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家房客(上海滑稽戲經典曲目)

七十二家房客(上海滑稽戲經典曲目)

《七十二家房客》是上海人民滑稽劇團的看家之作。1958年,為回響“大搞現代戲創作”的號召,楊華生笑嘻嘻張樵儂沈一樂4位老滑稽藝術家以解放前上海底層市民的艱苦生活為素材,寫就了轟動一時的《七十二家房客》,從此在觀眾心目中,“七十二家房客”成了住房狹小的代名詞。1978年,重新在滬登台,並吸收了王汝剛等當時年輕一代的演員加盟,現流傳的該戲版本多為1978年版。本劇當初的現場演出可謂一票難求,曾進京演出。隨著時代的發展,《七十二家房客》不斷吸收當今社會鮮活事件發展補充,後曾拓展出續集《七十三家房客》。

基本介紹

作品劇情,作品歷史,

作品劇情

大型四幕滑稽戲《七十二家房客》。主演:楊華生綠楊笑嘻嘻等。
一九四九年,初春。上海某弄堂一幢石庫門房子內,住著大餅攤的老山東、蘇州老裁縫、洗衣作坊小寧波、小熱昏杜福林、賣香菸的楊老頭、小皮匠、舞女韓師母、金醫生等“七十二家”房客。真是:“房間小的象白鴿籠,房客都象進牢籠”。
七十二家房客
二房東和流氓炳根,魚肉鄉里,欺壓房客,到處惹是生非,鬧得雞犬不寧,令眾房客忿忿不滿。二房東和炳根視愛打抱不平的小皮匠、杜福林、金醫生為眼中釘,為趕他們搬場“通路子”請“老頭子”警察局王科長派人發難。
警察“三六九”受命趕眾房客搬場,乘機敲詐撈“橫擋”(油水)、鬧出了種種醜劇。
七十二家房客
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二房東與炳根竟將十六歲的養女阿香許配給六十歲的警察局長。小皮匠和阿香同是天涯苦命人,相憐相惜,在眾房客的幫助下,終於雙雙衝出“牢籠”。不言而喻,二房東、炳根、“三六九”之流自然不會有好下場。正印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作品歷史

