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資源計畫(ERP)

企業資源計畫(ERP)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企業資源計畫即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由美國 Gartner Group 公司於1990年提出。企業資源計畫是 MRP II(企業製造資源計畫)下一代的製造業系統和資源計畫軟體。除了MRP II 已有的生產資源計畫、製造財務銷售採購等功能外,還有質量管理,實驗室管理,業務流程管理,產品數據管理,存貨、分銷與運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定期報告系統。目前,在我國 ERP 所代表的含義已經被擴大,用於企業的各類軟體,已經統統被納入 ERP 的範疇。它跳出了傳統企業邊界,從供應鏈範圍去最佳化企業的資源,是基於網路經濟時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統。它主要用於改善企業業務流程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ERP 是由美國計算機技術諮詢和評估集團 Gartner Group Inc 提出的一種供應鏈的管理思想。企業資源計畫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 系統支持離散型、流程型等混合製造環境,套用範圍從製造業擴展到了零售業服務業銀行業電信業、政府機關和學校等事業部門,通過融合資料庫技術、圖形用戶界面、第四代查詢語言、客戶伺服器結構、計算機輔助開發工具、可移植的開放系統等對企業資源進行了有效的集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資源計畫
  • 外文名: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 簡稱:ERP
  • 提出時間:1990年
生產特點,發展階段,功能模組,供應鏈管理,銷售與市場,財務管理模組,生產控制管理,主要特點,優勢弊端,注意問題,中國發展,系統最佳化,

生產特點

它匯合了離散型生產和流程型生產的特點,面向全球市場,包羅了供應鏈上所有的主導和支持能力,協調企業各管理部門圍繞市場導向,更加靈活或“柔性”地開展業務活動,實時地回響市場需求。為此,重新定義供應商、分銷商和製造商相互之間的業務關係,重新構建企業的業務和信息流程及組織結構,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有更大的能動性。
ERP 是一種主要面向製造行業進行物質資源、資金資源和信息資源集成一體化管理的企業信息管理系統。ERP 是一個以管理會計 為核心可以提供跨地區、跨部門、甚至跨公司整合實時信息的企業管理軟體。針對物資資源管理(物流)、人力資源管理(人流)、財務資源管理(財流)、信息資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體化的企業管理軟體。
ERP 的提出與計算機技術的高度發展是分不開的,用戶對系統有更大的主動性,作為計算機輔助管理所涉及的功能已遠遠超過 MRP II 的範圍。ERP 的功能包括除了MRP II(製造、供銷、財務)外,還包括多工廠管理、質量管理、實驗室管理、設備維修管理、倉庫管理、運輸管理、過程控制接口、數據採集接口、電子通訊、電子郵件、法規與標準、項目管理、金融投資管理、市場信息管理等等。它將重新定義各項業務及其相互關係,在管理和組織上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對供應鏈上供需關係的變動(包括法規、標準和技術發展造成的變動),同步、敏捷、實時地作出回響;在掌握準確、及時、完整信息的基礎上,作出正確決策,能動地採取措施。與 MRP II 相比,ERP 除了擴大管理功能外,同時還採用了計算機技術的最新成就,如擴大用戶自定義範圍、面向對象技術、客戶機/伺服器體系結構、多種資料庫平台、SQL結構化查詢語言、圖形用戶界面、4GL/CASE、視窗技術、人工智慧、仿真技術等等。

發展階段

信息技術在企業管理學上的套用可分做如下發展階段:
A、 MIS 系統階段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主要是記錄大量原始數據、支持查詢、匯總等方面的工作。
B、 MRP階段 (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對產品構成進行管理,藉助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及系統對客戶訂單,在庫物料,產品構成的管理能力,實現依據客戶訂單,按照產品結構清單展開並計算物料需求計畫。實現減少庫存,最佳化庫存的管理目標。
C、MRP II 階段 (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
在 MRP 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系統增加了對企業生產中心、加工工時、生產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實現計算機進行生產排程的功能,同時也將財務的功能囊括進來,在企業中形成以計算機為核心的閉環管理系統,這種管理系統已能動態監察到產、供、銷的全部生產過程。
D、ERP 階段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進入 ERP 階段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企業級的管理系統更為成熟,系統增加了包括財務預測、生產能力、調整資源調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業實現JIT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和生產資源調度管理及輔助決策的功能。成為企業進行生產管理及決策的平台工具。
E、 電子商務時代的 ERP
Internet 技術的成熟為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增加與客戶或供應商實現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數據交換的能力,從而強化了企業間的聯繫,形成共同發展的生存鏈,體現企業為達到生存競爭的供應鏈管理思想。ERP 系統相應實現這方面的功能,使決策者及業務部門實現跨企業的聯合作戰。

