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清華學堂

新清華學堂

“新清華學堂”建築群位於清華大學校內,主體建築包括新清華學堂大劇院、蒙民偉音樂廳。新清華學堂的建設達到專業劇場標準,聲學效果堪與國家大劇院相媲美,是清華大學舉辦高水平學術交流、高雅藝術演出等大型活動的重要場所,是清華大學新的標誌性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清華學堂
  • 建設地點:清華大學東西主幹道和南北主幹道
  • 建築類型:大劇院、音樂廳、校史館
  • 結構類型:框架-剪力牆結構
建築概況,新清華學堂大劇院,簡介,聲學效果,功能定位,蒙民偉音樂廳,校史館,

建築概況

建設地點:清華大學東西主幹道和南北主幹道交匯點的東北角
建築類型:大劇院、音樂廳、校史館
結構類型:框架-剪力牆結構
建築面積:43250平方米
建築高度:23.60米
建築層數:地下2層、地上4層
用地面積:2.09公頃
座位數量:2011個
竣工時間:2011年4月22日
建築聲學設計單位: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聲學與室內設計研究所

新清華學堂大劇院

簡介

新清華學堂大劇院的建設達到專業劇場標準,聲學效果堪與國家大劇院相媲美,是清華大學內座位最多、技術最先進的綜合劇場。由池宇峰、徐航、宋歌、方方4位校友捐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李道增院士任總設計師,王煒鈺教授主持室內設計,石慧斌教授主持建築聲學設計 。場館內有演出大廳、排練廳、多功能廳、化妝間、接待室及其它配套設施。其中,演出大廳設池座和兩層樓座,共有2011個座位。舞台配有雙側台,主舞台台 口寬18米,高11.5米,升降樂池可容納百人樂隊,按專業要求配置燈光、音響、舞台機械和反聲罩,用於舉辦大型音樂會、歌劇、舞劇等高水平專業演出,以及各類大型會議、講座和學術交流活動。
新清華學堂大劇院是清華大學在百年校慶期間建成的重要文化設施,自2011年4月落成之後,中國愛樂樂團國家京劇院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中央芭蕾舞團中央民族樂團空政文工團國家話劇院等國家一流演出團體先後在這裡呈現經典作品。是清華大學舉辦高水平學術交流、高雅藝術演出等大型活動的重要場所。

聲學效果

國家一級演員劉金山先生高度讚揚新清華學堂大劇院聲學效果。他認為,新清華學堂具有較好的攏音效果,非常適合以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話劇演出。“坐在二、三層視角較偏位置的觀眾沒有中途退場,說明他們能夠聽清楚演員在說什麼,這從側面印證了新清華學堂的聲學效果。”劉金山說。

功能定位

新清華學堂,建於清華大學校園南北幹道與東西幹道交匯處東北側的顯著位置,它實際上是個建築群,主體建築包括大講堂(即大劇院)、音樂廳和校史館三部分,大講堂在東,音樂廳在西北,三座建築聯成一體,相當於一個文化藝術中心。大講堂的功能定位是:“能演出高水平大中型歌舞劇、舉辦隆重儀典和國際會議”,一般的說法是“歌劇院式的禮堂”;校史館要能展陳清華大學豐富的百年歷史;音樂廳除演出音樂節目外,還要能演小型話劇和地方戲、開小型學術會議,所以也建有一個小舞台及同聲傳譯設備。

蒙民偉音樂廳

蒙民偉音樂廳由香港興業集團主席、清華校友蒙民偉先生捐贈,清華建築設計院李道增院士任總設計師,
石慧斌教授主持建築聲學設計 。作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標誌性建築,與新清華學堂大劇院同期落成。觀眾廳共有510個座位,設有池座和一層樓座。舞台台口寬12米,高7米。按專業演出要求配置燈光、音響和舞台機械,主要用於舉辦音樂會、話劇、歌劇、舞劇等中型演出和各類大中型會議。

校史館

新落成的清華大學校史館由校友趙偉國捐資2500萬元建成,分為上下兩層,展覽面積達5000平方米,通過文字、圖片、實物以及影像資料展現清華大學的百年發展史。其中清政府外務部朱批賞撥清華園建游美肄業館的札文、聞一多被暗殺後毛澤東發給家屬的唁電等珍貴的檔案資料都是首次面向公眾展覽,著名的場景“荷塘月色”也通過動態影像的形式展現給觀眾。
館名由清華校友吳邦國題寫館名由清華校友吳邦國題寫
在校史館正中還建有一座“院士林”,在一片“竹簡”連成的浩瀚“竹林”當中,展示了460位從清華大學走出的兩院院士以及119位人文社科名家的照片,上午前來參觀的首批老校友有人在“院士林”當中發現了自己,興致勃勃地與自己的照片合影留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