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人教版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該文講了一個美麗的小山村,由於人們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的削弱了森林的防護能力,終於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後,咆哮的洪水將小山村捲走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 外文名: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 作用教育
  • 出處:人教版語文課本
  • 意義保護環境
  • 學習階段:國小
作品原文,教學目標,教學建議,詞句理解,

作品原文

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鬱鬱蔥蔥,村前河水
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
村子裡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 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那個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 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山谷、森林、鬱鬱蔥蔥、湛藍、甜潤、鋒利、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工具、應有盡有、家具、喘氣兒、黎明、洪水”等詞語,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4、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建議

1、如果有條件,教師在課前組織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與森林的破壞情況、植物與水土流失、植物與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9個,讀音難點主要有“澈、湛”(翹舌音)、“湛、棟”(前者為前鼻音,後者為後鼻音)。注意不要將“湛”讀成“shèn”,將“裸”讀成“guǒ”。可以安排學生互相交流識字方法,教師作有針對性的指導,並利用多種方法加強識字的鞏固。比如,可以運用增加或者減少偏旁的辦法認記生字,“包+口──咆”、“牛+利──犁”、“木+東──棟”。
要求會寫的生字如“森、蔥、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應該協調。“蔥”的中間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補”不是“示補”;“黎”的上部右邊的不能寫成多一撇的“勿”;同樣是“木”這個部件,在“森、棟、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學生注意,很多獨體字作偏旁時具體形狀要發生改變,如“蔥”中的“心”、“砍”中的“石”等。
3、本篇課文語言淺顯、樸實,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初讀課文的要求有以下幾點:一是藉助拼音和同學之間的合作,掃清文字的障礙,將書讀正確、流利;二是在讀書過程中思考,那個“美麗的小村莊”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教師在學生的自主閱讀基礎上,針對上述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美麗的小村莊”變化的過程很清楚:最開始那是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鬱鬱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接著人們開始砍樹蓋房、造犁,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後來,樹木大量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最後,大雨之後,河水暴漲,小村莊被水捲走,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學生在歸納出小村莊的變遷過程之後,可以根據這個變遷過程逐步領會其變遷的原因: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使環境遭到極大破壞是小村莊消失的直接原因。說“過度地”砍伐樹木,要結合小村莊的變遷過程來了解:這個“過度”,是逐漸地顯示出來的,最開始的時候,人們並未認識到這一點,“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只“裸露”幾片土地,是不會造成“村毀人亡”的後果的;正是由於人們最開始時並未認識到過度砍伐樹木的危害,於是接著又“一年年、一代代”砍伐,“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砍伐的樹木不斷增多,造成砍伐的“過度”。但是,人們仍未認識到這一點,直到樹木變得異常稀少,村莊為洪水捲走為止。小村莊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們沒有環保的意識,貪圖眼前利益,致使村莊最後消失。它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對我們今天的生態環境建設有著特別的警示作用。這一點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繼續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領會和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
4、課後安排交流閱讀感受的題目,通過這個題目了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程度,以及是否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作了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關於小村莊發生的變化比較容易交流,但發生變化的原因則會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教師還可以在這兩個問題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請學生提出如何保住小村莊的建議。
體會、積累語言的題目,有較大的自由空間。學生可以在例句的基礎之上,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自主抄寫、體會、積累。在“找出意思深刻的句子”,學生抄寫之後,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說出每一個句子深刻意思。以便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愛護森林、增強環保意識的重要性。除了意思深刻的句子之外,還可以積累運用得得體、恰當、優美的詞語或者片段。
這篇課文是有關人類居住環境的生態維護與建設的文章,學生在學完之後,可以緊密聯繫本組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學生了解自己周邊的環境狀況,比如,動植物有無增減,這種增減對環境的影響,這種變化的原因;周圍有無新的建築和工廠,它們對環境有何影響;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狀況,它們對動植物、大氣和水等的污染;政府和個人對上述污染或者環境破壞所採取的應對措施等等。
5、本文課後安排了綜合性學習提示,意在提醒學生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之後,對材料、成果進行整理,為後面的交流和展示做好準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裡交流是如何開展活動的,然後請學生將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具體的材料不同,整理的方式和呈現的方式也不一樣。可以先將反映同一情況的材料歸為一組,比如動物、植物、空氣、水、光、噪音、工廠污染等等;然後就反映同一種情況的材料按其所屬性質分類,比如可以分成文字、圖片、聲像、圖表等等;最後考慮同一種情況中的不同材料如何搭配,以便將其整合起來,對自己的調查結果進行綜合的說明,比如,給圖片配上相應的文字說明。上述工作做完後,要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探究它們所反映的問題,可以參考如下的角度:第一,調查時間、地點、人數、調查方式和所受污染的種類、程度;第二,藉助手頭整理之後的材料,對所受的污染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第三,根據整理之後的材料,為有關部門或者個人提供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藉助現代多媒體手段,對自己的或小組的調查成果進行整理,以便交流和展示。材料整理的形式不必強求一致,要鼓勵學生採用富有創意的、多樣的形式,以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其學習中的自主、探究意識。

