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起義

丁未起義

丁未起義又稱潮汕黃岡起義、丁未革命、丁未黃岡之役,是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2月19日同盟會在廣東潮州饒平黃岡發動的反清起義。

這次武裝起義先於1911年的辛亥武昌起義四年,在舊民主主義的革命中創下了“六個第一”:

1、是中國同盟會成立後在廣東境內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2、孫中山先生第一次從海外委派將領歸國指揮起義;

3、孫中山第一次派遣成批海外留學生回來參加戰鬥;

4、在起義中第一次使用了青天白日徽的旗幟;

5、奪取黃岡後第一次成立了軍政府;

6、新政權第一次發行銀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未起義
  • 起義時間:1907年2月19日
  • 起義地點:廣東饒平縣黃岡鎮
  • 起義者:同盟會
  • 又稱潮州起義
簡介,起義過程,相關圖書,意義,

簡介

丁未起義又稱:丁未革命,饒平黃岡起義,丁未黃岡之役,是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2月19日同盟會在廣東潮州黃岡發動的反清起義。
這次武裝起義先於1911年的辛亥武昌起義四年,在舊民主主義的革命中創下了“六個第一”:
1、是中國同盟會成立後在廣東境內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2、孫中山先生第一次從海外委派將領歸國指揮起義;
3、孫中山第一次派遣成批海外留學生回來參加戰鬥;
4、在起義中第一次使用了青天白日徽的旗幟;
5、奪取黃岡後第一次成立了軍政府;
6、新政權第一次發行銀票。

起義過程

這次起義是孫中山委派許雪秋會同嘉應州何子淵、蕭惠長等同盟會領導人發動起來的。
許雪秋(1875-1912)亦作雪揪,原名有若。廣東海陽潮安)人,新加坡華僑富商之子。初曾向清廷捐得候補道銜,後立志“逐滿興漢”。1904年(光緒三十年)歸國。次年以承築潮汕鐵路工程及召募團練為名,聚眾千餘,約期舉義,未發事泄,再赴新加坡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得識孫中山,加入同盟會,被委任中華國民軍東軍都督,主持嶺東軍務,遂返粵為武裝起義做準備。雪秋回潮州後,召集潮梅同志會商進行辦法;並往香港會晤馮自由(1881-1958)等,謂事機成熟,惟人才缺乏,請電同盟會總部速派同志歸國相助。後孫中山派人配合雪秋,加緊了起義籌備工作。
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
適萍瀏醴起義失敗後,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驅逐孫中山出境。1907年3月4日(光緒三十三年正月二十日),孫中山被迫離開日本赴安南(今越南),到河內後立即在甘必達街61號設立了領導西南武裝起義的總機關,準備就近組織領導廣東、廣西雲南三省的起義。他認為這些省份地處邊陲,民眾基礎較好,易於發動;地域寬廣,便於迂迴作戰;尤其有利於從國外輸送武器和人員。
為此,孫中山決定先在廣東西部的欽州(今屬廣西壯族自治區)、廉州(今屬廣西壯族自治區)與東部的潮州、惠州四府同時起義;許雪秋仍負潮州方面起義之責。
許通過會黨首領余既成陳涌波在會黨中做發動組織工作。但由於走漏風聲,引起清潮州總兵黃金福、黃岡都司隆熙的警覺。5月21日(四月初十),黃金福派兵勇數十名進駐黃岡鎮,並藉故捕去會眾2人。次日余既成等聚集黨眾200餘人於黃岡城外起義。
丁末起義重要活動地點丁末起義重要活動地點
經一夜血戰,攻克黃岡。23日(十二日),起義者在舊都司衙門成立軍政府,舉陳涌波為司令,余既成、張躍為副司令,以“廣東國民軍大都督孫(指孫中山)”或“大明都督府孫”名義布告安民。
起義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因此深受民眾擁護,在會黨領袖何子淵、蕭會長的秘密策動下,附近貧民及嘉屬客家子弟紛紛參加義軍,隊伍很快發展到五、六千人。但這次起義事出倉促,具體主持者不了解通盤計畫,事發後才派人去香港請許雪秋來督率義軍。適時黃金福部清軍已抵離黃岡20里的潮州。起義軍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陳涌波率領,直趨潮州、汕頭,目標是乘黃金福帶兵外出之時,攻占其巢穴;一路由余既成率領,直接奔向潮州,攻擊黃金福部。25日(十四日)兩路軍隊同時出發。餘部抵達潮州時,天已黎明,而清軍早有準備,因此初戰失利
丁末起義紀念亭丁末起義紀念亭
起義時的裝備起義時的裝備
。進攻潮汕之義軍,得知潮州失利,即改變計畫,轉援餘部義軍。兩路會攻黃金福清軍,敵勢危急。恰於此時,清廣東水師提督李準所派援軍到來,雙方夾攻義軍,因而潮州未能攻下。27日(十六日),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陳、余決定解散隊伍,轉往香港,起義遂宣告失敗。
首領陳涌波、余醜等200餘人由水路退往香港。同盟會領導人何子淵、蕭惠長、江伯堅、姚竹英等人摸黑趕回興梅交界的箭竹頂茶場避難及商討下一步行動方案。
義軍失敗後,官兵得義軍遺落的名冊,大肆捕殺黨人。

相關圖書

本輯資料保持歷史原貌,記載翔實。采自歷史文獻、方誌、專著和報刊等。其上限始自清光緒二十年(1894)孫中山創立興中會起至袁世凱攖取革命果實,孫中山再次發表《討袁宣言》止。
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潮梅的革命活動離不開整個革命活動的形勢,故一些省、全國的革命活動資料也略作介紹,以了解全貌。丁未黃岡起義是孫文領導的革命活動,故對“丁未潮州黃岡起義”的資料特作專題詳細介紹,以示其重要性。對“辛亥革命前後潮汕、梅州的會黨領導人”和《丁末黃岡之役犧牲革命烈火士》也作專題具體介紹,以紀念先烈的革命精神。

意義

黃岡丁未起義雖然失敗,但她的歷史功績不可磨滅。
首先在於它是偉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次真正的反封建專制的民主革命鬥爭,它響亮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口號,代表了民主、進步、光明的力量,喚起民眾,在一定範圍內動搖了統治幾千年的封建帝制。
紀念石雕紀念石雕
丁末起義誓師處丁末起義誓師處
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高度評價說,“此次死難的同志都屬同盟會幹部,若無此次諸烈士轟轟烈烈足喪滿虜之膽之善因,怎有辛亥武昌之義師一舉而鄂督瑞澄入軍艦之美果。”
其次,它激發了潮汕人民的革命精神和鬥爭勇氣。對潮汕及其周圍的民主革命活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一年,在黃岡丁未革命的影響下,潮汕各地更多進步人士參加了當時的革命團體,同時也推動了同年繼之而起的惠州七女湖安慶、防城、鎮南關各次起義。及後,金山學堂的一部分青年學生也展開反清秘密活動,海豐汕尾又籌劃再一次武裝起義。
第三,它在華僑史上,是廣大愛國華僑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的光輝一頁,它說明廣大愛國華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與國內鄉親共命運,同呼吸。這種精神,令人肅然起敬,而且在後來得到發揚光大。
由此可見,潮州黃岡丁未革命歷史上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她是潮汕近代史上光輝的一頁。
電影《瓮城風雲-丁未潮州黃岡起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