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ck on heaven\x27s door

Knock on heaven\x27s door

《knock on heaven s door》(《敲開天堂的門》)是鮑勃·迪倫的一首經典歌曲,出自1973年上映的美國西部片《比利小子》(Pat Garrett And Billy The Kid),歌名則是出自舊約的聖經的列王篇。這首歌對人性與殺戮進行了反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knock on heaven's door
  • 原唱鮑勃·迪倫
  • 出自:美國西部片《比利小子》
  • 寓意:對人性與殺戮的反思
歌曲背景,歌詞,寓意,

歌曲背景

這首歌曲出自1973年上映的西部片《比利小子》(Pat Garrett And Billy The Kid),講述的是在1881年的新墨西哥,一個名叫派特·加勒特(Pat Garrett)的人被被委任為警長,追捕自己從前好友比利小子(Billy the Kid)的故事。比利小子是美國歷史上的傳奇罪犯,真名為威廉·邦尼(William Bonney),他年輕時四處流浪,最擅長的就是拔槍射擊,據說他從拔槍到射擊只要0.3秒。比利小子曾經謀殺了21個人,最後為派特·加勒特所擊殺。
本片故事取自1878年發生在新墨西哥領地內的"林肯縣戰爭",是美國西部開發時期一次非常重要的牧區戰爭.它的爆發不是偶然的,有著深刻的政治和經濟原因.這次長達5個月的流血衝突,是聖菲集團支持下的墨菲派與競爭對手麥克斯溫-滕斯托爾派爭奪對林肯縣經濟和政治控制權的必然結果.戰爭結局實質上是一種政治分贓,確保了墨菲家族在林肯縣的壟斷地位."比利小子"在這場流血衝突中只不過是麥克斯溫-滕斯托爾派雇用的一名槍手,但在後來的許多傳說中,他卻成了"林肯縣戰爭"的主角.一個多世紀以來,關於"比利小子"的歷史著作、小說、電影、歌曲和傳說不計其數."聖徒比利"取代了"魔鬼比利","林肯縣戰爭"卻被人淡忘了,即或有人偶爾記得它,也是從"比利小子"的出場背景中得知的,"林肯縣戰爭"的真相則完全被"比利小子"的傳說湮沒或扭曲了.
本片導演山姆·佩金法是赫赫有名的美國動作電影大師,為暴力美學的開山鼻祖,發明了用慢鏡頭、聖歌包裝血腥射殺場面的技巧,後來香港著名導演吳宇森的電影就充滿了對他的模仿。
鮑勃·迪倫出演了此片,Knockin' On Heaven's Door也是此片的插曲.

歌詞

Mama, take this badge off of me 媽媽,把我的勳章摘下吧
I can't use it anymore. 因為我再也帶不上它了
It's gettin' dark, too dark to see 視線模糊 已經逐漸轉入黑暗
I feel like I'm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好想伸手敲開通往天堂之門
Knock, knock,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敲開通向天堂的門吧
Knock, knock,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敲響天堂之門
Knock, knock,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敲開通向天堂的門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