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現象

一九現象

所謂“一九”現象是指少數股票的上漲與大多數股票的邊緣化共存這樣一種現象。當然,這些少數股票有一些共同的特點,諸如分屬金融地產、能源資源、石油化工、機械製造的龍頭企業,而且權重大,業績不差,兼有伴隨巨觀經濟發展而固有的想像空間。以此為標準,其餘的股票統統被打入另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九現象
  • 一九”現象:少數股票上漲與大多數股票邊緣化
  • 成分:有價值投資
  • 必然性:少數權重股大幅上漲也是有其
價值投資,金融股的晴雨表,權重藍籌股,全球表現,歷史,一九現象在中國,

價值投資

當然,對於“一九”現象,有價值投資的成分,畢竟權重股反映的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巨觀狀況,在我國經濟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其發展前景長期看好,所以,少數權重股大幅上漲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每股收益而言,屬於“一成”的上市公司確實有一些優勢。由於各家公司流通股份、有限售條件的流通A股、尚未流通股份比重不一樣,按10月24日股本計算的1518家公司2007年中期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和屬於流通A股股東的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分別為0.1874元和0.1894元。其中151家公司這兩個指標分別為0.2062元和0.2845元,1367家公司這兩個指標分別為0.1352元和0.1291元。因此,績優股主要集中於“一成”公司中。

金融股的晴雨表

因此,股指與其說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還不如說是央企晴雨表,更是金融股的晴雨表。銀行股上漲,股市就上漲,銀行股下跌,股指就下跌,以至“一九”現象成為中國股市的一種常態。這種股指的失真特別是“虛高”,很可能引來更大的調控預期。而一旦調控措施出台,影響的是整個大盤而並不僅僅是大藍籌股,這對非權重股來說是不公平的。
我國的多種所有制並存的局面決定了國民經濟發展並不僅僅依靠大型國企,還需要一大批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創新型企業,這一方針應該在證券市場得到體現。由於“一九”現象的蔓延,現在有一大批中小優質上市公司被市場“錯殺”,其投資價值有的已遠高於權重股。如果不能儘快改變目前大藍籌股“一花獨放”局面,勢必給價值投資理念帶來嚴重衝擊,助長投機行為的進一步盛行。

權重藍籌股

但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少數權重藍籌股的價格已經快速脫離其基本面市盈率高達六七十倍,甚至一二百倍。即便考慮到藍籌公司可能存在的資產注入、整體上市等因素,這樣的市盈率水平也是難以持續的,所以就目前少數權重藍籌股狀況而言,它們的一花獨放,並不完全符合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要求。
按理說,整個股市的“牛”與“熊”,應當由市場的絕大多數股票所決定。目前股市最明顯的表現是,資源集中程度過大,資金不僅向主機板市場集中,而且是向主體市場的大藍籌股集中,大藍籌股不僅決定著“50”指數、“180”指數、“300”指數,還直接決定著滬深兩市的大盤指數,換句話說,只要10%的股票上漲,就可以掩蓋90%的股票下跌,導致指數失真。

全球表現

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最新排名顯示,上榜第一名的美國埃克森—美孚的市盈率只有13倍,俄羅斯的一家上榜公司市盈率不到11倍,而中國石油的市盈率為23倍,中國移動為43倍,中國人壽是66倍。如果按照價值投資理念,國內權重股藍籌股的估值肯定是高了。
再有投資價值的股票,股價也不是越高越好,泡沫總有破滅的一天。在正常的股指期貨市場,權重股既是工具,也是投資對象,既是投資對象,有漲有跌才屬合理,現在一味暴炒權重股,將之置於“高高在上”的地位,那么很顯然,一旦股指期貨推出,市場唯一能選擇的就是掉頭向下,那也就意味著股指期貨推出之日,就是牛市“壽終正寢”之時。這既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有違管理層推出股指期貨的初衷,也不利於我國證券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歷史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和台灣也都曾經出現過藍籌股泡沫。據Thomson Finan-cial的統計數據,日本股市在1986年一度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當時,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了日本和台灣股市的急劇上漲:土地價值的上升、公司業績的強勁、貨幣的不斷升值以及低利率、高儲蓄率和有限的投資渠道等,而所有這些因素在今天的中國可以說是一個不缺。
到了九十年代,日本和台灣的藍籌股泡沫破滅了。台灣股市在一年內暴跌79%,而日本則步入了長期的低迷,日經指數直到13年後才觸底,而此時的總市值只有當年峰值的五分之一。如果沒有伴隨股災而來的經濟蕭條,日本的狀況或許會比實際情況要好一些。但是股災之前幾年的藍籌股繁榮已經使日本一躍成為全球最大和最複雜的經濟體。當初若是能制定出更好的相關政策,或許可以縮減經濟低迷期的長度。
如果以史為鑑,那么當前中國股市那些本應反映上市公司前景的股價水平現已發出了可能出現問題的信號。無論用怎樣的標準來衡量,幾乎結論都是中國股市股價偏高。以市盈率為例,按去年全年的每股收益水平計算,滬市上市公司股票的市盈率現已高達70多倍,相比之下,相關數據顯示,標普指數在1929年美國股災發生時的市盈率是28倍,1987年股災發生時的市盈率只有18倍。此外,日本、台灣和納斯達克市場崩盤前各市場基準指數的市盈率分別達到了71倍、100倍和123倍的高峰。

一九現象在中國

中國股市所存在的“一九”現象值得高度重視。大量中小投資者應該提高風險防範意識,真正實現通過股市投資來分享我國經濟成長的成果,戰勝通脹。惟有如此,中國股市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健康、成熟的市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