功能模組

ERP 系統包括以下主要功能:供應鏈管理(SCM)、銷售與市場、分銷、客戶服務、財務管理、製造管理、庫存管理、工廠與設備維護、人力資源、報表、製造執行系統 (Manufacturing Executive System,MES)、工作流服務和企業信息系統等。此外,還包括金融投資管理、質量管理、運輸管理、項目管理、法規與標準和過程控制等補充功能。
ERP 是將企業所有資源進行整合集成管理,簡單的說是將企業的三大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全面一體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它的功能模組已不同於以往的 MRPMRPII的模組,它不僅可用於生產企業的管理,而且在許多其它類型的企業如一些非生產,公益事業的企業也可導入 ERP 系統進行資源計畫和管理。
在企業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生產控制(計畫、製造)、物流管理(分銷、採購、庫存管理)和財務管理(會計核算、財務管理)。這三大系統本身就是集成體,它們互相之間有相應的接口,能夠很好的整合在一起來對企業進行管理。另外,要特別一提的是,隨著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重視的加強,已經有越來越多的 ERP 廠商將人力資源管理納入了 ERP 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供應鏈管理

是對企業供應鏈的管理,即對市場、需求、定單、原材料採購、生產、庫存、供應、分銷發貨等的管理,包括了從生產到發貨、從供應商到顧客的每一個環節。供應鏈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商業循環系統,是企業電子商務管 理中最重要的課題。統計數據表明,企業供應鏈可以耗費企業高達 25%的運營成本。SCM 能為企業帶來如下益處:(1) 增加預測的準確性。(2) 減少庫存,提高發貨供貨能力。(3) 減少工作流程周期,提高生產率,降低供應鏈成本。(4) 減少總體採購成本,縮短生產周期,加快市場回響速度。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利用網路實現 SCM。即利用網際網路將企業的上下游企業進行整合,以中心製造廠商為核心,將產業上游原材料和零配件供應商、產業下游經銷商、物流運輸商及產品服務商以及往來銀行結合為一體,構成一個面向最終顧客的完整電子商務供應鏈。目的是為了降低採購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業對市場和最終顧客需求的回響速度,從而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銷售與市場

市場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只要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就必然存在市場,因此商品銷售與市場存在著一種客觀的必然聯繫。個體、私營企業的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不受國家計畫的制約,它完全是在市場環境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為此,個體、私營企業必須樹立正確的市場觀念,特別是要注重市場研究,這是搞好商品生產銷售的前提條件,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保證。
市場觀念是企業的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立足於滿足用戶需要的經營指導思想。現代市場觀念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1) 用戶是企業活動的中心,企業根據用戶需要確定自己的生產經營方向;(2) 企業的行銷活動要形成整體,協調一致,圍繞滿足用戶需要進行活動;(3) 在滿足用戶需要的同時,實現本企業的利潤。在取得利潤的策略上,並不著眼於每次交易利潤的大小,而是考慮企業的長遠發展,把爭取顧客、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開拓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作為企業的目標,從而取得利潤。
市場研究又稱市場行銷研究,它是運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式,蒐集、整理與分析有關消費者需求的商品和勞務的行銷資料,進行市場分析與規劃,以確定市場行銷策略。要搞好企業的財務管理,亦必須注重市場,加強市場行銷研究。這是因為: 第一,市場是聯繫生產和消費的中介,它能靈敏地反映社會需求的變化及其狀況,企業要在競爭中居於有利地位,就應及時掌握市場動態;第二,企業要想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的財務效益,就要通過市場研究,生產經營適合市場需要的,適銷對路的產品;第三,企業的購銷活動都必須完全依靠市場行銷機制進行,這是由個體私營企業生產經營特點決定的。市場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市場調查、市場預測及銷售策略的制訂等。

