝕溝、下巷海崖、礫壺穴…等多種海蝕地形。
七美長年流水侵蝕作用在西湖村北側與平和村西側形成了河谷地形。

交通

進出七美有海路(南滬港)及航空(七美機場)。
一到冬季東北季風來臨,居民對外交通海路時常中斷,飛行的德安航空為小飛機,受天候影響也大。 七美嶼機場每日飛行本島高雄市的航班比飛澎湖馬公的多。原因為七美到馬公與七美到高雄的這兩段距離相近,而高雄的發展遠比馬公進步,所以七美人的生活圈多往來高雄,而不是馬公

相關

七美是玄武岩地貌,沿岸怪礁林立,奇麗壯觀。最有名的是“小台灣”——在七美牛姆坪灣內,有一塊海蝕平台,形狀酷似台灣本島。牛姆坪是一個“U”型海岸山谷,有200多個石階連線懸崖上下,崖上是平坦草原,崖下是萬頃碧波。牛姆坪右側的“分叉仔”,則是一個高約50米的海蝕柱,矗立海中,巋然不動。還有一處名曰“巨獅”,凸出的海崖形似石獅蹲伏。仔細端詳,整隻獅子由一條條木炭般的玄武岩組成,宛如刀斧劈雕而成,粗獷豪放,頗有台灣藝術家朱銘之風。頂隙“月世界”,是七美另一處自然奇觀。整個區域因地表鬆軟、透水性不佳,在長年風蝕、水沖之下,寸草不生,仿佛月球表層。
見證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後,七美“雙心石滬”則讓人讚嘆人力之巧奪天工。石滬是澎湖傳統的捕魚方法,漁民依海流方向,用石頭堆成易進難出的圈堤,魚兒進入滬房覓食再難出滬,漁民再下網撈捕。澎湖有數百個石滬,以七美“雙心石滬”最為壯麗。從崖頂俯瞰,石砌的雙心,相依相偎。碧海藍天下,波光瀲灩,心心相印,確是情人兩情相悅、海誓山盟的絕佳之地。傳統的捕魚石滬,成就了今天一段意外的浪漫。
“視波濤為阡陌,倚帆檣為耒耜”的七美,美景之外,有著心酸的過往。全島只有2000多居民,大多數以捕魚為生,直到30年前,才開始九孔(鮑魚)養殖業。古老的捕魚業,艱辛動盪。七美昔有“寡婦島”之稱。和很多地方一樣,七美海邊也有一座“望夫石”,不是常見的人形立石,而是形如平躺的孕婦。即便看來渾然天成的“雙心石滬”,據說,在工具簡陋的過去,建成“雙心石滬”,大約要舉全村之力,花上十幾年的工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