說起“三六九”、“炳根”、“二房東”、“小皮匠”這些《七十二家房客》中的經典人物,在上海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的“三六九”是從何而來?《七十二家房客》的劇本是怎樣誕生的?王汝剛怎么會走進滑稽界唱滑稽?新世紀裡的《七十二家房客》又有了何發展?林林總總的《七十二家房客》又是怎么樣的?在《七十二家房客》的嬉笑怒罵間,我將為你揭秘《七十二家房客》故事裡的故事。
澡堂里瞎聊孵出劇本
這部誕生於特殊年代的滑稽戲經過半個世紀的打磨傳承後,可謂歷久彌新。最早的“房東和房客”如今都已是耄耋老人,楊華生曾經將偽警察“三六九”的形象演繹得栩栩如生。
步入21世紀,楊華生已90歲高齡,綠楊老師也有85歲高齡。作為當年劇本創作者之一的楊華生老師回憶《七十二家房客》的故事竟然脫胎於澡堂的聊天,“在整風運動階段中,我們要交代自己的各種問題,結果我們就在浴室里自己瞎聊中孵出了《七十二家房客》的劇本。後來說要寫一本戲,領導同意這本戲,於是就寫了這齣戲。”至於經典名段“調查戶口”、“拔牙”等是以舊社會真實的百姓生活為原型創作的。
“三六九”紀念“大世界
“三六九”的名字越深入人心,就越引人好奇這名字的來頭。雖然貌似來自“三六九,撈現鈔”的上海閒話,其實名字背後暗藏玄機。
楊華生透露,當時這個名字還讓警察局局長很不高興。“他說你叫三六九,我們發下這個號碼他們都不要,怎么辦?我為了要解決這個問題,讓他們不要生氣,向他們解釋,“三六九”是為了紀念大世界。我的出身就是大世界,因為大世界三個字,就是三六九。‘大’字三劃;‘世’字六劃;‘界’字九劃,所以叫‘三六九’。”楊華生的急中生智賦予了“三六九”一個特殊的含義。
坐黃魚車趕場子
七十年代,作為首批恢復演出的經典劇目,重組後的大公滑稽劇團(人民滑稽劇團前身)將這齣戲推到了風尖浪口。扮演偽警察“三六九”的楊華生,一時之間也紅遍大江南北,許多演出因為打上了“楊華生”的招牌而熱賣。最忙碌的時候,楊華生一個晚上要奔波在寧波的兩個碼頭,這裡唱上兩段,那裡再唱兩段,劇場專門安排的黃魚車接送,一個人零零碎碎的演出所得要高過整個劇團一出大戲的票房,當然那時他的所得要全部上繳劇團,再由劇團統一發下獎金,戲裡鈔票“麥克麥克”的“三六九”,其實過著清苦的生活。
她把二房東演“活”了
在《七十二家房客》中,綠楊塑造的二房東形象惟妙惟肖。在向房客逼討房租的這節戲裡,她扳著手指說:“三個月的欠租三斗米,一斗米要十四萬,……三斗?三斗?抖一抖十四萬,抖三抖?”配合著腳抖的動作,演活了二房東的貪婪、愚蠢,同時也反映了國民黨統治時期的通貨膨脹、民不聊生的社會形態。
王汝剛唱滑稽遇家庭阻力
接力棒傳到王汝剛這裡,他和毛猛達已是《七十二家房客》的第三代傳承者。兩人都因為酷愛滑稽藝術,從業餘轉業到專業。而王汝剛更是經歷坎坷,從藝之路一度受到家庭阻撓。
王汝剛說:“我爸爸不同意我去唱滑稽,他總覺得唱滑稽檔次不是很高。”後來因為楊華生和笑嘻嘻兩位大師的“三顧茅廬”,硬是把王汝剛“拯救”了出來,頂替出演了“小皮匠”的角色。他們說動王爸爸的理由也相當實惠,“你不要看不起唱滑稽的,這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將來賺的錢蠻多的。這句話,倒被他們說中了。”
笑嘻嘻高度近視不認老婆
滑稽戲演員在舞台上帶給觀眾的都是歡笑,而生活中的自己也常常製造滑稽,最搞笑的要數笑嘻嘻
王汝剛回憶一次笑嘻嘻因為高度近視認錯老婆的經歷,逗樂了所有人。“他是高度近視眼,2000多度,眼睛是面對面也認不出人的。有一次他走在馬路上滑了一跤,走過來一個女同志把他扶起來,一直把他送到家門口,笑嘻嘻老師謝謝她說,阿嫂,謝謝你!我家到了你可以走了。這個女的說,你眼睛真的看不清楚?你看我是誰?回頭一看,原來是自己的老婆。”
新世紀裡的《七十二家房客》
滑稽戲《七十二家房客》在新世紀的今天又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2002年2月22日至24日上海人民滑稽劇團首次與上海電視台、上海今夜娛樂文化演出影視有限公司聯手再次將這齣滑稽經典老戲重新搬上了上海大劇院的舞台。新世紀、新組合、新角色、新內涵,兩岸笑星共同攜手演繹滑稽戲《七十二家房客》。
此次演出名角薈萃,台灣著名光頭笑星凌峰扮演偽警察“三六九”,著名影視演員楊昆扮演反派角色“二房東”,她和上海人民滑稽劇團團長、著名滑稽笑星王汝剛扮演的流氓“炳根”演對手戲。
