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框架

一個中國框架’是胡錦濤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他在關於台灣的部分中指出: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

一個中國框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特別是台灣方面經常提到的)“一中架構”。以往,中共中央只強調“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我國領導人、新聞發言人以及官方媒體的言論和報導中,也從來未出現過“一中框架”的字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個中國框架
  • 提出者:胡錦濤
  • 別名:一中框架
  • 目的:反對台獨,統一中國
追溯,意義,連結,

追溯

眾所周知,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上台後,單方面將“九二共識”解釋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並且在相關講話中只談“各自表述”,將主權統一的“一個中國”刻意地擱置
一個中國框架
和迴避。
兩岸關係在2008年開始解凍,循著“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步伐推進兩岸協商。目前,在經濟層面上,兩岸大三通、直航、金融MOU、兩岸經濟架構協定ECFA等等經濟議題逐步解決,並有的已經運作得非常成熟了。大陸方面,一直想開啟下一階段,也就是政治議題的協商,包括軍事互信和和平協定。但馬英九和國民黨也清楚,軍事互信和和平協定的重要前提是需要一個關鍵的政治條件,也就是“一個中國原則”,肯定不再是模糊的“九二共識”。

意義

習近平吳伯雄的2013年6月13日的‘習吳會’,是習近平出任總書記以來,國共兩黨高層經由國共平台舉行的第一次正式會晤。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科研室主任、研究員彭維學指出,此次會晤具有承上啟下,開創未來的意義,並具有為未來一段時間兩岸關係發展定調的作用。
一個中國框架
一個中國框架更明確
彭維學認為,從會談內容上來看,國共兩黨就兩岸關係未來發展達成了很多共識。這對於未來兩黨和兩岸增進互信、進一步發展國共關係、鞏固深化兩岸和平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和吳伯雄都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道路是正確的,有利於兩岸的發展,是兩岸人民的福祉。特別是雙方在增進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方面形成了更清醒的共識。
吳伯雄在與習近平會見時說,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國共兩黨一致的立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實行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框架定位兩岸關係,而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彭維學稱,作為相關領域專家,他最關注的就是吳伯雄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如何表態。
除了重申“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之外,吳伯雄更加明確地回應了在一個中國框架問題上的立場,這對增進兩岸的互信是非常有幫助的。
民族認同上高度一致
此外,雙方在中華民族認同、振興中華的問題上形成了高度一致。比如習近平講的是“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大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等;吳伯雄講的是“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等。
還有一點共識在於對未來兩岸關係進展要採取積極措施,推進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拓寬兩岸的合作領域。比如習近平指出要“務實進取”“良性互動”;吳伯雄提到的“兩岸應該強化經濟關係,深化社會交流,加強文化交流,討論推動簽署教育交流、文化交流協定,為兩岸民眾創造更多實質利益。”
會晤時機非常特別
彭維學還提到,此次會晤的時機非常特別。
首先是“習奧會”剛剛結束,這反映了大陸對台灣的尊重,表明我們在發展中美關係的過程中不會犧牲台灣的利益。對於這一點台灣方面非常關注。
第二個時間點是在馬英九尋求黨主席連任的前提下舉行會晤。馬英九希望告訴大陸,他在兩岸關係上是會有所作為的,能夠打消大陸對他有可能在兩岸政治上消極的疑慮。
第三個時間點是吳伯雄在端午節這箇中國的傳統節日到來,突出了兩岸一家的意識
第四個時間點是近日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訪美,他在美國煽動威脅,鼓吹台美關係。而吳伯雄訪華襯托出了民進黨缺乏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

連結

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2013年6月13日在北京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面時,重申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的立場,並首度提出“一個中國架構”,回響大陸“一個中國框架”的訴求。
吳伯雄說,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主張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框架”來定位兩岸關係,而非“國與國”的關係。報導稱,這是國民黨首次提出“一個中國框架”的概念,以回響中共18大政治報告在對台政策中提出的“一個中國框架”訴求。
吳伯雄稱,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近來重申,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的立場,再度堅持了中國國民黨的一貫路線;相信增強了國共兩黨、兩岸雙方的政治互信,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必可持推動,不斷深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