財務管理模組

企業中,清晰分明的財務管理是極其重要的。所以,在 ERP 整個方案中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ERP 中的財務模組與一般的財務軟體不同,作為 ERP 系統中的一部分,它和系統的其它模組有相應的接口,能夠相互集成,比如:它可將由生產活動、採購活動輸入的信息自動計入財務模組生成總賬、會計報表,取消了輸入憑證繁瑣的過程,幾乎完全替代以往傳統的手工操作。一般的 ERP 軟體的財務部分分為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兩大塊。
一、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主要是記錄、核算、反映和分析資金在企業經濟活動中的變動過程及其結果。它由總賬、應收賬、應付帳、現金、固定資產、多幣制等部分構成。
1、總賬模組:它的功能是處理記賬憑證輸入、登記,輸出日記賬、一般明細賬及總分類賬,編制主要會計報表。它是整個會計核算的核心,應收賬、應付賬、固定資產核算、現金管理、工資核算、多幣制等各模組都以其為中心來互相信息傳遞。
2、應收賬模組:是指企業應收的由於商品賒欠而產生的正常客戶欠款賬。它包括發票管理、客戶管理、付款管理、賬齡分析等功能。它和客戶訂單、發票處理業務相聯繫,同時將各項事件自動生成記賬憑證,導入總賬。
3、應付賬模組:會計里的應付賬是企業應付購貨款等帳,它包括了發票管理、供應商管理、支票管理、賬齡分析等。它能夠和採購模組、庫存模組完全集成以替代過去繁瑣的手工操作。
4、現金管理模組:它主要是對現金流入流出的控制以及零用現金及銀行存款的核算。它包括了對硬幣、紙幣、支票、匯票和銀行存款的管理。在 ERP 中提供了票據維護、票據列印、付款維護、銀行清單列印、付款查詢、銀行查詢和支票查詢等和現金有關的功能。此外,它還和應收賬、應付賬、總賬等模組集成,自動產生憑證,過入總賬。
5、固定資產核算模組:即完成對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以及折舊有關基金計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它能夠幫助管理者對固定資產的現狀有所了解,並能通過該模組提供的各種方法來管理資產,以及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它的具體功能有:登錄固定資產卡片和明細賬,計算折舊,編制報表,以及自動編制轉賬憑證,並轉入總賬。它和應付帳、成本、總賬模組集成。
6、多幣制模組:這是為了適應當今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對外幣結算業務的要求增多而產生的。多幣制將企業整個財務系統的各項功能以各種幣制來表示和結算,且客戶訂單、庫存管理及採購管理等也能使用多幣制進行交易管理。多幣制和應收帳、應付帳、總帳、客戶訂單、採購等各模組都有接口,可自動生成所需數據。
7、工資核算模組:自動進行企業員工的工資結算、分配、核算以及各項相關經費的計提。它能夠登錄工資、列印工資清單及各類匯總報表,計算計提各項與工資有關的費用,自動做出憑證,導入總賬。這一模組是和總帳,成本模組集成的。
8、成本模組:它將依據產品結構、工作中心、工序、採購等信息進行產品的各種成本的計算,以便進行成本分析和規劃。還能用標準成本或平均成本法按地點維護成本。
二、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於會計核算的數據,再加以分析,從而進行相應的預測,管理和控制活動。它側重於財務計畫、控制、分析和預測:
結構圖結構圖
財務計畫:根據前期財務分析做出下期的財務計畫、預算等。
財務分析:提供查詢功能和通過用戶定義的差異數據的圖形顯示進行財務績效評估,帳戶分析等。
財務決策:財務管理的核心部分,中心內容是作出有關資金的決策,包括資金籌集、投放及資金管理。生產控制管理模組。
這一部分是 ERP 系統的核心所在,它將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得企業能夠有效的降低庫存,提高效率。同時各個原本分散的生產流程的自動連線,也使得生產流程能夠前後連貫的進行,而不會出現生產脫節,耽誤生產交貨時間。