1978年,王汝剛初次登台時,便在《七十二家房客》中扮演“小皮匠”一角,而此次演出,“小皮匠”由著名淮劇演員梁偉平客串扮演,“小皮匠”女友“阿香”則由著名滬劇演員茅善玉客串扮演。滑稽演員李九松擔綱“楊老頭”一角,毛猛達則扮演“杜福林”,沈榮海扮演“金醫生”,《紅茶坊》里的“嬌嬌許榕真扮演劇中的舞女。
該劇沿用“全明星陣容”的套路,吸引各個劇種的領頭羊人物出演劇中人,在造型、台詞和表演等方面賦予了新的詮釋和活力,使之煥發出新的藝術魅力。同時,編導在原作的基礎上對該劇加工整理使人物更集中,唱腔設計進行了全新處理,使其更具時代感。
好的經典劇目,可以感染、傳唱了一代又一代人,老戲新唱,加入了新的內涵和意義。與過去的《七十二家房客》“反抗鬥爭”主題相比新世紀的《七十二家房客》則更注重“不能忘記過去,珍惜美好今天”的主題,強調了上海“安居工程”給市民帶來的幸福家居生活。
林林總總的《七十二家房客》
滑稽戲《七十二家房客》的成功也紛紛引來了不少效仿者,影視界由為突出。從1949年在香港製作的《珠江淚》、50年代上影製作的《椰林曲》、60年代珠影製作的《南海潮》這“三部曲”已經為王為一樹立起了“南國片”標誌的一項品牌的話,那么,他的第四部“南國片”,則是把“南國片”推向嶄新的藝術高峰.這部從上海滑稽戲移植過去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63年由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成了粵語方言喜劇片,與長影的蘇州方言喜劇片《滿意不滿意》、八一廠的四川方言喜劇片《抓壯丁》一起,至今仍為人們津津稱道。
1973年,香港邵氏電影向新聯公司取得該片著作權後,進行了重拍。香港著名武俠導演楚原擔任本片導演,岳華、沈殿霞、胡錦、南紅等港星出演其中角色。誰也沒想到,就是憑著該片令粵語片再次復興,讓香港的電影掀開了新的一頁。
或許是因為有過滑稽戲和電影《七十二家房客》的緣故,上海人對石庫門的生活有一種特殊的感情。1999年在上海的螢屏上再次出現了《新七十二家房客》的情景喜劇,作為第一個將國外的情景喜劇形式搬上中國螢屏的導演英達在繼《我愛我家》之後的又一力作。英達知難而上,將中國的情景喜劇推向了高潮。此劇一經播出就大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七十二家房客》真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香港著名影星葉玉卿在最後引退前也同樣出演了舞台劇《新七十二家房客》,葉玉卿與夏玉聯袂合作,中港精英爆笑演繹。 在著名喜劇影星周星馳的喜劇電影《功夫》里也同樣可以尋找到類似於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故事烙印。
如同《茶館》在話劇中的地位,《七十二家房客》也是滑稽戲中的絕對經典,至今該劇依然被滑稽老觀眾津津樂道。如今,這部經典滑稽戲還被上海戲劇學院例為培養學生的必修教材,上戲的一群學生們將此劇搬上了話劇舞台,打造了一出話劇版的《七十二家房客》,演出獲得了滑稽泰斗楊華生的大力支持,楊老受其邀請為該戲擔任了藝術顧問。
正是由於這部《七十二家房客》的深遠影響和意義,內地和香港以及東南亞在60年代中後期起到現在,也步其後塵地不斷根據這部影片改編拍攝了不少同名影視劇、情景喜劇、話劇,乃至於廣告創意等。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苦心經營著這部經典藝術作品的延續、傳承和發展。
七十二家房客(上海滑稽戲經典曲目)
赴日公演6場由中國文化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聯合主辦的“2006中國文化節”在日本舉辦。上海人民滑稽劇團的經典劇目《七十二家房客》作為重頭戲,在東京、大阪公演6場,贏得日本觀眾的讚譽。近年來,雖有不少演員出國演出受到觀眾的歡迎,但是由於條件限制,只能表演獨腳戲、小品等曲藝節目。這次演出大型滑稽戲《七十二家房客》不僅角色眾多,而且布景、道具龐大,演員多達40多人。劇團和日方主辦單位吉本興業株式會社作了精心準備,特意把全劇台詞翻譯成日語;演員在表演時,增強形體動作,唱腔用優美的江南小調,並且加上魔術、繞口令等表演技巧。因此,儘管語言不通,但是通過演員的表演,使日本觀眾領略了中國曲藝藝術的魅力,擁有1266個座位的劇場座無虛席,笑聲、掌聲不斷。演出結束後,熱情的觀眾紛紛與演員合影留念,並主動在演出徵詢表中留言:“笑是無國界的”、“從演員身上看到了活力上海”等讚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