詞句理解

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這裡的兩個“誰”值得特別注意,“誰”不作為疑問代詞,是“任指”,表示沒有例外,兩個“誰”字連用,表明這裡的人們沒有任何的約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樹非常隨便,因此,森林被破壞也就順理成章了,森林遭到過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個前提──沒有人管。“拎”字,從字面上與“拿、帶”一致,但為什麼不可以換成後兩者呢?這個“拎”字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非常隨意的心態,它把人們那種把砍樹沒當作一回事的心態淋漓盡致地勾畫了出來。表達這種隨意心態的還有“一棵一棵”,這“一棵一棵”表示的不確定數目,既然是不確定,就突出了人們沒有將砍樹當作一回事。
2、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出現”和“裸露”,表明小村莊周圍的環境開始發生變化了,這是向著環境惡化開始的第一步,如果人們沒有注意的話,環境的破壞將無法避免。
3、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這句里有兩個“不斷”,它們表明了對森林的破壞還在繼續。最後的省略號意味深長,它雖然省掉了文字的說明,但是比文字的說明更有韻味──對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這裡的兩個“不斷”和一個省略號,動態地、含蓄地表明了“過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4、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這裡連用了三個“變成”,構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強烈地體現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個句子表面上描述了人們“利用”樹木的一種方式──用樹木作柴燒,但卻深刻地表達出了對人們的錯誤行為的一種遺憾和譴責,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是多么低效的一種利用方式,又是多么輕易的一種破壞方式呀!
5、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這句話,也是一種對當時情況的實實在在的說明,但是其中的一個“還”字,卻表達出了一種較為勉強的味道(試著去掉“還”字,意味大不相同),實際上是對人們行為的否定。
6、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咆哮”本來指野獸的吼聲,這裡用來形容河流的波濤聲,它生動地反映了在失去樹林的保護之後,洪水是多么的肆虐,突出了人們亂砍濫伐樹木的嚴重後果。
7、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這裡的“一切”,指的是人們通過砍伐樹木所獲得的所有的物品。“什麼”,這裡不是用來提問,而是用以“任指”隨便的一個什麼東西、物品。一個可以概括任意一件事物的詞語“什麼”的運用,突出亂砍濫伐樹木所引發的慘重後果,同時也襯托出災害的無情,人類如果不珍惜熱愛自然,自然會對人類進行殘酷的懲罰。這句話含義深刻,發生在小村莊身上的故事也非常耐人尋味,因此,本文最後學習夥伴吐了一個泡泡“我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闡述自己的想法:可以譴責人們的錯誤行為,可以表達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對人們今後的生活提出建議等等。
文中三處提到了“鋒利的斧頭”,它是有用意的。“鋒利的斧頭”代表著人們對樹木森林的無情的、殘酷的破壞、短視的利用,甚至可以說是那些無知的人們的一種象徵。“鋒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壞的殘酷、無情。
上述的含義深刻的詞句,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教材當中通過學習夥伴的泡泡作了相應的提示,試圖通過舉例的形式引起學生的注意。比如,一個學習夥伴說“我知道‘大雨沒喘氣兒’的意思”,這裡的“大雨沒喘氣兒”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說明了大雨連續不斷、幾天沒停。
在領會了上述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那些關鍵字句的表達效果。比如,“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讀到“誰家、拎起、一棵一棵”時,語氣要略微舒緩、加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