生產控制管理

是一個以計畫為導向的先進的生產、管理方法。首先,企業確定它的一個總生產計畫,再經過系統層層細分後,下達到各部門去執行。即生產部門以此生產,採購部門按此採購等等。
1、主生產計畫:它是根據生產計畫、預測和客戶訂單的輸入來安排將來的各周期中提供的產品種類和數量,它將生產計畫轉為產品計畫,在平衡了物料和能力的需要後,精確到時間、數量的詳細的進度計畫。是企業在一段時期內的總活動的安排,是一個穩定的計畫,是以生產計畫、實際訂單和對歷史銷售分析得來的預測產生的。
製造計畫圖製造計畫圖
2、物料需求計畫:在主生產計畫決定生產多少最終產品後,再根據物料清單,把整個企業要生產的產品的數量轉變為所需生產的零部件的數量,並對照現有的庫存量,可得到還需加工多少,採購多少的最終數量。這才是整個部門真正依照的計畫。
3、能力需求計畫:它是在得出初步的物料需求計畫之後,將所有工作中心的總工作負荷,在與工作中心的能力平衡後產生的詳細工作計畫,用以確定生成的物料需求計畫是否是企業生產能力上可行的需求計畫。能力需求計畫是一種短期的、當前實際套用的計畫。
4、車間控制:這是隨時間變化的動態作業計畫,是將作業分配到具體各個車間,再進行作業排序、作業管理、作業監控。
5、製造標準:在編制計畫中需要許多生產基本信息,這些基本信息就是製造標準,包括零件、產品結構、工序和工作中心,都用唯一的代碼在計算機中識別。
a 零件代碼,對物料資源的管理,對每種物料給予唯一的代碼識別。
b 物料清單,定義產品結構的技術檔案,用來編制各種計畫。
c 工序,描述加工步驟及製造和裝配產品的操作順序。它包含加工工序順序,指明各道工序的加工設備及所需要的額定工時和工資等級等。
d 工作中心,使用相同或相似工序的設備和勞動力組成的,從事生產進度安排、核算能力、計算成本的基本單位。

主要特點

ERP 把客戶需求和企業內部的製造活動以及供應商的製造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業一個完整的供應鏈,其核心管理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體現對整個供應鏈資源進行管理的思想;二、體現精益生產、敏捷製造和同步工程的思想;三、體現事先計畫與事前控制的思想。
ERP 套用成功的標誌是:一、系統運行集成化,軟體的運作跨越多個部門;二、業務流程合理化,各級業務部門根據完全最佳化後的流程重新構建;三、績效監控動態化,績效系統能即時反饋以便糾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四、管理改善持續化,企業建立一個可以不斷自我評價和不斷改善管理的機制。
ERP 具有整合性、系統性、靈活性、實時控制性等顯著特點。ERP 系統的供應鏈管理思想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企業在信息化社會、在知識經濟時代繁榮發展的核心管理模式。
(1)面向銷售,能夠對市場快速回響。它將供應鏈管理功能包含了進來,強調了供應商、製造商與分銷商間的新的夥伴關係,並且支持企業後勤管理。
(2)更強調企業流程與工作流,通過工作流實現企業的人員、財務、製造與分銷間的集成,支持企業過程重組。
(3)納入了產品數據管理 PDM 的功能,增加了對設計數據與過程的管理,並進一步加強了生產管理系統與CAD、CAM 系統的集成。
(4)更多地強調財務管理,具有較完善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這使價值管理概念得以實施,資金流與物流、信息流更加有機地結合。
(5)較多地考慮人的因素作為資源在生產經營規劃中的作用,也考慮了人的培訓成本等。
(6)在生產製造計畫中,ERP 支持 MRP 與 JIT 混合管理模式,也支持多種生產方式(離散製造、連續流程製造等)的管理模式。
(7)採用了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如客戶/伺服器分散式結構、面向對象技術、基於 WEB 技術的電子數據交換 (EDI)、多資料庫集成、數據倉庫、圖形用戶界面、第四代語言及輔助工具等。

優勢弊端

ERP 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縮短周轉的時間;物流與資金流的集成;加強物料和生產計畫;模擬不同市場狀況對生產計畫、能力需求計畫、物料採購計畫和儲運等工作的影響;增強企業對經營環境改變的快速反應能力;實現管理層對信息的實時和線上查詢;為企業決策提供更加準確、及時的財務報告;及時提供各種管理報告、分析數據;系統本身具有嚴格的內部控制功能。
中國企業實施 ERP 系統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1) 大量的外來辭彙設定了較高的 ERP 心理門檻。圍繞 ERP 系統集合了 BRP、JIT、CIMS虛擬企業、協同商務等龐大的新名詞和外文辭彙,為廣大的企業管理人員設立了心理門檻,對於 ERP 實施過程的把握顯得非常難。(2) 國外 ERP軟體商有非常規範的 ERP 實施方法,但是不太了解我國企業的實際需求和定製過程。(3) 國內眾多 ERP 企業管理軟體商有豐富的 ERP 實施經驗,但無科學規範的實施方法。(4) ERP 軟體商、提供業務流程重組的諮詢公司、政府部門提供的 ERP 服務、倡導第三方監督的監理大都從自己的角度提供 ERP 實施建議和經驗,但是企業由於不能全面看到具體的實施周期,使得企業不能深入了解具體的 ERP 實施方法和具體實施活動。
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供應商是有利於企業成功實施 ERP 的關鍵。

注意問題

據相關資料統計表明,ERP 的實施成功率只有 10%~20%。
基於供應鏈管理思想的 ERP,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確立 ERP 系統實施的決策者
決策者就是對企業各方面的情況掌握較全面,對企業的整體發展目標較明確,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的人。由其擔當 ERP 項目實施的領頭羊,進行統籌規劃,就會走好每一步,下好整盤棋。在企業內部成立完善的三級組織機構:領導小組、項目實施小組和職能小組。通過決策者和組織機構的科學決策,確定 ERP 的實施計畫步驟、實施細則與人員分工。
做好前期諮詢與調研工作
諮詢就是要通過管理諮詢專家對企業當前發展和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及存在的核心問題進行診斷與分析,重新設計業務流程,調整組織分配;調研就是要知己知彼,搞清企業生產與業務構成、服務需求、ERP 供應商的開發能力及軟體產品特點和其成功案例的了解、供應鏈的構成環節、市場供求關係與未來變化特點等情況。確保基礎數據的準確性、時效性、可靠性和前後、上下數據間的一致性,為科學決策與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選擇適合企業特點的 ERP 管理軟體
ERP 產品比較多,不同企業間的規模、產品結構、市場戰略、管理模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企業在選擇 ERP 軟體的時候,應該著重從企業需求、軟體功能的拓展與開放性、二次開發工具及其易用性、完善的軟體文檔、良好的售後服務與技術支持、系統的穩定性、供應商的實力與信譽、合適的價格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另外也要做投資效益分析,包括資金利潤率、投資回收期、實施周期及難度,以避免造成實施時間、二次開發或用戶化時間過長而影響效益的兌現。
關係圖關係圖
切實做好員工的培訓工作
分別對車間和部門負責人、財會人員、生產計畫員、購銷人員、生產統計員、倉庫管理員等進行貫穿於 ERP 系統實施全過程的培訓。因為 ERP 系統的使用會在較大程度上改變員工現有的操作方式或操作流程。要從精良生產準時制生產全面質量管理等方面,對 ERP 項目涉及的人員分不同層次、不同程度地進行軟體功能使用培訓。
建立健全工程項目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
ERP 系統是一個具有投資大、周期長、系統複雜和高風險等特點的企業管理系統工程。因此,企業在 ERP 套用過程中必須從系統工程和科學管理的角度出發,確保 ERP 項目的成功實施。
實現ERP與電子商務的整合
電子商務是企業參與未來國際競爭,最佳化企業經營的主流商務模式。電子商務時代的 ERP 系統將充分利用 Internet 技術及信息集成技術,將供應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企業辦公自動化等功能全面集成最佳化,以支持產品協同商務等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如果 ERP 一味固守原有的管理思想,只停留在企業內部流程的管理上,將不能適應電子商務時代資源最佳化及企業間協同發展的需要。計畫實施 ERP 的企業,就必須爭取能夠實現 ERP 和電子商務的無縫對接,為企業在電子商務時代的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發展

1、市場結構體現寡頭
2003 ~ 2008 年,在中國,用友金蝶SAP浪潮四家 ERP 龍頭企業的銷售額總和占到整個 ERP 行業的一半左右。並且隨著 ERP 市場容量的迅速增長,ERP 市場的幾家領導廠商的陣營卻長期保持著穩定。綜上分析可見,中國 ERP 軟體行業的市場集中度—直都維持在較高水平,呈現出近似寡頭壟斷的格局。
2、中外領導廠商合力主導中國市場
主導我國 ERP 市場的廠商,既有國內品牌用友和金蝶,也有國際品牌 SAP、Oracle、Infor、Microsoft等。長期以來,用友和金蝶—直在國內品牌中占據主導地位,同時 SAP 等國際品牌也處於我國 ERP 市場的領先位置。
3、ERP 市場存在行業壁壘
企業併購和品牌影響力是 ERP 行業壁壘的形成的重要因素。ERP 巨頭們憑藉其強大的資金實力,通過企業併購實現自身的規模升級,從而形成較高的市場壁壘。在 ERP 市場,併購已經成為提高企業規模和市場份額以及加快企業實現產業轉型、促進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市場上的中小企業,面對行業巨頭強大的資金實力和研發實力,很難與之進行競爭,面臨著生存的難題。所以,ERP 市場上通過企業併購形成的大巨頭直接提高了 ERP 行業的進入門檻。2009 年是 ERP 本土廠商與國際品牌競爭十分激烈的一年,這一年國內 ERP 市場上掀起了一股狂熱的併購風潮,用友、金蝶等大企業不斷加速對 ERP 行業的中小軟體企業進行併購,至今,我國 ERP 市場上已經完成了多次企業併購。
其次,ERP 行業長期積累的品牌美譽度、客戶、專業經驗也成為市場進入壁壘。高品牌美譽度讓很多中小企業很難進入 ERP 市場,從而形成市場進入壁壘。
4、領導廠商擁有定價主動權
ERP 領導企業通過加速併購實現了對行業的壟斷,從而對價格進行壟斷,ERP 市場上的領導廠商因此擁有主動定價權,所以 ERP 領導企業能長期將自身的經營維持在較高的利潤水平。由於企業客戶對 ERP 市場的領導企業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他們對 ERP 行業壟斷只能適從。SAP 公司預計在 2014 年前,公司的軟體及相關營業收入將實現翻倍,營運利潤率也將至少達到 35%。
5、強者將會一直強
在未來,ERP 市場上的優勢企業和劣勢企業的分化將會進一步加劇,產業集中度會進一步得到提高。隨著國際 ERP 巨頭在中國本土化發展速度加快,本土領導廠商的表現也日益卓越,擴張速度不斷加快。在中國,未來的ERP 市場將會表現出強者恆強的格局,激烈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一線廠商,而二三線的廠商都將會面臨生存的難題。
6.新進入市場者優勢頗多
不少新生行業的技術不次於市場壟斷者,運用了SaaS模式平台,將公司的產品達到了頂峰。合理的抓住機遇,才能從夾縫中獲得生存,占據更廣的天空。

系統最佳化

ERP 全球化
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最為明顯的發展趨勢便是:企業全球化、市場全球化以及競爭全球化。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政策屏障已經在過去幾年內相繼消失,企業電子商務已經在中小企業存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經營的範圍已逐漸擴大到全球。因此,隨著中小企業信息化建沒的不斷加強。勢必要求最佳化 ERP 系統功能,為全球化的企業提供服務。
ERP 已經支持了企業信息化明顯的、相對容易做到的功能,比如允許交易和電報使用多種貨幣單位、按國別申報經營成果。但是。其他功能,比如適用於當地政策結構或當地文化期望值,就會在 ERP 系統中設計得很複雜,而且利用編程來實現的難度較大。因此。使 ERP 全球化首先應該從 ERP 流程標準化著手,把相關地區的生產力、生產與運輸成本、關稅以及需求等全球數據結合在一起。
隨著市場全球化,中小企業公司間也傾向於進行合併,以更好地應對市場中生產能力過剩的情況。另外,信息環境與流程環境的相似性也會引起業務上的結合。合併與收購的不斷增長帶來了另一種需求——把原來相互分隔的 ERP 整合在一起。因此,在最佳化 ERP 系統的時候,必須考慮到企業在原有 ERP 系統中傾注的精力,使企業在原有 ERP 系統環境下,稍作升級便可滿足目前經濟情況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ERP 快速化
在競爭激烈的經營環境中,中小企業為了維持生存、發展,必須迅速了解到單個客戶在某一特定時間想要得到什麼,並通過 ERP 軟體來做出反應。因此,要求 ERP 軟體具有快速感知與快速反應能力。最佳化後的 ERP 必須在技術方面滿足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需要。提高企業回應客戶的速度和靈活性。
ERP 重組化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企業間的合併,但是,由於企業及管理機構要求降低管理的成本,因此會促使各企業在本行業內進行重新組合。重組之後的公司也應該能夠在最佳化後的 ERP 軟體的幫助下,進行 ERP 重組,使得 ERP 軟體可以適應目前企業重組後的要求。
由於虛擬組織是企業為了實現共贏而進行的聯合協作。關係範圍非常廣泛。最佳化後的 ERP 軟體為了涵蓋這樣的範圍,技術上需要支持不同級別的數據與流程的聯合,從簡單的組織機構間的市場交易,到完全聯合與共享,各種級別的聯合必須要適合構成虛擬組織的兩家(或多家)機構之間的關係種類。要使 ERP 軟體虛擬化。方法之一是擴大價值鏈,把多個數據系統中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